周厉王把山川林泽收归国有而遭国人袭击,到底触动了谁的利益?
周穆王通过五刑的实施,延续了成康以来的治世局面,穆王崩了以后传到五代天子就来到了周厉王,此时周朝国势已经衰微,天下很多诸侯不再朝拜天子,周厉王也并非贤能之人,反而对国人残暴,周朝的命运会如何呢?今天聊聊《厉王奔彘》,也就是历史教科书上的国人暴动,何为国人呢?就是住在国都或近郊的平民,国指的就是城或城郊村庄即野,那个时候并没有领土国家的概念。
周厉王就是姬胡,这个人贪财好利、生活放纵;而且不听贤臣的劝谏,执意重用好利的荣公为卿士执掌国政。周厉王贪财好利又重用了一个好利的卿士执掌国政,天下平民岂不受苦呢?在位37年以国家名义垄断山川林泽而供自己享乐,不准国人(平民)依其这些资源谋生,这就是与民争利,他违背了周人共同享有山川临泽以利民生的准则。在这里解释一下,山川临泽是手工业发展的场所和资源,平原或高原农耕的场所和资源,所以说周厉王时期主要对手工业者的一种争利。由于这些劣迹,老百姓已无法生活就公开的在田间地头、临街小巷公开指责周厉王的过失。召公进谏厉王,但他根本没有醒悟反而更加恼怒,找来一名巫师让他监视人民发现后立即报告朝廷并立即杀掉,这样一来大街小巷再也没人议论他的过失而且相互见面打招呼都不敢了,周厉王非常高兴并向召公炫耀的说他可以平息非议。召公趁此机会极力劝谏,说了一段很长的一段话:“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涌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此,是故为水者决之时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这段话把防民之口比作防水,防水应因势利导,防民应该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可以说召公苦口婆心,但周厉王根本不听,于是国都内再也没人敢讲话。不在沉默着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又过了三年,国人终于忍无可忍,竟一起反叛袭击厉王,厉王慌忙逃到彘,彘是霍国的一个小地方(今天山西霍县),最后周厉王再也没有返回国都,14年后死在了彘。
周厉王是周朝自武王开始的第十代天子,当国人叛乱响当当的周厉王为何没有采取措施镇压呢?为何又逃奔到小地方彘而不是其他诸侯国呢?面对国人暴动诸侯们为何不来亲王呢?我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
1、周厉王无道 就连身边的军队等国家机器也不再听从指挥。2、诸侯对其残暴的表现也很不满,对周天子采取冷漠处理。
3、周天子周边的诸侯国实力不足以平息叛乱。
4、触动诸侯利益,国人暴动或许是掌权的诸侯一手策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