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神话:悟空》被挖人说起

《黑神话:悟空》放出演示视频后,一下就火了。很多游戏玩家、游戏从业者都很激动、很期待,甚至称其为国产 3A 之光。
不过,几乎就是视频放出的第二天,就传出有游戏大厂去《黑神话:悟空》开发公司游戏科学挖人的事情。
这就有一个问题,大厂缺人吗?
肯定不缺的,缺人就不叫大厂了。
那么,大厂缺少能做出优秀产品的精英人才吗?
肯定也是不缺的,没有精英,小厂长不大。更何况大厂能够提供的福利待遇以及资源,是小厂很难提供的。
那为什么大厂要去小厂挖人呢?
因为自己做不出来这样的产品,就会认为自己的人能力不行,不是精英。
小厂能做出一款优秀的作品,所以肯定有一些优秀的人才,大厂想要得到这些人才,自然就去挖人。
这就有矛盾了,大厂不缺人、不缺资源,为什么做不出优秀的作品,或者说,比较少做出优秀的作品,以至于需要去小厂挖人?
因为,很多时候大厂其实不需要精英,需要的是螺丝钉;大厂不需要完成优秀的作品,需要的是完成 KPI。
厂子小的时候,往往很聚焦,能够打磨出好的产品。厂子大了之后,就会被很多的 KPI 束缚、裹挟。
比如很多公司的 CEO,任务就是提升股价、提升市值,市值就是业绩,市值就是自己的奖金。
很多公司的市场部门,任务就是完成销售指标,指标就是业绩,指标就是奖金。
这种情况下,立刻能提振公司股价、完成销售指标的产品,才是公司重视的。
那些当下看不到未来的产品,十年后才盈利的规划,是得不到资源的。
所以,无论你是不是精英,无论你有多少想法,都要完成既定的任务。
执行就够了,做个螺丝钉就够了。
精英什么的,在 KPI 面前,一钱不值。
我之前有家公司,经过几年的快速增长后,客户数量、年销售额都陷入瓶颈长达两年。私下讨论的时候,各部门、公司领导都认为应该优化服务、增加客户数量,可在制定 KPI 和激励政策的时候,销售额依旧是核心指标,因为 CEO 给股东承诺的是销售额的增长。
结果就是,各个部门继续压榨老客户,继续做饮鸩止渴的促销,先把任务完成了再说,至于产品和服务的优化,再说吧。
所以不是大厂缺人、缺精英,是大厂的 KPI 导向把精英变成哪里需要哪里拧的螺丝钉。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厂会推行内部创业或者小组赛马机制,就是希望让精英做精英该做的事。
现在回到开头的话题。
去游戏科学挖人的大厂,真的做不出《黑神话:悟空》那样的作品么?真的缺少能做出那样作品的人才么?
不缺。
缺的,是做出这种作品的机制,和等待产品成熟的耐心。
可以想象,参与开发《黑神话:悟空》的人如果现在去了大厂,也不是去做另一款《黑神话:悟空》,而是为大厂当下赚钱的产品而服务。一段时间之后,光环褪去,精英也在 KPI 的压力下泯然众人。
而大厂,会继续去挖下一个精英。
其实,小厂被挖人还是好的,说明小厂做出了些成绩。
可怕的是,有些小厂什么都还没做出来,就先得了大厂的病。
注:配图来自《黑神话:悟空》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