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国交2023届毕业生马添玙:牛津帝国理工爱丁堡港大等名校录取!
深国交2023届毕业生马添玙Tanya
英国录取:牛津大学、帝国理工、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
中国香港录取:香港大学

01、初识
初中的时候,我是一个体制内典型的“优等生”,疯狂地刷题、写试卷,拼命地考出一个个高分。只是实际上我过得并不快乐。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我会按部就班地中考、高考,然后去一所不错的大学。但好巧不巧,初二的时候班里有同学考来了国交,我因此知道了这所学校。于是在家长的怂恿下,初三的我也参加了入学考并拿到了录取通知书,最后在一系列的思考和比较下选择了迈入国交的大门。

珍藏的初中照片
感觉这四年的变化真的很大
这样的选择说简单也简单至极:不喜欢体制内的语文教学、初中时稀缺的运动时间和比赛、对于更自由生活的向往都是选择国交的理由。当然那时候我也觉得这是一场豪赌:陌生的教学体系和无法回头的路,而结果是个未知数。总之,我是这样带着满怀期待和迷茫来到这个地方的。
02、活在运动里的四年
在来到国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重心其实并不在学习上。初中的时候我没有机会享受很多我特别喜爱的运动,比如足球;而在来到国交之后,我很迅速地加入了女足队,终于有了重新站在赛场上的机会。
同时在体育课和House赛的影响下,我也学会了很多之前从未接触过的运动:排球、巧固球、飞盘......学业压力不重的日子里,我几乎每天都能有超过一个小时的运动时间,这是在其他地方万不可能做到的。

G2时,我们拿到了ISL女足的冠军
回顾我在国交所参加过的大大小小运动社团或比赛,我发现我对于项目的选择有了越来越强的团队性:G1的时候我还会经常参加cross country这类型的长跑比赛,但后来我逐渐聚焦于各种球类,放下了个人项目。这种选择的答案可能在每一次大家一起的加油、胜利或互相安慰里。
在学业上我们往往踽踽独行,没有人能替我们读书,没有人能替我们考试。但人总归是群居动物啊,至少我很向往那种一群人同进退的感觉。在短短的比赛时间里,我们可以为了胜利完全地团结在一起。这种感觉对于我来说是无可替代的,是体会过一次就欲罢不能的。

A1排球house赛的赛前加油
看着wood女排从没什么人到打起比赛来绰绰有余
可能也是我这几年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之一了
同时我也十分庆幸我通过运动结识了很多好朋友,特别是在申请季那段繁忙且累人的日子里,他们成为了我最大的欢乐来源。除了在运动场上放声大笑之外,我们也可以在饭桌上相谈甚欢,在面临不同考试的时候聚在一起学习和互帮互助。
我发自内心地感谢这群朋友,即使他们可能没有做什么很特别很出众的事,但对于我来说,他们每一个人都陪我度过了那些难熬的日子。这是一种亲人的感觉,每每慌张害怕的时候,总会觉得他们都在背后支撑着我继续往前走。

和24小时篮球小分队的合照,我们一起通了个宵
当时大家都疲惫得要命,但再累也是开心的
03、循心之路
国交的教学体系给了我很多自我探索的时间和机会。初中的时候我很喜欢生物,经常一有空就在研究各种花和种子,也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认为我会坚定地在生物这条路上走下去。
G2到A1的暑假成为了我最大的转折点:可能是在做iGEM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喜欢和适合,可能是准备生物竞赛却完全没有耐心去记忆重点,也可能是捧起了一本物理书发现自己看得如痴如醉。总之,我在犹豫许久后选择了放下之前几年在生物上的积累,走向了物理。

和iGEM队友聚餐
那天是我的生日,也是我在实验室打工的最后一天
在那之后,和生物有关的一切逐渐离开了我的生活
在做出这样的选择的过程中其实也发生了一些起决定性作用的事。感念于国交传帮带的传统,我联系上了当年被剑桥自然科学物理录取的学长。在我表述出对物理专业的兴趣后,他慷慨地送了我两本物理科普书并给我寄了一封信。那两本书的内容我现在已不记得多少,唯独那封信我会时常想起。信里有句话说到:“我学到的不是知识,而是如何像一位物理学家思考。”这种对每个式子背后根源的思考也成为了后来我最为看重的事情之一。

来自学长的信
记得当时他还很有仪式感地拿火漆印封的信封
只是改变很多时候伴随的是痛苦。它意味着在申请季来临时,我将用我仅一年的积累去和别人的多年积累竞争。转到物理大概一两个月后,我为了找个老师学习去参加了一个面试,但得到的却是否定的答案。第一次,我真切地意识到了和很多强者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接下来的努力和读过的书、做过的成百上千道题其实乏善可陈,毕竟谁都知道想要让自己变强只能通过不断地学习;老天爷不可能哪天灵机一动,突然往你脑子里塞一堆知识。
我觉得这段经历更多的是让我认真地思考了“专业”的意义。最开始让我犹豫的无非是放不下多年的生物积累,和对可能不如意的申请结果的惧怕。但是我意识到,我选择的专业不应该成为一个用来追求名校光环的工具;它应该是能让我享受的、能让我自在地学下去的、并且真正能影响到我未来生活的东西。我无法接受一个一定会让我在几年中痛苦的选择,于是狠心地让自己重新来过。
申请季前的最后一个暑假,我参加了一个夏校。在那里我遇见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每天晚上都会为了不同的物理问题讨论到深夜,不断地进行灵感的碰撞和互相的启发。
不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家约着看流星的那个晚上:恰逢英仙座流星雨经过,我们便半夜跑到夏校的篮球场上躺着。每看到一颗流星划过就会“哇”的大叫出来,会对着流星许愿,也会笑着说只有我们这些疯狂的物理人才愿意牺牲睡眠来换这样子的浪漫。后来每当提起那个夜晚,我就会想到我对着流星在心里说的要好好地把物理学下去。
当然也很感谢我的物理老师,在他的课堂和作业的磨砺下,我的物理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的同时,也逐渐建立起了强大的自信心,这让我面对申请季的心态从最开始的担忧和害怕转变成了对于挑战自我的向往。

和夏校老师同学们分别的那天
04、申请季
作为申请季的开始,写文书实在是一个让我痛苦的存在。我是一个不太知道怎么表达内心想法的人,何况在这之前我也从来没有深入想过我喜欢物理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觉得很多人会把写文书当作一个和自我对话的过程,但这样的方式实在不太适合我。
于是我选择和其他专业的朋友聊物理、聊各种各样的理论和现实中可见的现象,并从我所说出的语句里尝试拼凑出我内心真正的答案。所幸这种方法确实行之有效,甚至帮我快速地把要写进文书里的素材也联系上了。
笔试和面试于我而言是相对顺利的,这要归功于我最引以为傲的心态调整,虽然这跟我只申请了英国的大学脱不开关系。方法很简单,就是不要为了申请季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压缩自己本该用来放松的时间。我会把一定要做的准备列出来,分散到每天至多三小时去完成它们,而其他的空闲时间里,我可以根据我自己的状况选择是去球场上放松或是再另外做一些练习。
这样的方式给了我很高的自由度,特别是在考PAT(牛津物理入学考)的前两天,我甚至通过调整我的时间安排,抽出了时间参加万圣节的活动。

A1万圣节和Yomi, Rachel的合照
没有她们,我的A2万圣节cos计划绝对实现不了
准备笔试和面试的那段时间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给我模拟面试的老师说的话。他在注意到我非常害怕犯错,并且会在他提出思路上的建议时紧张后告诉我:“在面试的时候,你写的是高中的知识,教授考虑的也是高中的知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们是平等的,你是在做一次学术讨论,而不是一场一方碾压另一方的对话。自信点,任何你觉得有问题的地方要提出来去讨论,而不要因为怕错所以选择不说。”这句话更正了我对面试的认知,也对我最后的发挥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临近放榜的那几天其实是我最紧张的时候,因为帝国理工物理专业的入学考还在放榜之后。要是录上了牛津当然不用担心,但若是没有录上,考试时面临的就是不如先前的状态和天大的压力。慌到极致的时候我甚至下载了很多试卷,然后跟自己说要是被拒了下一秒就去刷题别犹豫。不过好在最后还是开出了offer,也是让自己缓了很大一口气。

当时给我的一位老师拍的照片
因为她想看我、狗子和offer 的合照
头上这只狗子也算是陪伴我很久的吉祥物了
05、写在最后
如果单论结果,那么我在国交的四年或许算得上顺利;但是其中也经历过低谷,也有数次崩溃想放弃的瞬间。回望曾在申请季痛苦前行的自己和如今身边越来越卷、也越来越焦虑的朋友们,还是想说,学习的路上不要以“比别人更卷/学得更超前”为导向。
我自认学得并不算多(虽然也有时间不够的原因),但我用了很多功夫打好我的数理基础,于是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我们实在无需和别人比较:这并非衡量自己能力的标准。不论何时,安稳地走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有目标和梦校,也请尽管去追。
再次感谢每一个参与我这四年的朋友,能与你们同行何其幸运。毕业并不意味着分别,希望我们能一起走得更远。
周老师有话说
总的来说,想成为深国交 TOP 的学生,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还需要足够的自律,在学校老师的引导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参加自己认为有兴趣、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慢慢地形成自己未来的专业方向。想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深国交提前一年备考备考,添加国际备考周老师zhoulaoshi36524即可免费预约深国交真题模考,根据模考成绩查漏补缺,针对性的规划备考,从而轻松考入深国交。10年以上国际学校备考经验,旗下有深圳广州珠海东莞佛山等多个校区,每年帮助数百人考入深国交等各大国际学校,国际学校综合录取率超90%连续五年排名广东第一!最后,希望大家都能考上心中的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