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退学,为何成为越来越多研究生的选择?
之前,一则 # 社科院女研究生因怀孕休学待产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对于正在考研或者考过研的同学都非常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自己的辛苦作废,读研的时间无限延宕,招录自己的老师今年无学生可带,学校也浪费了今年的招生名额。
至于当时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的南依,在毅然休学后回家养胎。现在孩子也确实已经生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们也不能插手其他人的人生。
从考研角度来看,当事人的行为固然是自主自由的,但也的的确确让很多同学大不理解。
——原来我想去的学校被这种人“捷足先登”
——如果是我,我一定期待入学,按时入学,努力学习
——她浪费了一个名额
——为什么她要作出这样的选择
除了这位女研究生放弃读研去生孩子事件不断发酵外,其实每年都有学校会公布一批考上了研究生但又放弃就读的学生名单。
放弃入学
今年,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修订)》(南信大继教发【2023】4号)相关文件规定,经函授站初审、学院审核,拟对105名未报到学生进行放弃入学资格处理。现将放弃入学资格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3月22日至2023年3月28日。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向学院反映。超出规定时间的,学院不再受理。
去年也有不少学校研究生放弃入学——
我校2022级研究生新生(含往年申请保留入学资格今年报到的学生)应于2022年8月28日-29日入学报到。
根据《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法大发[2021]62号)第五条“新生因故不能按期入学的,应当于报到日前以书面形式向所在二级培养单位请假,并附相关证明,二级培养单位应当在报到日期结束之后,按照学校要求将请假学生的情况汇总后向研究生院备案。
请假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未请假、请假未获批准或者请假逾期不报到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二级培养单位应当在新生报到结束之后,按学校要求将上述学生名单报送研究生院。”的规定——
现将陆某某等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名单公示。
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通过电子邮箱提交书面说明并电话联系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公示名单里共有15名内地硕士研究生、7名内地博士研究生、4名港澳台地区研究生、6名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
如果这些同学能在拟录取之前就选择放弃,可能又是另外一种局面了。
对于被刷下去的同学来说,现在看到这个公示,应该无比痛惜。
其实这种现象每年都有——
● 2020年10月7日,太原理工大学发布消息称,该校49名研究生逾期两周未履行报到手续,视为放弃入学资格,不予注册教育部电子学籍。
● 2021年9月16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告,宣布拟取消38名2021级研究生入学资格。
读书的机会相当宝贵,能够考上研究生是非常不易的事情。
但是另一个角度来看,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对这一部分人来说也许只是手中的offer之一,有了更好的offer后选择放弃次要的offer也在情理之中。
为什么会有人放弃
有的时候看起来这个选择匪夷所思,但是也不难想清楚背后的逻辑和动机——
1、找到了更好的工作
包括且不限于上岸各种编制体质、大厂高薪互联网等。
如果考研对自己的意义是为了更好的就业,那如果在读研前就已经够到了自己想要的职业橄榄枝,选择读研也是无可厚非。
这一部分人也似乎比较有魄力,既能努力拿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也能在权衡利弊后去选择更利于自己的offer。
2、拿到了更好的学校offer
一般是申到了蛮不错的国外高校的offer
3、现在入学的学校自己并不满意
可能是调剂过来,也可能是觉得自己可以去更好的,所以思量之下选择放弃。
一时的失败也好放弃也好,真的没什么大不了。只要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路上前进,怎么可能得不到想要的东西?
4、非典型的原因
感情、年龄、生育、家庭等等。
对于最后这一类人……虽然好像也能理解她们的抉择,但还是会有点血压飙升的冲动。
考上后选择退学
除了入学前放弃读研,还有一大部分同学是在读研后感觉读研太辛苦而又选择放弃……
正如考研的动机千奇百怪、多种多样,因此上岸后又想放弃读研的原因同样多样复杂。
研究生教育在学业课业安排与论文书籍研读方面显然比本科都要严格,巨大的学习量也许很难让人很快适应研究生的生活氛围,加上导师安排的论文课题,996的小组实验,做不完的ppt展示。
研究生期间的压力感比考研时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前多睡一会儿的快乐如今成为只能遥想回忆的奢望。
压力是无形渗透在每一天中,我们几乎无处可逃。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如果无法及时适应,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抑郁感。
还有一部分同学抱着镀金/圆名校梦/躲避就业压力的心愿考研,也凭着一定的能力和运气加成通过了复试,却发现自己完全不感兴趣,成绩不高,甚至到了延期毕业的地步。也没能在研究生期间养成足够的职业技能,白白浪费了宝贵的三年。
追根溯源,我们实在无须神化考研这件事,考研是一种选择,是同样基于国考,省考,招教,特岗,西部计划等的一种人才培养的举措,也是一部分人为了躲避就业做出的选择。近几年的研究生扩招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而采取的措施。
压力轻松无处不在,逃避也不是虚拟的借口,实力在任何时候才是最能打的,也最不会让人产生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研究生期间更加考验个人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制力,也相对枯燥,大部分同学的生活都是三点一线,做实验、看文献、写论文、开会。
但是也尽量不要把所有的时间用在泡文献中,尽量做到忙中有闲,在空闲期间与朋友聚餐,多运动健身。
“质疑与被质疑,挑战与被挑战,颠覆与被颠覆,仿佛是一场看不到尽头的内忧外患,也一度使我彷徨和沮丧。然而,正是这种质疑与挑战,促使我们不断的创新和自我完善。”
不只是考研,往后的人生里,也是如此。希望大家都作出最听从自己心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