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东西也没人看
因为最近看多了科幻电影影评的原因,对科幻的概念忽然很模糊,好容易又通过翻翻各种我自己认为的科幻作品,给自己重新洗了洗脑,不至于被部分影评带歪,以至于落入某些人对科幻的定义之中。
看科幻作品有几十年时间了,大多是小说,最初是《科幻世界》,大多是中国科幻作者的,大多数是不太成熟的,但是由于当时我的无知和阅读范围所限,很喜欢里面的各种脑洞。然后找了找凡尔纳的作品,准备欣赏一下科幻小说之源的魅力。
结果很失望,觉得凡尔纳写的都是写什么东西?漏洞百出,简直就是儿童童话的水平啊。
于是找了个地方吐槽,当然的了,被教育了。
我至今记得这句把我真正带入科幻的话:科幻小说,不能脱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科学背景,更不能脱离作者给作品设定的时代背景和科学背景。
然后重新读各种科幻小说,尝试把自己带入两个时代背景和科学背景之内,慢慢地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一个科幻作品要么会露出千疮百孔,要么会成为现实,如果脱离了时代和科学背景,你当然会觉得早期的科幻作品很垃圾——要么是科学设定错误,地心游记居然没被烫死在地幔,要么是平淡无奇根本不是幻想,八十天环游地球说了个啥?现在八天环游地球都是慢动作。
明白了这些道理,我就走进了另一个极端,我开始觉得,这些作品真是神作,这些作者,真是神人。所有敢于提出批评的,都是不懂科幻的,都是违背了把自己身带入作者和作品的时代与科技的。
直到某一天,有人问我,你觉得,科幻作家,都是科学家么?而且是全能的科学家么?这样大科学家存在么?如果不存在,他怎么可能些出完美的科幻作品呢?毕竟,科幻作品,要有科学元素做支撑。
是啊,科幻作家怎么可能是全能的科学家,星际穿越据说请教了好多天体物理学家,依然无法阻止那些强行为了剧情服务而导致各种科学逻辑漏洞,反过来这些科学逻辑漏洞致使剧情逻辑千疮百孔。
因为那些天体物理学家,也只能讲述一下相对论,并以此衍生出的黑洞、虫洞、时间效应、五维假象——至于这些理论和假说怎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些天体科学家毫无办法。他们只能保证,单独出现的科学概念,大体不错,混在一起,大体不对。更何况,剧情会放大这些错误。
明白了这一点,我忽然明白,科幻作品,我们不要急着去否定,也不要急着去肯定。我们要一边欣赏一边分析。
时至今日,我自己对科幻作品的理解大概是这样:没有完美的科幻作品,要想欣赏科幻作品,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区分科幻与魔幻。这个看起来很容易区分,阿凡达,科幻么,魔戒,魔幻么。其实不然,科幻和魔幻的区别在于,1、自洽。作品中出现的科学设定或者魔法设定能够自洽,才算科幻,是的,即使你写了一个世界,全世界的人都用超能力生活,只要说明白超能力的原理,并使作品内所有的超能力都不脱离这个原理,就是自洽,也不能直接淘汰出科幻。有一类架空科幻就是这样。2、普及。作品中出现的科学设定或者魔法设定能够普及,才算科幻,是的,无论魔法能力多离谱,只要每个人都能通过某种渠道得到这种魔法,就不能直接淘汰出科幻。实际上高级文明对低级文明而言,科技就是魔法,但这魔法在高级文明中应该能够普及。3、逻辑。作品使用科技是需要逻辑的,不能是想用就用,不想用就不用,张三去美食街买核聚变烤串,点了一串最贵的自己的屎……重要的不是张三有问题,是美食街不应该有烤大便,更重要的是,即使有烤大便,也没有使用核聚变烤的逻辑可能。
我个人是按照上文来区分科幻和魔幻的,很不幸,阿凡达系列,在我眼里,始终是魔幻片。科学设定无法自洽,因为就没给出真正的科学设定,唯一算的上科学设定是星际远征,而在此基础上的表现出的人类在潘多拉星球上使用的武器严重不符合这一设定,为此不得不用这是公司不是军队来强洗,但无论是公司还是军队,动能弹+手雷和星际远征的科技代差都过于巨大。科技能力在人类一方尚可普及,在蓝皮人一方就只能靠天选之子来强行赋予。科技逻辑就更加可怕,能0.7光速飞行的飞船,在距离潘多拉稍近的距离扔个货仓飞船去撞一下潘多拉会怎么样?能科隆蓝皮人不会使用dna炸弹?能有那么多飞行器不能近距离定位潘多拉生物?能收集到超导矿石不能分析出具体结构并自产自销?要知道,你们是具有星际远征能力的人类,反物质都用的炉火纯青了……这就是个批着科幻皮的家庭伦理闹剧,之所以叫闹剧,是因为,剧情逻辑也不咋滴。
二、剧情逻辑。科幻作品不但要有科学元素,也要尊重科学的严谨,就算做不到,也不能违背人性,导致剧情逻辑崩塌。比如星际穿越被视为科幻神片,但实际上也还是有极少部分人认为这就是一个勉强算的上科幻片的软科幻片,里面充满各种科学设定bug和剧情bug。当然,科学设定被诺兰玩的很高大上,开拍之前找天体物理学家背书,暗示观影者不夸此片高科技就是科技文盲,宣传阶段玩命宣传科学概念,黑洞,虫洞,五维空间等来降维打击普通观影者,暗示这些科学概念既然正确,星际穿越就绝对正确,影片中再玩命煽情,让观影者忽略各种科学和剧情逻辑错误。最后神片就被塑造出来了。
很多人认为我是为了哗众取宠,实际上,科学设定的bug很简单,外祖父悖论放在那里,普遍的科幻认知是凡是涉及时间穿越的,都可以成为软科幻。当然,很多人在洗,洗什么把主角放到某个4维时空片段里,不是时间的双向穿越,收住,你从一个时间到了另一个时间,无论是线性的还是跳跃的,本质上都会触发外祖父悖论,这是个宏观问题,很不幸无法用量子力学的玄学性质来解释。我们知从简单的剧情逻辑分析,就会发现星际穿越有多不严谨:未来人类帮助了人类——那么最好的方法是治疗枯萎病,本剧终;那么为了多拍几分钟,未来人类不能直接干预现代人类——那么未来人类把主角扔到了“四维时空片段”里,直接和女儿见面,本剧终;那么为了再多拍几分钟,主角不能直接进入四维时空片段,否者算未来人的干预,所以主角进入了四维时空之外的五维空间?敲沙子——那么沙子是受到了主角的力才改变的,这就是直接干预啊,本剧终;那么为了再多拍几分钟,力是可以跨时空直接传递的——那么宇宙这么诞生这么久了,跨时空传递的引力不早把宇宙扯回奇点了?本剧终;那么为了再多拍几分钟,未来人希望能够跨时空传递的力才能跨时空传递——那么,这象不象魔法?想咋样就咋样?完全没逻辑?好端端的软科幻被剧情逼成了魔幻片。
实际上,我去比较了星际穿越、阿凡达、流浪地球三部电影在豆瓣的评分。
神作星际穿越是9.4分。74.5的五星21.1的四星,123星可以忽略不计。然后看看五星热评,很奇怪,极少有人从科幻角度来评论神作,夸奖的点是两个:一,剧情太感人了哭的一塌糊涂。二,看到了黑洞、虫洞和几个行星(其实水墙那个行星的重力会在主角开门的那瞬间把主角直接压成肉末的),宇宙真壮观。很神奇,没人讨论黑洞,虫洞,相对论,五维时空,他们说,我看到了,很牛b;没人讨论剧情是否符合最基本的人性行为好逻辑,他们说,我好感动。很明显,这些人需要到b站上找为数不多的《百万字解析星际穿越牛在哪里》然后才知道牛在哪里。实际上,从评论本身很容易看出来,当时的五星基本上就是:我看了个神作,虽然我不懂,但我震撼,虽然我也不知道震撼点在哪里,但我必须表现出被震撼,如果我不给个五星,那我不成了不懂科技不懂宇宙不懂情怀的lowb了么?更何况这是外国片,不给五星就更low了。
次神作阿凡达的评分是8.8分。54的五星35的四星10的三星,12星可以忽略不计。然后看五星热评,全是特效和情怀……嗯,好吧,魔幻片伪装成科幻片的顶峰莫过如此。阿凡达2目前8.0分,特效值10分,剧情值5分,科幻值0分,平均5分,加上外国片2到3分的特殊加成,8分应该是实际水平。
本土神作流浪地球是7.9分。34.8的五星36.3的四星21.4的三星,7.4的12星不可忽略。然后看看五星热评,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有讲剧情的,有讲科学设定的,有讲人文的,有普及小说的,而这些居然是四星好评,不是五星好评!这可是正了八经的硬科幻啊,虽然有不少bug但不影响剧情发展,至少可以在电影设定的科学设定上弥补这些bug,比如行星发动机对地壳的压强会压碎地壳,剧组就把发动机的地基弄的巨大无比,但根据网友计算,仍然会压碎地壳,可是还是可以给地基铺巨大的纳米网,再向周围延伸若干平方公里,至少看起来是个解决方法,而这个方法没有超出整个电影的科学设定,毕竟已经可以烧石头了。怎么说呢,其实7.9偏高,但不是虚高。
至于那些科幻或者魔幻电影虚高了,我敢大声的说,星际穿越不是虚高,是特别虚高,阿凡达才是实实在在的虚高。
以上是个人对科幻作品的一些感想,正常情况下是没人来看的。如果有人看了,我不绑架你一定要认为星际穿越其实是软科幻,阿凡达其实是魔幻片。你有你的欣赏视角和思维方式,你对这些作品有自己的结论是正常的,但如果,你的结论是为符合你的身份而得出的,那我建议你好好思考一下,是不是只要有了特效和科学概念,就可以叫科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