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介绍+王牌专业|青岛理工大学
前世今生
青岛理工大学,简称青岛理工、青理,有市北校区(青岛市市北区抚顺路11号)、西海岸校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嘉陵江东路777号)、临沂校区(临沂市费县县城东外环1号)总共三个校区,属于理工类公办大学。
(1)学校创建于1952年,先后隶属原重工业部、原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转山东省领导,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管理体制;
(2)先后历经山东冶金学院、青岛建筑工程学院时期,2004年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
(3)196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5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江湖地位
青岛理工大学是山东省属重点大学、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强特色”建设高校,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王牌专业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位列B等级,建筑学、机械工程位列 C+等级,为该校最好的一些学科。
【土木工程】
属于工学门类,土木类专业大类,高考招生专业为“土木工程”, 2023年高考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2024年高考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化学。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源于青岛礼贤中学1931年设置的高级工程科,1953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78年改升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本科专业,1998年国家教委进行本科专业调整,将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和交通土建工程等专业合并为土木工程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6年获批山东省省属普通本科高校一流学科。现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土木工程是传统优势特色学科,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省教育服务型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核心专业、山东省品牌专业、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以及山东省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于2009年通过住建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育评估。
【建筑学】
属于工学门类,建筑类专业大类,高考招生专业为“建筑学”, 2023年高考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2024年高考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
1987年青岛建筑工程学院(2004年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获批冶金部直属高校建筑学本科专业办学资格,开始创办建筑学专业,隶属建筑工程系;1988年建筑学专业开始全国招生,学制四年。1993年建筑学专业从建筑工程系分离,成立建筑系。1996年建筑学专业经国家教委批准改为五年制。1998 年获“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硕士点;2002年组建建筑学院;2006年建筑学专业第一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2007年建筑学专业获批山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建筑学专业获批为教育部第三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建筑学专业第二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2011年建筑学一级学科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建筑学获批国家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建筑学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2013年建筑学专业成为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专业建设项目;2014年建筑学专业第三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建筑学硕士研究生教育通过初次国家评估;2016年建筑学专业获首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重点专业;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建筑学评估结果为C+;2017年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建筑学获批“在青高校服务青岛产业发展重点学科”;2019年建筑学本科专业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机械工程】
属于工学门类,机械类专业大类,高考招生专业为“机械类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023年高考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2024年高考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化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青岛理工大学传统主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专业,创建于1958年,2008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3年获批教育部第一批“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6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重点专业,2017年获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18年列入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核心专业。2018年度科教网专业排名为33/413(全国相同专业总数为413个),为五星级专业,进入全国同类专业排名10%。
所在城市
青岛理工大学位于青岛市
l 城市定位:青岛市,山东省辖地级市,别称岛城、胶澳,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特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
l 常住人口: 2022年末,青岛市常住人口1034.21万人,城镇化率为77.32%
l 产业企业:
第一产业:农业和渔业
青岛市的农业和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其农业主要以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还有一些蔬菜和水果。而渔业则是青岛市的重要支柱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青岛市的渔业产值约占全国的1/10,为全国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之一。
第二产业:工业
青岛市的工业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其主要制造业包括船舶制造、机械制造、轻工制造等行业。其中,船舶制造业是青岛市的支柱产业之一,青岛市的船舶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20%以上,为全国最大的船舶制造基地之一。
第三产业:服务业
青岛市的服务业也发展得比较快,其主要包括金融、房地产、旅游、物流等行业。其中,金融业是青岛市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青岛市已经成为了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具体表现为13条产业链: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突破集成电路,以模拟及数模混合集成电路、半导体功率器件、光通信芯片及模组、MEMS传感器、第三代半导体等为重点,顶格推进富士康高端封测、歌尔集成式智能传感器等重大项目建设;发展高端软件,推进高端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及解决方案等优势领域关键技术提升,大力培育海尔科技、海信网络、鼎信通讯等本地重点企业。
(2)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推动上海电气风电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动金能科技新材料与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莱西FCP氢能项目投产运营,推进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实验室、氢能公交示范等省“十四五”期间氢能产业重大示范试点项目建设。新材料产业,围绕智能家电、轨道交通两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等重点主导产业,搭建新材料研发机构、制造企业与主导产业应用市场间的交流合作桥梁;围绕海湾化工、金能化学等链主龙头企业深入高端化工新材料领域的强链、补链招商工作;推动海洋船舶用特种焊丝、高档汽车钢板弹簧等下游精品特钢制品相关项目招商;推动构建轨道交通领域新材料产业链,加强石墨烯、高性能碳纤维材料等研发应用。
(3)医养健康产业链:在继续巩固海洋生物医药、微生态制品、兽用生物制品领域先导优势基础上,抢抓全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格局分工重组、实施国产替代、进行龙头孵化;探索在细胞和基因治疗、生物存储和计算、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生命科学细分领域进行开拓布局,通过“内培外引”,集聚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加快推动产业能级跃升。
(4)现代金融产业链:青岛持牌金融机构数量达到283家,首家全牌照券商联储证券总部正式从深圳迁址青岛,平安银行汽车消费金融中心青岛分中心落户,恒丰银行理财子公司、港信期货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日本欧力士平台总部项目、意大利意才证券等项目完成签约。
(5)现代物流产业链:抢抓上合示范区、自贸区建设两大历史机遇和RCEP签署重大机遇,通过提升上合国际物流基地、山东自贸区青岛物流基地2个核心区枢纽地位,打造前湾港集装箱陆海联运枢纽、胶州商贸服务多式联运枢纽等5个门户枢纽,建设平度、莱西2个区域中转分拨中心,初步形成“2+5+2”物流枢纽空间网络,打造物流枢纽。
(6)商务服务产业链:依托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金家岭金融集聚区、青岛蓝谷等区域优势加快构筑商务服务业企业集聚高地。落实好《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重点推进市北人力资源服务集聚区、市北航运服务产业园、崂山检验检测服务集聚区、西海岸高端商务服务集聚区等区域加快发展。
(7)商贸产业链:青岛将全面建设立足山东、辐射全国、面向东北亚的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确保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全力以赴确保主体稳定增长,出台支持零售餐饮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扶持政策,计划对全年新增零售线上主体10家以上的区市给予奖励,发展区域首店、行业首牌、品牌首秀、新品首发等“四首经济”。
(8)现代海洋产业链:按照“领军企业+优势产业集群+特色园区+专班推进”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水产品加工及交易、海洋生物医药及中药材贸易等一批重点海洋产业集聚区,谋划海上风电、海水淡化、海工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推动全市海洋产业向新型领域、价值链高端迈进。加快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建设,积极筹建海洋工程产业发展基金。发挥蓝谷药业海洋科技谷项目引领功能,重点建设药物临床评估转化中心等四个平台。
(9)高端化工及传统制造业产业链:以董家口、新河两个化工园区以及化工重点监控点为载体,确定16个高端化工投资项目;西海岸新区海洋食品产业集聚区、城阳区水产品生产基地、胶州辣椒产业基地等食品产业重点集聚区稳步增长推进转型。服装产业依托中国针织名城、童装小镇等产业集群,形成国内最大的针织品出口生产基地,童装产业竞争力位列行业前三。
(10)文化创意产业链:东方影都影视园区先后承接爱奇艺《为爱尖叫》等16个剧组的摄制工作,园区摄影棚出租率达93%,创历史新高。西海岸新区聚集影视企业550家,其中24家规上企业一季度实现营收1.13亿元,同比增长146%。华谊兄弟、欢喜传媒、英皇影视等19家头部企业已入驻西海岸新区。已签约、注册、开工类影视产业链项目12个,总投资93.7亿元。推动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建设,目前园区已签约引进相关企业80余家。
(11)精品旅游产业链:全力推动青岛旅游集团开通奥帆中心经海底世界至轮渡码头、奥帆中心至崂山太清码头2条航线的开辟工作;支持海上夜游,对推出海上夜游产品的47个航次进行补贴;启动石老人海水浴场观光直升机前海旅游项目,初步形成崂山、石老人、奥帆中心为主要基地的海上空中观光路线;加快推进海岛旅游开发,推动总投资100亿元的金色岸线休闲文化旅游项目。
(12)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畜牧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2条千亿级产业链,粮油、奶业、生猪、禽肉等7条百亿级产业链,茶叶、蓝莓、葡萄、胡萝卜等15条十亿级特色产业链。
(13)高端装备产业链:青岛围绕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制造装备等细分领域,坚持补链、延链、强链,推动高端装备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奇瑞汽车青岛基地、北京汽车制造厂整车制造及总部基地、美锦氢能科技生态园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目前,重点推进的60个高端装备产业链项目中,51个开工建设,其中光电环保仪器仪表产业园等8个项目已主体竣工投产。
参考资料:
青岛理工大学官网
百度百科青岛理工大学
青岛日报:聚力做大做强,青岛全面梳理13条产业链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