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分享健康篇-丙肝比乙肝还可怕?

在我国,几乎每 10 个人中就有 1 个乙肝病毒携带者,但在世界上,感染乙肝死亡的人数远远不及丙肝。丙肝是欧美国家的头号致死传染病,也是诱发肝癌的头号元凶。
到底是为什么呢?首先,大家很重视乙肝,疫苗也早就普及了,但丙肝病毒一直到 80 年代末才成功分离出来。第二点是,得了慢性乙肝而不治疗,一般要 20 多年才会发展成为肝癌,甚至终身不会病发。但是对于丙肝,这段时间要短得多,可能感染之后 10 年就能发展成为了肝癌。第三点是,丙肝病毒的变异性非常强,变异速度是乙肝病毒的 100 万倍,堪比艾滋病病毒。但好在,2013 年之后,治疗丙肝的“神药”相继研发出来,已经能治愈高达 95% 的最难治的 1 型丙肝了。
——选自《环球科学有故事》
小冰小评:前不久在科学声音的某个群里和人聊天,对方非说“不能和乙肝病人一起吃饭,可能会被感染”。科普了大量事实后,对方先是说“万一两个人都有口腔溃疡……”,后又说“万一病毒变异了……”,最后得出结论是“反正如果我知道对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我肯定不和他同桌吃饭”。
对于最后的结论,我倒是没有提出异议,毕竟对方可以怎么做,应该怎么做,这都不是科普的问题。科普不指导别人,每个人指导自己生活的方式都不同。
但问题是,面对“你无法证明,我说的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这类问题时,要解释清楚“证有不证无”的科学思维真是不容易。如果是你们,面对那类“看到狂犬病人,应该戴上口罩,万一病毒变异呢?”的说法,会如何解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