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传齐读书笔记——《了凡四训》二
【内容摘要】
1.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
2.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3.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第二,要发畏心;第三,须发勇心。具是三心,则有过思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
4.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
5.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6.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干端,唯心所造。
7.命是什么?是心!心不变,命不变。心变,命亦变!
8.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9.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
10.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11.故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小。
12.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至修身以俊之,乃积德祈天之事。
曰修,则身有过恶,皆当治而去之;曰臾,则一毫觀舰,一毫将迎,皆当斩绝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实学。
13.何为曲端?凡欲积善,决不可询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
14.何为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吝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
15.何为是非?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然此就一节论之耳。他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当抉择。
16.何为偏正?善者为正,恶者为偏,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而行恶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也。
17.何为半满?为善而心不着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心着于善,虽终身勤励,止于半善而已。警如以财济人,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是谓一心清静,则斗栗可种无涯之福,一文可消干劫之罪,倘此心未忘,虽黄金万错,福不满也。
18.四不食,闻杀不食,见杀不食,自养者不食,专为我杀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