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的立场问题和三国范围问题
三国的粉圈过于严重,所以有必要先说明这里的基本立场问题
沿用陈寿三国志的立场,以魏承汉祚,晋承魏祚为正统,但是以公正论,对于吴蜀也认定为国,不以贼称之。蜀吴在本质上和北宋统一江南的那些割据势力并无不同,都只是在国家分裂叛乱时期中央皇权发生了更迭,割据政权自立为帝。
不采用季汉的称谓,蜀汉无论是汉中王还是后来自立,都是没有得到任何一个正统册立的。不能把自称为某朝代的继承者就认定为某朝代的延续,例如后金,汉赵等我们也都不认为他是前朝的合法继承者。吴国则采用其以223年为魏吴王,229年自立的立场。以古代的世系讲,一朝应该始于始建国(即首次有封地作为家庙,也就是古代祭祀的范围),因此不能把蜀汉认定为汉的继承者。吴国始建国于223年册立为魏吴王,受封江东。蜀国只能勉强把自立为汉中王219年认定为始建国。另一方面也与官方的立场相合,历代版本的字典中都以蜀称呼刘备刘禅政权。但是三国志对于蜀过于贬斥,将刘二牧列于蜀书一,这里考虑到刘二牧均为自立,因此不将其认定为蜀国的开端。
采用从184年一直到280年的广义三国范围,以下是对三国的几个划分方式,仅作参考
以三国同时存在为标准:223~263
以前朝结束和后朝统一为标准:220~280
以黄巾起义为开始:184~280
以三国演义的主题故事对应时间为标准:184~234
最后谈一谈我个人的立场问题,在以民族共产主义唯物主义价值观下,既考虑历史人物所在时空下的背景,也考虑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