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天通关高中历史(全集)

●会动荡
●巩固统治
●怎么做
●均田制
●鼓励垦荒
●为什么抑制不了
●均田制市国家掌握大量土地资源
●土地私有制和自由买卖
●农民贫困
●重农抑商
●典型:商鞅变法、西汉、明清明显
●原因:
●保证赋税
●限制民众流动
●认为农业才是生产财富
●重义轻利,儒家思想
●根本原因小农经济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措施
●收税
●身份贬低
●限制经营范围
●影响
●重农:促进了农业发展
●抑制商业
●阻碍了商业扩大
●导致了地主兼并土地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海禁与闭关锁国
●原因:
●明朝海岛倭寇威胁统治
●清朝:对付沿海抗清斗争
●根本: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措施:
●明朝:海禁
●清朝:闭关锁国,只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管理
●影响
●抵御了外来侵略
●阻碍了经济文化进步
●影响了科技进步
●导致了中国大大落后,落后挨打
●中国古代政治
●西周
●分封制
●王族、功臣、帝王后代
●等级
●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朝贡
●作用:
●加强统治
●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
●宗法制
●解决财产权利继承的矛盾
●血缘关系维系政治稳定
●嫡长子继承
●作用维护稳定
●后世:家族、宗族、祠堂
●礼乐制度
●总结
●神权王权结合
●血缘纽带
●权利没有高度集中
●秦
●统一
●221年
●商鞅变法、强大、灭6国
●皇帝制度
●秦始皇首创
●皇权至上
●三公九卿
●三公:丞相、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刺史也是)
●郡县制度
●地方行政区划:郡县
●郡守皇帝直接任免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错题
●这道题选b
●西汉
●中央集权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
●汉景帝:七国之乱
●汉武帝:推恩令、刺史、独尊儒术
●君主专制
●汉武帝:中朝(内朝)
●唐朝
●中央集权
●节度使:藩镇割据
●君主专制
●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后期就废了、皇帝想三省合并)、限制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北宋
●中央集权
●军事“兵权归中央、禁军
●行政:文官担任地方官、通判监督
●财政:除了自己留部分、其他归于中央
●君主专制:
●最高行政机构: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行政)、疏密使节(军事)、三司(财政),分割宰相
●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五代藩镇割据的局面
●解决了中央地方矛盾
●三冗两积
●文化繁荣
●元朝
●中央集权
●行省制度:
●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河北山西山东直接管辖
●君主专制
●中书省:宰相权利过大
●明朝内阁
●过程
●废除丞相、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那个制度
●特点
●无法定地位,不是正式行政机构
●有票拟权,但需要皇帝批红
●受司礼监太监牵制
●特务统治: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清朝军机处
●设立:
●雍正
●西北军事务
●有官无吏、品级不高、跪受笔录
●评价
●提高了行政效率
●标志着君主专制到达了顶峰
●选官制度
●世官制度:先秦
●察举制
●时间:汉
●内容:地方官员举荐人才、需要中央考试、科目有孝廉和秀才
●缺点:名不副实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
●中正:评委,九品给人才评级、向中央推荐
●问题:被门阀操作垄断
●科举制
●隋朝创立:唐宋完善。1905废纸
●评价
●打破了贵族垄断官职,加强了中央集权
●扩大了统治基础、维护了社会稳定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行政效率
●社会崇尚读书
●公平公正
●钳制思想和扼杀创造意识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思想
●百家争鸣
●原因
●经济:井田制,小农经济
●政治:分封制瓦解,诸侯崛起
●阶级:士阶层崛起
●教育:私学
●代表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王霸
●君州民水
●性本恶
●制天命而用之
●影响
●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奠定了传统文化
●构筑了中华文化
●西汉一统
●背景
●汉初休养生息,国力加强
●汉武帝要加强中央集权
●董仲舒新儒学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纲五常
●汉武帝的措施
●重用儒生
●规定儒家经典教科书
●兴办太学
●影响
●巩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势力
●儒家成为了主流思想
●思想专制,遏制了自由发展
●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宋明理学
●背景
●南北朝佛教传入,道教传播,入学出现危机
●三教相互吸
●重兴入学,唐朝学者努力
●程朱理学
●主张
●先理后物
●格物致知
●地位
●南宋官方哲学
●《四书集注》科举教科书
●陆王心学
●主张
●理在心中。心外无物
●反省内心,致良知
●地位:明朝中后期,广泛传播
●评价
●儒学理论思辨
●和谐忧患意识
●注重气节,力行,促进了文明的进步
●尊卑等级,重男轻女,轻视科学
●三纲五常封建专制
●明清批判
●背景
●君主专制,统治腐朽,农民起义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闭关锁国,重农抑商
●八股取士,思想束缚
●追求个性,经世致用,工商界本,反对君主专制思想出现
●代表
●李贽
●明末
●《梵书》《藏书》
●不以孔子为是非标准
●批判了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
●男女平等婚姻自由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抨击君主专制,天下之法限制君权
●工商界本
●顾炎武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经世致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
●《读通鉴论》
●唯物主义、辩证法
●影响
●有利于解放思想,冲击了君主专制
●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经世致用的观念
●科技
●造纸术
●西汉就有
●东汉蔡伦改造
●阿拉伯传入欧洲
●指南针
●战国司南
●北宋发明了指南针,运用航海
●13世纪传入了西欧,为西欧开辟了新航路创造了条件
●印刷术
●隋唐雕版印刷术
●北宋毕生活字
●火药
●唐末
●艺术
●文字
●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书法
●中国古代朝代阶段
●西周
●政治:分封制、宗法制
●经济:井田制
●文化:礼乐制度
●春秋战国
●特征: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
●经济
●铁犁牛耕、私田、小农经济
●冶铁业、纺织业
●商业大商人
●政治:
●周天子王权衰落、诸侯争霸、分封制、礼崩乐坏
●各国招揽人才、改革变法、增强国力
●统一的趋势
●文化:私学兴起、百家争鸣、诸子百家是中华文明的头
●秦汉
●政治:
●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和巩固
●官僚制度代替贵族政治、对后世影响大(郡县制度)、公天下代替了家天下(汉朝:推恩令、刺史、中外朝)
●经济
●铁犁牛耕推动小农经济
●手工业发展
●重农抑商、中外经济开始、丝绸之路
●文化
●思想控制、文化专制:焚书坑儒、摆出百家
●儒学成为主流
●出现了很多科技成就、造纸术
●文学艺术辉煌
●魏晋南北朝
●总特征: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经济中心开始南移、佛道冲击儒学地位
●政治
●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
●士族制度形成
●初步形成三省,九品中正制
●经济
●精工细作成熟
●手工业发展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魏晋开始
●唐朝持平
●宋朝完成
●文化
●儒学面临挑战同时发展
●科技文化辉煌成就、不少世界领先
●隋唐
●总特征:全面繁荣、成就突出、影响深远、鼎盛时期
●政治
●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三省六部、科举制
●后期藩镇割据
●经济
●经济繁荣、南北趋于平衡
●去院里传统耕犁定型
●手工业发达、南清北白瓷器体系、丝绸吸收了波斯的风格
●商业繁荣、农村集市发展、柜房、飞钱、对外贸易、瓷器出口远销非欧
●文化
●思想:三教合一
●科技: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军事
●唐诗
●书法:楷体、行书、草书
●绘画:阎立本、吴道子《步碾图》《送子天王图》
●宋元
●总特征:分裂割据、民族政权统一、融合进一步加强
●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三冗两积
●元朝行省制度
●经济
●经济中心南移完成
●手工业
●制瓷:五大名窑,景德镇
●元朝:黄道婆纺织业
●商业活动
●市场的空间时间打破
●交子纸币出现
●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元朝泉州对外贸易港口
●文化
●儒学吸收了佛家道教、新儒学、(程朱理学)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对世界影响
●文艺领域
●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加强、描述市民生活(传奇、宋词、风俗画、小说
●原因:商品经济、城市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
●书法绘画成就
●元杂剧
●明清
●总特征:危机繁盛
●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
●走向衰落、阻碍了社会进步、中国开始落后世界
●经济
●农耕经济顶峰、高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民营手工业发达超过了官营、资本主义萌芽
●商品经济发展、重农抑商、闭关锁国阻碍发展
●文化
●理学、八股取士、束缚思想
●好的
●个性解放、经世致用、工商界本、反对君主专制
●《本草纲目》、西方自然科学传入
●文学出现了批判小说《红楼梦》
●古希腊古罗马
●古罗马
●古罗马历史
●王政时代(753-509bc)
●传说:母狼喂养的两个孩子建立的 小村子
●七个国王:塔克文统治被罗马人民驱逐 废除了国王制度 进入共和制度
●罗马共和国(509-27bc)
●执政官+元老院+部族议会
●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264-164bc三次布匿战争 击败了迦太基人还在迦太基土地上撒盐 获得了地中海话语权
●215-148bc通过4次马其顿战争吞并希腊
●马略军事改革
●73bc斯巴达克起义(角斗士的奴隶起义)镇压起义的过程中诞生了英雄 庞培 凯撒 克拉苏
●60bc 凯撒 庞培 克拉苏结盟
●凯撒58bc高卢战争 把凯尔特人打得哭
●12bc开始攻打日耳曼人
●9bc在条顿森林战役 3个兵团被日耳曼全歼 俘虏被处死
●53bc克拉苏战争死亡 庞培和凯撒争霸
●44bc凯撒被元老院刺杀,养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 雷必达政敌夺取了权力
●罗马帝国(27bc-476)
●27bc屋大维建立元首制 并授予奥古斯都称号 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21个王朝172个国王
●
●《十二铜表法》:公民法
●原因: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贵族自己解释法律
●意义
●罗马第一部成文法,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
●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
●《民法大全》:万民法
●公元6世纪(南北朝)
●查士丁尼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成为了维系统治的工具
●评价罗马法
●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完备法典
●有利于解决经济纠纷和缓解社会矛盾,稳固统治
●对近代国家和饿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希腊民主
●希腊历史
●米诺斯文明(3500-1100bc)
●爱琴海最大的岛屿 克里特岛 公元前2000年 米洛斯人孕育了克里特文明
●迈锡尼文明(1750-1050bc)
●公元前1600迈锡尼在伯罗奔尼撒建国 诞生了迈锡尼文明 后来他们征服了米诺斯人 继承并且发展了克里特文明
●有一个美女海伦 被斯巴达王娶到了 ,但是后来和特洛伊王子帕利斯跑了还带走了财宝
●斯巴达王找到了哥哥阿伽门农 然后召集了希腊各国远征 特洛伊(特洛伊战争)
●希腊文明元气大伤被后来多利安人入侵
●黑暗时代(1100-750bc)(荷马时代)
●人口减少
●荷马史诗
●古风时代(800-480bc)
●776bc奥林匹克运动会
●斯巴达 全民皆兵 勇猛
●雅典 钟情文化建设 贸易 殖民扩张
●梭伦改革(奴才会议法)
●492-490bc第一次波斯入侵
●490bc马拉松战役被希腊重装步兵击败
●480-479bc第二次波斯入侵(薛西斯)
●温泉关战役 斯巴达300勇士
●萨拉米湾海战被希腊打败
●443-429bc伯里克利改革
●两次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和斯巴达)两败俱伤
●第一次(431-421bc)
●第二次(413-404bc)
●马其顿统一了希腊
●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亚历山大336bc即位(梅花k)
●332bc亚历山大征服埃及
●331bc亚历山大征服波斯
●327bc亚历山大入侵印度
●
●希腊化时代(323-146bc)
●323bc亚历山大去世
●322-311bc两次继业者战争
●146bc科林斯战役被罗马征服
●过程
●梭伦改革(奴才会议法)
●废除债务奴隶
●按照财产划分公民等级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四百人议事会
●设立陪审法庭
●克里斯提尼改革
●陶片放逐法
●十个地区部落、取代氏族部落(淡化了血缘在政治的作用)
●500人议事会
●十将军委员会
●伯里克利改革
●发工资和观剧津贴
●民主进入黄金时代
●评价
●民主制度使雅典在思想取得了辉煌成就
●为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男性公民才有民主,妇女,外邦人,奴隶没有
●古希腊思想
●背景
●政治:民主政治
●经济:工商业的发展
●社会:人的地位日益突出(古希腊神话
●代表
●普罗泰戈拉
●智者学派、诡辩学派
●人是万物的尺度
●反对迷信(思想方面),强调自由
●道德和法律都是认为产物
●个人有主管自己的判断,不应该强求一律
●苏格拉底
●美德就是知识
●善是人内在的灵魂,人作恶是因为无知
●教育可以使人认识灵魂内的美德
●哲学研究人的学问
●柏拉图
●理想国
●鼓励人们多思考
●亚里士多德
●爱老师,更爱真理
●创立逻辑学
●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泰勒斯:西方哲学之父,万物生于水
●英法美德政治制度
●英国
●英国国家历史
●古典时代
●凯尔特人开发不列颠岛
●原住民巨石阵 宗教崇拜
●公元前700年 凯尔特人来到了英伦三岛(带着铁器)
●四个等级:国王 武士祭祀 富农工匠 贫农负债者
●罗马的征服:岛屿罗马化
●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动高卢战争 不列颠支持高卢
●公元前55年凯撒登陆不列颠岛 但是没有征服 征服不列颠的是 43年克劳狄
●专注内政建设:哈德良长城 驻军护卫 行省制度 基督教传播(将近400年统治 在407年 罗马撤离了不列颠岛
●中世纪
●七国之乱(407年开始
●公元5世纪欧洲的日耳曼人 昂格鲁 撒克逊 朱特人 入侵了(亚瑟王抵抗 昂格鲁人
●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
●热心传教 派奥古斯丁去英国传教,第一次不敢去,第二次才成功(为什么能够成功?昂格鲁人需要一个宗教去维护统治)
●威塞克斯王朝(829-1066)
●829爱格伯特统一七国建立了开启了威塞克斯王朝
●927年埃赛尔斯统一全英格兰
●802-839维京人第一次入侵英格兰 占领东北部
●阿尔弗雷德大帝的舞台
●公元七世纪莫 麦西亚崛起 奥法称霸英格兰 修了奥法堤 奥法死后 麦西亚衰落霸权转移到威塞克斯王国手里(七国时代)
●此时丹麦的维京海盗开始入侵 占领了大部分不列颠岛领土
●阿尔弗雷德大帝抗击维京人(878年在埃丁顿决一死战)
●886年阿尔弗雷德夺回伦敦
●颁布了《阿尔弗雷德法典》英格兰国父
●1016年丹麦维京人第二次入侵控制了英格兰
●878年威塞克斯王国阿尔弗雷德赶走了维京海岛,成为了第一位英格兰国王建立了威塞克斯帝国 但是丹麦仍然占据着大部分英格兰土地,后来丹麦第二次入侵在英格兰建立了丹麦北海帝国 20年后国王死了没人即为
●1042年爱德华继承了王位,因为爱德华是威塞克斯家族的成员所以也算威塞克斯王朝的复辟
●诺曼王朝(1066-1154)
●爱德华死了没有后代,北海帝国的时候爱德华以前流王到诺曼底,当时诺曼底是他表格罗伯特,他承诺如果有朝一日一日可以复辟,就将罗伯特后代威廉立为继承人
●爱德华死了之后王位遗嘱给了哈罗德,1066年威廉生气了派兵攻打英格兰(黑斯庭斯之战),还得到了教皇的支持,并且夺去了王位,成为了英格兰国外 威廉一世
●爱德华的侄子埃德加逃亡了北方的苏格兰,还把姐姐嫁给了苏格兰国王,威廉打入苏格兰,迫使苏格兰国王三世屈服
●威廉血腥镇压 引入骑士制度 军事实力增加 从此再没有被侵略过
●为后面百年战争埋下伏笔
●1096创立牛津大学
●
● 金雀花王朝(1154-1485)
●建立过程:威廉一世死了后 王位由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亨利一世去世的时候本想把王位给法国的表妹安茹,却被外甥斯蒂芬夺走了,斯蒂芬与玛蒂尔达展开了九年的王位争夺站,玛蒂尔达承认了斯蒂芬的王位,斯蒂芬将玛蒂尔达的儿子亨利为继承人
●1189-1192 狮心王 击败了萨拉丁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1209建立剑桥大学
●1215无地主约翰 签署《大宪章》对王权进行约束
●约翰的孙子 爱德华一世登基 达到鼎盛时期
●征服了威尔士
●威尔士亲王 只能给男的
●又盯上了苏格兰 苏格兰王位争夺 ,抵抗派的苏格兰代表去巴黎签订同盟条约,但是没啥用
●后来苏格兰爆发了两次独立战争,苏格兰在百年战争才取得了独立,斯图亚特王朝
●1282英格兰征服威尔士
●1348-1350 英国爆发黑死病
●1337-1453 英法爆发百年战争
●金雀花王朝末期1455年 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争夺王位(玫瑰战争),贵族内部战争,大量贵族被消灭,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近代时期
●都泽王朝(1485-1603)
●金雀花王朝末期 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争夺王位(玫瑰战争)
●后来兰开斯特家族私生子 亨利都泽娶了约克家族 继承人伊丽莎白 两个家族合二为一 进入了都泽王朝
●1534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英国国教取代天主教
●情史
●都泽王朝 喜欢联姻外交,亨利七世的两个女儿嫁给了宿敌 苏格兰和法兰西王储,长子亚瑟娶了西班牙公主凯瑟琳,亚瑟死了,亨利八世继续取了凯瑟琳,凯瑟琳不生儿子,就想离婚,教皇不同意,然后宗教改革,教理教义不变,新教。后来得了一个儿子爱德华六世,但是死了最后还是落到了女儿们手里,
●第一任皇后 凯瑟琳和亨利八世有一个女儿血腥玛丽恢复了罗马天主教,迫害新教徒,玛丽死了将王位给了同父异母的妹妹亨利八世的第二任妻子的孩子伊丽莎白
●第二任 安妮博林 侍女上位 被莫须有罪名处死 留下一个女儿 伊丽莎白
●第三任 简西摩 侍女上位 为亨利生下了一个儿子(爱德华六世依然支持新教) 此生挚爱
●第四任 德国工作安 长的不好看 被休了
●第五任 凯瑟琳霍华德 是第二任的表妹 与侍卫厮混被送上断头台
●第六任 凯瑟琳帕尔
●宗教改革
●
●玛丽即为后对新教恨之入骨 恢复了基督教 血腥玛丽
●1588伊丽莎白 英西海战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英国加入海上贸易 无敌舰队
●伊丽莎白一世(宗教自由) 英国进入黄金时期 击败了西班牙 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宿敌 苏格兰玛丽女王的儿子 苏格兰国王詹姆斯 两个国王合并 从此进入了斯图亚特王朝
●斯图亚特王朝(1603-1649)
●詹姆斯一世 能维持国家权力平衡 但是他的后代理查一世不能维持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战争初期议会军打不过王党军,地方乡绅出生的克伦威尔带领自己的铁骑兵加入了议会军,在马斯顿荒原战役打败了王党军,查理一世被俘虏移交给英格兰议会处死
●共和国时代(1649-1660)
●克伦威尔护国公的名义在英国建立了军政府统治,英吉利共和国,发动了苏格兰战争,爱尔兰战争,打败了荷兰,长期战争导致对共和制失去耐心,克伦威尔死后,查理二世和詹姆斯二世复辟想恢复君主专制引起了国会不满
●英国荷兰海上争夺霸权 英国获得海上霸权
●关键过渡期(1688-1714)
●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利 扩大议会权力 1707苏格兰并入大英帝国
●最后国会迎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和荷兰执政威廉到英国取代了詹姆斯二世,颁布了《权利法案》光荣革命后确定了《继承法案》,剥夺了天主教徒的王位继承权力————————最大受益者德国的乔治一世 他信奉新教,继承了王位,英国进入了汉诺威王朝,乔治不会说英语,不想管了,于是派财政大臣罗伯特主持内阁会议,乔治二世还送他一栋宅邸作为首相宅邸,唐宁街十号
●汉诺威王朝(1714-1901)
●日不落帝国称霸全球
●1760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发生
●殖民扩张 黑奴贸易
●温莎王朝(1901-今天)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英国大繁荣,殖民版图扩张,他的儿女与欧洲各国王室联姻,维多利亚女王儿子爱德华七世继承,温莎王朝
●温莎王朝是德国一个家族的支系,为了在一战淡化英国王室的德意志色彩,乔治五世改名了,英法饿签订三国协约
●1931
●君主立宪制
●过程
●1640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88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接受
●1689《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建立
●1701年《王位继承法》
●内容
●终身、世袭担任国家元首
●君主权利宪法赋予,受到宪法和议会监督
●责任内阁制
●1721年,沃尔波儿财政大臣,责任内阁形成
●内容
●内阁是议会的多数党和政党联盟组建,国家元首形式上任命
●内阁是最高行政机关,对议会集体负责
●政治责任和行政责任内阁承担
●议会对内阁不信任,内阁集体辞职,或者改选议会
●内阁成员必须是议会成员
●1832年议会改革
●背景:工业革命完成
●内容:
●取消衰败选取议会代表名额,分给新的工业城市
●降低选举权财产限制
●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政党制度
●光荣革命前:辉格党、托利党
●19世纪自由党和保守党
●20世纪20年代后:工党和保守党轮流
●美国
●美国历史
●(一)、美国建国
●1492哥伦布发现美洲,其实维京人早500年发现了美洲
●葡萄牙 西班牙 主要是为了黄金白银(注意力在南美洲和中美洲)
●开端
●英格兰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但是美洲只剩北美了,詹姆斯镇是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永久殖民地
●五月花号靠岸 (1620本该去 佛吉尼亚的五月花号到了普利茅斯)
●大家酒商量了,《五月花号公约》,美国的出生证明,签字的人都是新教徒
●新教徒:天主教分裂出来的新教徒,新教包括清教
●温斯洛普:提出建立山巅之城
●英国殖民地北美13洲(英国本土人认为这些都是不毛之地)
●重视教育:1636哈佛大学成立,1701耶鲁大学成立
●布局不同:北部工商业发达,中南部农业发达,殖民地政策相对独立,骨子里还是认为自己是英国人
●1764年英国政府颁布《食糖条例》要求北美殖民地必须购买英国的糖咖啡和酒
●规定殖民地的商品只能出口到英国
●1770年波司登一位商人与英国士兵发生口角,大打出手,英军向平民开枪,殖民地开始抵制英国商品,为了缓和矛盾,英国取消了除了茶以外商品的赋税和关税
●第一届大陆会议召开,要求高度自治,并且向英王效忠,被拒绝
●波士顿倾茶
●美国人乔装人印第安人把东印度公司茶倒了
●1775莱克星顿的枪声,随机第二次大陆会议召开
●《橄榄枝请愿书》希望和平解决,并且再次向英王效忠,英国拒绝
●北美起草了《独立宣言》
●英国认为自己镇压起义很简单,但是没想到法国会支援独立运动先是美国和法国结盟,然后西班牙荷兰捣鬼,成就了美国独立
●最后一战:约克镇,英国赞成议和,1782年11.30《巴黎和约》
●1783.9.3美国独立,13个州,华盛顿首位总统
●独立之后的美国选择发展道路?第一次重要的选择,奠定了两党政治的起源
●(二)、美国制度
●华盛顿
●年轻时是民兵上校、后来成为大陆军总司令,直到赢得了胜利
●为了反抗统治独立战争,签订了邦联条约,政府没有收税的权力战争结束了各州拖欠钱不给。就连打仗的军队的钱都不给,华盛顿本来可以独裁统治,刘易斯给华盛顿写信请求独裁。
●1783年宾西法尼亚兵变,士兵堵门(大陆军没钱发),各州后来补发了工资,随后大陆军解散
●1783年12月23日马丽拉州举行了华盛顿交权仪式,辞职仪式只有五分钟,被史学家认为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五分钟,然后华盛顿回家管理自己🥇
●独立战争后各州各种纠纷
●马萨诸塞州爆发起义(乱收钱),前大陆军官谢斯起义,2000人,被镇压,引起了恐慌
●不久后各州派出代表立宪会议,华盛顿作为主持人,起初为了修改邦联条例,提出了很多方案,没能解决奴隶问题、奴隶制被承认
●1789年联邦政府取代邦联政府
●走什么道路(杰汗之争)(两党制的起源)
●杰斐逊代表派:发展农业,加强与法国的关系
●汉密尔顿:美国应该发展工商业,与英国修补关系,当了财政部长,解决了国债问题,把欠的工资返还了
●之后不断向西扩张
●(三)、大国思维
●1789年7.13法国大革命,欧洲其他国家害怕了,组成反法同盟,美国不想插上法国同盟选择中立。法国下海打不过英国,英国上岸打不过法国,拿破仑大陆封锁
●杰斐逊为了不得罪英法《禁运法》禁止美国的船只在欧洲所有国家靠岸
●向西扩张
●遭到了英国培养的印第安人的阻碍,美国英国各反面矛盾交织
●1812年美国向英国开战(第二次独立战争)
●1814拿破仑战败,英国把精力放到北美,美国打不过了求谈判,英国一边谈一边打,白宫和国会大厦被烧了英国的条件:割地、赔款、建立印第安阻隔州阻止美国向西扩张《根特条约》没要领土
●门罗时期:1823年,美国不干预欧洲殖民地,欧洲也不能干涉北美和南美,干涉就是侵略行为,想独霸美洲(英国是靠山)造就了后来的西进运动(东海岸移民太多了,政府给了很多政策优势,甚至给予政治权力)杀了很多印第安人
●南北战争1861(解放黑人奴隶?更是钱和权)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最开始是为了保卫国家独立,后来变成消灭奴隶制
●北方的工业需要高关税,不然无法与欧洲商品抗衡
●南方是棉花,不想提高关税,南方农场主就会破产
●林肯政策偏向北方,南方奴隶主制度受损
●1863年1月1日以前,南方叛乱者不放下武器,奴隶获得自由,这些奴隶跑到北方或是参战或者是加入生产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四)、强势崛起
●背景
●林肯刚去世,南方就颁布了《黑人法典》,南方退伍老兵成立3k党,为了限制黑人的权力
●1867年美国买下了阿拉斯加(扩张结束)
●迅速发展
●体现:机器代替人工、建设了太平洋铁路(华工)
●发明:特斯拉交流的、贝尔电话、爱迪生电灯
●形成了托拉斯:垄断(美孚石油),后来变成了金融资本
●吞并了公司,标准提高、价格降低
●1900年美国占世界工业产值百分之30
●外交(经济扩张比领土扩张还得劲,大棒外交)
●美西战争,西班牙被打败了
●对华:门户开放
●一战: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原则》
●1929经济危机
●结果:让二战的一些策源地国家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美国阶级矛盾越来越严重
●罗斯福新政:增加政府对经济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干预,使用非资本主义的守法,增加了对资本主义的调整
●二战:《大西洋宪章》,在一艘军舰上与丘吉尔提出,提出建立联合国的设想
●(五)、剑拔弩张
●美国经济政治各反面都独霸全球,想设计一套符合自己利益又看上去公平的国际秩序(布雷顿森林体系)
●联合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美元霸权)
●德国以前也想霸占世界货币霸权、冯克计划
●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
●1970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美国保护沙特,沙特宣布石油用美元交易
●冷战
●十月革命:1917年
●1917-1922,布尔什维克红军与反对军内战,美国支持白军,苏联成立的十年与美国没有交集
●1929美国经济危机,发展与苏联的关系、苏联抓住了这个机会,进口美国的机器设备
●1933年11月美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二战结束后苏联干了很多欧洲国家害怕的事情,波兰捷克....
●
●丘吉尔:铁幕演讲,冷战开始
●建立
●1620第一批欧洲人
●1775年独立战争开始
●1776年7.4《独立宣言》,邦联制
●1783年,英国承认北美独立,北美实行邦联制
●1787年宪法
●中央政府权利比较分散
●评价
●第一部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的政治制度基础
●制约平衡避免了绝对权利的出现,防止了决策失误
●调和了联邦和州之间,大小州的矛盾
●对其他国家示范作用
●承认了奴隶制,种族歧视的烙印
●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权利被剥夺
●政治制度
●联邦制
●拥有:立法、征税、军队、战争权利
●联邦法律是最高法律
●联邦只拥有宪法列举的权利,其他权利属于州和人民
●各州在不违背联邦法律可以制定各州法律
●本州议会的州长,联邦政府不干涉
●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平等关系
●参议院由各州代表组成本州的意志
●总统共和制
●选民选举、任期四年
●总统即使国家元首、也政府首脑
●不对国会负责,只对选民负责
●三权分立
●三权分立
●两党制度
●
●法国
●过程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
●1792法国建立共和国
●1870年普法战争,第二帝国覆灭,第三共和国
●187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政体
●选出:参议院+众议院的国民议会选出,7年
●总统内阁向议会负责
●总统经过参议院同意后,可以解散众议院
●评价
●打击了保皇派,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胜利
●法律上奠定了共和制的基础
●淬炼法国资本主义发展
●德国
●背景
●四分五裂阻碍德国发展
●法国大革命影响
●普鲁士邦国推动
●过程
●三次王朝战争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规定了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
●评价
●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浓厚的封建专制和军国主义残余
●政体
●国家管理形式
●君主制(不等于专制
●专制君主制
●君主立宪制
●议会君主立宪(英国日本)
●二元君主立宪制度
●共和制
●贵族共和制:古罗马
●民主共和制
●总统共和制:美国法国俄罗斯
●议会共和制:以色列、德国
●国家结构形式
●中央集权制
●联邦制
●邦联制
●世界近代思想史
●文艺复兴
●时间:14-17世纪,14-15是意大利
●背景
●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壮大、反对封建教会
●教会贪腐、思想专制
●古希腊和过罗马的人才结构
●代表
●人文主义:强调人的欲望是正常的,人的力量是伟大的
●意大利
●文学
●薄伽丘:十日谈
●但丁神曲
●彼得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美术
●拉斐尔:圣母像
●米开朗基罗:《大卫》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影响:
●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传播了人文主义和理性、解放了思想
●促进了资本主义
●推动了科技发展和思想繁荣
●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准备了思想
●宗教改革
●背景
●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壮大
●教会的贪腐和思想专制(赎罪券)
●文艺复兴
●过程:1517,德国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观点(不反对宗教)
●因信称义
●虔诚信任就可以得救,不用买赎罪券
●每个人可以直接阅读《圣经》,不必听教皇说教
●简化宗教意识
●影响
●世界近代史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传播了人文主义
●促进了资本主义
●推动了科技和思想繁荣
●削弱了天主教影响,新教产生(马丁路德、加尔文、英国国教),增强了欧洲民主意识
●启蒙运动
●时间17世纪英国(洛克、霍布斯)、18世纪法国
●背景
●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壮大
●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
●文艺复兴推动
●自然科学发展
●人物
●伏尔泰
●抨击天主教会、教皇是两足禽兽
●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
●法律应该人性出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国王行政权、议会立法权、法院司法权
●卢梭
●《社会契约论》、政府怎么来的
●天赋人权、人民主权、政府违反民意、人民有权推翻它
●不平等的根源是私有制、但是反对废除私有制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人独立思考、理性批判
●人非工具、人是目的
●影响
●思想解放、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思想
●冲击了封建专制:法国大革命
●规划了未来的政治蓝图、三权分立
●鼓舞了其他地区争取民族独立
●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推动了科技发展、思想繁荣
●启蒙运动的发展
●更加突出理性,强调大脑独立思考
●提出了未来的政治蓝图
●提出了法律保障人权
●其他
●自由主义
●工业革命
●亚当斯密《国富论》
●空想社会主义
●工业革命
●贫富悬殊、社会矛盾尖锐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马克思主义
●工业革命
●工人运动
●1848《共产党宣言》
●世界近代经济史
●新航路开辟
●背景
●原因:为什么要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社会原因:欧洲出现寻金热,《马可波罗游记》的流传
●宗教原因:为了传播天主教
●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建立后,使东西方为商路受阻
●条件:为什么能
●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进步
●过程
●1500
●迪亚士:葡萄牙、好望角
●哥伦布:意大利、美洲
●达伽马:葡萄牙 到达印度
●麦哲伦:葡萄牙 全球
●影响
●对世界:
●人类分散孤立走向整体
●以欧洲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形成
●对欧洲:
●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西班牙葡萄牙强大,走上了殖民扩张
●增加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商贸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对美洲:
●土著被杀
●带来了先进的技术
●对亚洲:
●白银的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高产作物的传入,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早期殖民扩张
●葡萄牙
●16世纪,垄断了非洲沿海到亚洲
●中国澳门
●西班牙:中南美殖民帝国
●荷兰:
●尼德兰,自西班牙独立
●17世纪上半,海上马车夫
●重要手段:大型商业公司(东印度公司
●侵略中国台湾
●英国
●1588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17世纪《航海条例》,三次战争,打败荷兰
●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号称日不落帝国
●黑奴贸易的原因
●西班牙殖民者屠杀、奴役、疾病
●奴隶贸易利润高
●阿拉伯人很坏
●殖民扩张的影响
●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积累
●殖民地:灾难、新技术
●世界:世界市场
●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760-1840
●背景
●政治前提:国内贸易,海外殖民扩张,海外贸易大量资金
●劳动力:圈地运动造就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技术:积累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市场:手工场无法满足海外市场的需要
●过程
●首先棉纺织业
●1765珍妮纺纱机
●1785瓦特改良蒸汽机
●美国人轮船,英国人火车
●影响
●提高了生产力,工厂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工业化、城市化
●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亚当斯密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1866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完成:20世纪初
●成就
●电的广泛运用
●内燃机的创造和使用(汽车、飞机)
●石油变得重要,阿拉伯变得重要,中东战争(美国站以色列,对美国石油禁运,美国经济滞涨)
●化工技术的发展
●钢铁传统工业更大进步
●特点
●重工业开始成为主要部分,一次革命是轻工业
●多个国家都在进行
●科技发挥了更为直接的作用,一革是技术的积累
●影响
●提高了生产力、诞生了新兴工业部门、进入电气时代
●重工业取代轻工业
●垄断组织:
●自由资本主义
●私人垄断
●国家垄断:二战后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
●世界现代史
●1917-1945
●政治史
●十月革命
●背景
●经济发展落后,人民贫困、社会矛盾尖锐
●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
●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过程
●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了两个政权(资产阶级+工人)
●列宁《四月提纲》,可以和平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
●七月流血,结束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11.6,彼得格勒《十月革命》
●措施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布列斯特)、《土地法令》(给人们分土地,面包会有土地也会有),人民委员会
●1918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实施新经济政策
●1922苏联成立
●意义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鼓舞了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开辟了人类的新纪元,是现代史的开端
●现代化的新模式(工业化)
●经济
●社会主义
●战时主义政策
●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战争期间调动人力物力)
●为什么打俄国?
●(一战的时候俄国加入了协约国)协约国协约谁挨打了一起打,不能单独苟合
●俄国与德国单独签订了布列斯特合约溜了
●时间:1918-1921
●内容
●余粮收集制度(多的全部上交)
●工业国有化
●强制劳动
●物资分配(货币都取消)
●评价
●战争胜利
●农民严重不满
●新经济政策
●背景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严重不满
●时间:1921-1929(1936
●内容
●固定粮食税
●允许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
●允许自由买卖
●评价
●经济恢复、政权巩固
●找到了一条符合俄国逐步到社会主义过度的道路
●斯大林模式
●过程:
●农村集体化:1937完成,支援工业化
●工业化:两个五年计划完成,新模式(代价太大
●评价
●迅速完成了工业化,开辟了工业化新模式,为二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片面发展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国家从农民拿走太多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
●资本主义
●经济大危机
●原因
●基本矛盾
●生产和消费
●股市崩溃
●表现
●银行倒闭
●产品卖不出去
●企业破产、失业加剧
●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严重
●影响
●加深了国内的政治危机、社会危机、法西斯兴风作浪
●各国转嫁危机(提高关税、减少进口、货币贬值提高出口),加剧了世界局势紧张
●罗斯福新政
●措施
●整顿银行恢复信用,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调节劳资关系(成立工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减少农产品产量,稳定价格
●社会保障和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评价
●取得成效,走出经济危机
●缓和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维护了民主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被其他国家借鉴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不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
●文化
●文学
●高尔基
●
●1945-
●政治
●两极冷战
●原因
●二战结束
●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对立
●美国的称霸和苏联扩张势力
●过程
●丘吉尔铁幕演说拉开序幕,1947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
●49年北约,55年华约,两极格局建立
●48年柏林危机
●47-51马歇尔计划(援助的国家不仅包括西欧,还包括东欧和苏联)
●朝鲜战争50-53
●越南战争61-73
●古巴导弹危机62
●卡斯特罗政变,找美国不理他,找苏联
●影响
●世界分裂
●核武威胁,避免了世界大战
●干涉内政践踏国籍法和和平
●阿富汗(民航客机紧急迫降,特种部队直接从到了总统府杀光了总统一家,阿富汗人民抵抗)
●布拉格之春
●多极
●出现
●西欧一体化
●原因:
●联合自保
●战争痛苦
●发展经济
●文化心理
●过程
●51煤钢(造强炮需要钢铁和煤,统一监管)
●58经济原子能(防止核武器)
●67欧共体(合并、只是经济组织
●93欧盟(包括政治功能)
●99欧元
●影响
●经济实力增强
●外教独立自主
●冲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日本经济大国
●原因:
●美国的扶持
●政策战略(外向型)
●朝鲜战争
●科教兴国
●影响
●60年代末第二
●谋求政治大国
●外教独立自主
●冲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不结盟运动
●原因
●民族国家独立
●安全威胁
●维护独立
●过程
●1961南斯拉夫: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
●影响:
●第三世界兴起
●冲击两极格局
●多极化趋势出现
●中国
●加强:89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经济
●资本主义国内
●干预
●二战后到70年代:黄金时期
●70年代减少干预,出售国有企业,减少政府开支,削减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
●保障了生活,扩大了消费,缓和了矛盾
●扩大了财政开支,减低了工作积极性
●资本主义世界
●布雷登森林体系
●背景
●二战教训,防止悲剧重演,(经济危机各国自保,经济混乱,不让私自贬值货币)
●西欧衰落,美国崛起
●过程
●1944年会议,194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评价:有利于经济稳定和经济恢复,加强了美国霸主
●关贸总协定
●背景:削减关税,减少贸易比例,促进贸易自由化
●1947年
●有利于削减关税、促进贸易自由化、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苏联
●赫鲁晓夫改革(农业
●背景:
●斯大林模式弊端
●农业集体化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时间1953-964
●内容
●农业
●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实行交售制度,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
●大规模种植玉米
●工业
●给地方和企业部分自主权
●物质利益原则,调动生产积极性
●评价
●冲破了传统观念束缚,但没有起效
●没有从根本突破斯大林体制
●勃列日涅夫改革(工业
●1964-1982
●重点在工业
●取得了一定成果,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与美国军备竞赛,导致经济下滑,停滞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开始,最开始在经济领域,用经济的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改革陷入困境后,把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
●1991年苏联解体
●819事件(软禁戈尔巴乔夫,加剧了苏联解体)
●世界
●区域集团化
●欧洲一体化
●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
●89年亚太经合组织
●全球化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规范化,法制化
●2001年中国加入
●推动
●世界市场
●交通运输技术
●信息技术
●跨国公司
●多数国家市场经济
●两极格局瓦解
●文化
●科技:三科
●中国近代史
●政治
●鸦片战争
●时间:1840
●发生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工业革命,需要对外扩张了,寻求海外市场,倾销商品
●导火索:虎门销烟
●失败原因
●君主专制,英国是民主制度
●小农经济,英国是是工业机器生产
●军事差距
●条约
●《南京条约》:割让香港,赔2100w,广厦福宁上,关税协定
●《虎门条约》:领事裁判(英国人在中国犯法不受中国关),片面最惠国,租赁土地制度
●影响
●开始半殖民半封建,旧民主主义革命,近代史开端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原料产地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开眼看世界,林则徐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
●扩大利益,增加通商口岸
●换约被拒
●亚罗号,马神fu事件
●过程
●1856年英法
●1858《天津条约》
●1860火烧圆明园
●1860《北京条约》
●影响
●割让香港九龙司,俄国占领北方领土
●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得到列强支持
●总理衙门,外交近代化
●冲击了中国心里,辛jiu政变,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原因:
●鸦片战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连年自然灾害
●过程
●1850金田起义
●1853定都天京
●1853《天朝田亩制度》
●1859《资政新篇》
●1864,天京陷落,失败
●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分配
●土地:不论男女按照人口和年龄分配土地
●产品留够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标
●有田同艮、有饭同时、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
●《资政新篇》
●1859洪仁干
●最早的资本主义发展方案
●没有反应农民的迫切愿望,缺少必要条件,没有实行
●失败原因
●内因:农民阶级局限性、战略失误
●外因:中外反动势力绞杀
●影响
●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表达了农民群众的愿望
●提出了第一个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曾国藩汉族官僚崛起
●甲午战争
●过程
●朝鲜东学党奇艺
●1894日本挑起战争
●8月清政府对日宣战
●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之战、威海卫
●黄海战役邓世昌
●1895《马关条约》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附属岛屿
●赔偿2亿
●沙重苏杭
●允许开工厂
●影响
●中国领土进一步破坏,半殖民大大加深
●刺激了瓜分中国狂潮
●巨额赔款加剧了人民负担,促进了日本发展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支付赔款,放松设厂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极大刺激了民族危机意识觉醒,推动了戊戌变法
●宣告洋务运动失败
●八国联军侵华
●借口:镇压义和团
●过程
●《辛丑条约》
●4.5亿白银,39年还清,共9.8亿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拆除天津大沽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炮台
●总理衙门改成外务部,六部之上
●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
●辛亥革命
●概念:武昌起义,1894到1912.3袁世凯称帝
●背景
●政治:内忧外患,民族危机,统治危机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阶级:资产阶级革命壮大
●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三民主义形成
●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政党建立
●军事:武装起义
●过程
●1894美国兴中会
●1905日本同盟会
●纲领:驱除鞑虏(满洲人),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组织:孙中山
●性质: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活动:黄花岗起义,争取新军官兵
●1911.10.10武昌起义
●1912元旦中华明国成立
●1912.02.12溥仪推诿
●1912《临时约法》颁布
●内容:民族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原则: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意义:资产阶级第一部性质的民主宪法,反封建意义
●1912.3袁世凯就任大总统
●评价
●性质:第一次伟大的资本主义民主革命
●政治:推翻了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思想: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但是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反帝:客观上打击了洋人
●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移风易俗
●世界:对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不足:没有完成反帝反封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性质
●
●经济
●自然经济瓦解
●何谓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瓦解
●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表现:纺织分离,耕织分离
●完成:三大改造完成
●1846列强商品输出下降原因
●自然经济抵制
●农民贫困,购买力下降
●有的洋货不符合中国人习惯
●洋务运动
●时间:1860-1895
●背景:内忧外患
●目的:用西方的技术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口号:自强求富
●代表人物
●活动
●前期:军事,江南制造总局
●后期解决资金问题:兴办民营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
●海防:北洋舰队
●改革教育:同文馆,对外派出留学生
●失败标志:甲午战争惨败
●失败根本原因:没有改变制度,只引进技术
●积极作用: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学习了西方技术,培养了人才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
●产生:
●时间:19世纪60年代
●原因:列强侵略瓦解自然经济,外商刺激,洋务诱导
●代表
●上海发昌机器厂
●...
●影响:
●经济结构变化
●经济结构变化,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在外国入侵的时候就产生了)
●初步发展
●时间:甲午战争后
●原因:支付赔款,放宽了办厂的限制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短暂春天
●时间:民国初期(1912-1919)
●原因:
●辛亥革命扫除了障碍
●实业救国
●群众爱国运动
●一战列强放松了侵略,无暇东顾,还需要物资
●影响
●资产阶级壮大,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较快发展
●1927-1936
●原因
●国家统一
●国民政府推行有利于政策措施
●沉重打击(抗战时期
●萎缩:解放战争
●原因
●官僚资本挤压
●美货
●国民政府苛捐杂税
●战争
●没了:三大改造(1953-1956
●文化
●思想解放
●开眼看世界:林则徐《四州志》、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
●早期维新派:王滔,郑观应
●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开明君主制
●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外国商战
●维新派
●原因: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政治:内忧外患,列强瓜分狂潮
●思想:西方思想,洋务运动的反思
●代表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脱骨改造
●梁启超:抨击专制,强调民权,设议院,进化论阐述必要性
●严复:抨击君主专制,宣传民权,进化论阐述变法必要性
●共同主张:自上而下改革
●活动:戊戌变法,改革太激进了,变法失败了,但促进了思想觉悟
●孙中山旧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
●背景
●政治:内忧外患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
●思想文化
●西方启蒙思想传播
●尊孔复古逆流
●先进思想分子对辛亥革命反思
●兴起标志
●1915.9陈独秀把《青年杂志》改成《新青年》,为什么改名陈独秀接到了投诉,侵犯了版权
●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钱玄同(儿子钱三强)、刘半农(以前反对新文化运动,写了情诗)
●主要思想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对别人的观点不加辨别)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提倡新文学,反对就文学
●影响
●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延续,思想启蒙运动
●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民主科学思想弘扬
●为五四运动爆发思想准备
●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