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出行人数增多,消费欲望减少,旅游降级的趋势未来会有什么影响?

2023-10-14 16:21 作者:神经童非童  | 我要投稿

最近,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从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职场消费趋势报告》中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消费的人多了,花的钱却少了。 同时《报告》也显示,虽然劳动人民出行愿望强烈,但受限于时间或资金,出行、露营成为他们的主要选择。

消费降级时代,人们的旅游和消费模式也将完全不同。于是周边游、亲子游等开始火爆,山东淄博、贵州村BA等小众目的地和方式迅速走红。

旅游消费降级意味着大多数游客往往只敢花少量的钱来满足即时满足的小需求。而受高机票价格限制,95后 ,00后的年轻人的旅游消费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都将停留在国内,或东南亚等周边出行消费。

此外,收入水平与旅游支出的接受程度也成正比。疫情三年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认知正在发生变化。同时,资源端、旅行社端,和整个旅游产业链都在复苏,但还需要一段时日。

文旅融合带动综合消费

今年的旅游市场中,围绕音乐演出的出游成为了突出的形式。音乐演出通过艺术的形式吸引游客,为旅游业带来新的活力。演唱会和音乐节不仅会吸引本地粉丝,也会带动游客跨省市旅游,此前TFBOYS西安演唱会期间省外游客占比达到了81%。《4.16亿旅游收入!西安掌握TFBOYS演唱会流量密码,其他城市如何“抄作业”?》

以演出为主体,一路上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顺势拉出了一条产业链,凸显了相关的带动效应。同时推动了旅游景区从依靠自然风光和景区设施,转变为通过举办音乐节、创意市集、文化演出等活动,创造出新的消费场景来吸引游客。

此外研学旅行中,文化成为旅游的核心元素,这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产物。研学旅行的场景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在高等学府中感受学术氛围,也可以是在博物馆等文博场馆学习文史知识。无论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还是各地的博物馆,都受到了游客的热烈欢迎。例如广州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苏州吴文化博物馆等文博场馆结合自身特色推出多个研学项目。

不过,研学游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和思考。例如,游名校能教育孩子什么?逛博物馆是否足够被称为研学?广东省创新战略研究会高级研究员骆仁童博士认为,需要从加强文旅融合,真正加强教育的感染力。当优质产品、优质服务、优质设施齐备,并形成普惠易得的综合产业时,文旅融合诞生的研学游,才会给用户带来真正的价值。

话题流量聚火打卡热点

前有去淄博吃烧烤,后有去贵州观看村超村BA,后面还有天津的“掰掰”们跳水,都成为了另类的打卡地。《山东淄博烧烤火爆出圈,文化名片能助力城市升级转型吗?》

以贵州的村超为例,吸引了大批游客。截至7月底,“两江”接待各地外来人员已逾300万人次。而在线上同样表现出色,“村BA”系列相关比赛的网络传播量近80亿次。“村超”网络传播量超过了300亿次。

这些话题打卡旅游点的的火爆出圈,也给当地带来可观的流量。游客们不远千里来现场助威,感受这份欢乐,感受独特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周边的文旅产业发展。

不过,各种新形式的出游也伴随了风险和意外。狮子林桥参与跳水的部分游客缺乏经验,容易受伤,以致于狮子林桥跳水叫停;而南阳在举办音乐节的时候就发生了营地失窃事件。《南阳迷笛音乐节创下30年最高票房纪录,上热搜的却是“营区失窃”?》

但不管怎么说,天津大爷跳水和贵州村赛,都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做好文旅产业,关键在当地找到最有特色的东西,找准当地的文化基因,在形成规模之后吸引外地游客。

旅游“降级”后的出行变化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今年的旅游市场都异常火爆。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后,旅行几乎变成了一种“报复性”消费。但人们似乎也有所察觉,今年的旅游人次大幅增高,消费似乎并没有跟上步伐。

今年最火热的五一假期,接待的游客人次为2.74亿,同比增长70%。这一数据远远超过了2020年至2022年疫情期间的数据,甚至超过了2019年1.95亿的游客人次。然而,与2019年相比,今年五一假期人均旅游消费仅为540元,低于2019年的603元。实际上,不难理解:旅游消费降级的真正原因,是中产阶级或中等收入人群的不断减少。消费降级概念的出现正是因为中产阶级在面临日益增加的生活压力和负担时,开始主动降低消费水平,追求更为节俭和实惠的旅游消费方式。

那么,未来旅游消费的会有什么新的可能趋势?首先,出境游市场可能进一步复苏,可能不会乐观。


从疫情前数据来看,中国出境游人群中,中、高消费能力用户占比合共超过九成,换句话说,即如果中产人群的消费信心依然处于塌方状态,很难让出境游市场重回昨日规模。

中国出境游市场,正面临短期和长期两方面的制约压力。如果不能尽快恢复中产人群的消费力、扩大中产人群的规模,以及遏制中国少子化、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中国出境游最好的时代,可能就已经成为历史了。

其次,国内旅游消费,两极分化明显。

有媒体统计数据线上,短途周边游热度在持续,同时普通用户的分享热情大为提高。从细分品类上看,北京昌平区依托“开往春天的列车”推动周边景区、济南莲花山以资源禀赋带动踏春游、一二线城市近郊乡村游成为新热点。

最后,游客消费趋于理性。

短线旅行和经济实惠,会成为旅游的显著特征,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降低过夜旅行的比例,以达到最省钱的目标。例如在交通选择上,年轻人和大学生则更青睐高铁。在交通和住宿费用缩减之后,旅行成本可以大大降低。

广东省创新战略研究会高级研究员骆仁童博士认为,在大众消费低迷的时候,在低价的基础上进行一些个性化的创新,将是未来旅游从业者的制胜法宝。而未来,国人最大的需求将是如何以更低的成本“取悦自己”,能够满足这一需求的企业将会迅速崛起。

在国民经济彻底走出泥沼之前,一晚5000起的“京城最贵”悉昙酒店,和淄博烧烤、特种兵旅游这类大众旅游消费,将共存很久。这与我们的邻国日本已经有相似的情况:许多年轻日本人都倾向于过一种简约生活,缩小出游半径,自愿成为“食草族”。而现在,部分中国年轻人心态也呈现相似趋势。

随着时代的改变,旅游企业的思维也必须改变。 可能要做好迎接更低欲望、更个性化旅游消费的新时代的准备了。

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欢迎点赞和分享哦!~~

免费电子书:结构化思维 | 荆棘商途 | 年度十词 创新企业案例 | 区块链金融


数字经济应用实践专家 骆仁童主讲课程

智慧应用 |《能源互联网》.《新型电力系统》.《智慧建筑》.《智慧机场》.《智慧交通》.《烟草数字化》.《智慧城市》.《数字政府》

数字应用 | 《大数据及中台》.《区块链》.《元宇宙》

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趋势》. 《ChatGPT新纪元》

数字化转型 |《制造业数字化》.《零售业数字化》 

金融类课程 | 《金融科技创新》. 《商业银行变革》 .《数字人民币》

思维与技能 |《数字化管理思维》.《数字化组织变革》.《用户思维》

宏观与趋势 |《2023宏观趋势》.《数字经济》.《双碳战略》.《新能源汽车》

创新与创业 |《创业导师能力提升培训》.《中小企业赋能》



出行人数增多,消费欲望减少,旅游降级的趋势未来会有什么影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