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消化系统-消化性溃疡

一、定义
1.炎性缺损,与胃酸、胃蛋白酶等消化作用有关
2.病变深度:达黏膜肌层或更深层
3.发生部位:胃、十二指肠
4.流行病学:
1)十二指肠溃疡DU:青壮年
2)胃溃疡GU:中老年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DU:主要为损伤因素,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NSAIDs
2.GU:主要为黏膜防御机制下降,修复功能下降
三、病理:溃疡边缘规整
1.DU:多发在十二指肠球部
2.GU:多见于胃小弯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1)慢性
2)周期性:季节性,秋冬或冬春之交多发
3)节律性:与进食相关
(1)DU:餐前痛、夜间痛,进食缓解
(2)GU:餐后痛
4)上腹痛
5)性质:钝痛、胀痛
2.体征:剑突下、中上腹压痛
3.特殊溃疡:
1)复合溃疡:胃和十二指肠均有溃疡
2)幽门管溃疡:餐后痛,易引发幽门梗阻
3)球后溃疡: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溃疡;可引起黄疸
4)巨大溃疡:>2cm,发生在十二指肠后壁
5)难治性溃疡:经过正规抗溃疡治疗仍有溃疡的
4.并发症:
1)出血:DU比GU多见;黑便、呕血;腹痛在出血后减轻(血覆盖在上面缓解)
2)穿孔:十二指肠前壁
(1)破溃入腹腔——弥漫性腹膜炎,突发上腹剧痛,压痛反跳痛,板状腹
(2)穿透周围脏器——肝胰脾
(3)穿透空腔脏器形成瘘管
3)幽门梗阻:呕吐宿食,上腹胀痛,胃型、胃蠕动波,振水音
4)癌变:GU多见
五、辅助检查:
1.胃镜金标准
2.Hp检测:
1)非侵入式: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
2)侵入式:胃镜尿素酶实验,胃黏膜切片染色镜检
3.便潜血——检测出血
4.CT:检测穿孔
六、诊断: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NSAIDs服药史,胃镜检查结果
七、鉴别诊断:
1.慢性上腹痛: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
2.胃癌:恶性溃疡(形态多不规则,>2cm,边缘不规则,底部凹凸不平)
3.促胃泌素瘤:多发溃疡,不典型部位,易出现并发症,对正常溃疡药物疗效差
八、治疗:
1.病人教育:规律饮食,停服NSAIDs,减轻精神压力,戒烟限酒
2.四联用药方案
1)抗酸: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DU(4周),GU(6-8周)
2)抗Hp:两种抗生素——克拉霉素+X(阿莫西林、甲硝唑等),1-2周
3)胃黏膜保护剂:
(1)枸橼酸铋钾:与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覆盖在溃疡表面,阻隔侵袭损害;包裹Hp可根除之;不良反应(服药后粪便变黑;肾功能不全禁用)
(2)硫糖铝:中和胃酸
4)疗程:根除Hp所需的1-2周可以重叠在抗酸药疗程之内
3.并发症:外科手术治疗
参考:内科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