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焦虑 | 高考前夕,我到底该怎么办?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学校挂着的那块显眼的倒计时牌,从三位数跳到两位数,马上就要蹦着个位数去了。
每年临近高考的时候,总会很多焦虑的学生向我们提问:
「一想到高考,就大脑空白,什么书都看不进去,最简单的公式也会记错,学习效率底下怎么办?」
「如果发挥不好的话,是不是我这些年都白费了,那我这前半生到底是为了什么?」
「没考好,怎么回去面对爸爸妈妈?」
「我现在就已经觉得自己考不好了,成绩怎么都提不上去,复习也没有心思复习。」
不否认,高考对于每个人而言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高考不单单决定了你接下来四年会吃到什么好吃的,遇到什么样的Ta(误,这不是重点),高考一定是会影响你今后的一生的一件事情。
我们能体会你的焦虑,甚至是恐惧,因为我们也曾在这条路上浴血奋战。
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幻想成功或者失败的场景,心理产生巨大的焦虑。
在当下的环境里,高考成为了全民关注的话题,因此学生们,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来自家庭,来自学校,来自自身。
这种焦虑感,来自于你渴望控制现实,对未来有一种绝对化信念的强迫,学生强迫现实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走。
考出优异的成绩,对所有投之以关怀的人有所回报,在家长、老师甚至是社会的轮番轰炸之下,所有的高考学生内心只有一个信念:「我必须要考好,不能辜负任何人。」
真正的处境却是徘徊于「我要考好」和「我可能搞砸」之间,在个人的主观愿望与残酷现实碰撞之时,学生们内心就产生了巨大的落差感和焦虑感,不由自主地想要消除或者回避失败的可能,缓解内心的压力。
同样被放大的,还有高考的结果。
很少有人用高考准备的过程,来评判学生好坏。量化可视的考试成绩才是最直观判决书。学生们对于结果的恐惧与焦虑被不断放大,「如果考不好,就没有未来」,「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
社会给学生压力越来越大,甚至是学生们看到校园内张贴的标语都会觉得瑟瑟发抖。
对于高考的焦虑被不断地放大,自我陷入悲观,最坏的推导,那我们就会在幻想层面经历十年,二十年后种种可能的苦难。
如果是这种情况,我们自然会感觉到排山倒海的焦虑,精力被消极的「思维链」(Thought Stream)极大地消耗。
当学生们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明白:所有被放大的焦虑,来自于内心的过多假设!「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于此同理,不断脑补,不断自我暗示,最终焦虑感就会不断提升。
学生们赋予高考异常沉重的意义,当他们完全聚焦于此时,思维范围就会变得狭窄,看不到人生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认为人生就是独木桥,没有其他的出路,那谁都会焦虑自己是否掉队。其实,这个世界正如历史书上的那句古罗马名言一般,「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有很多可能,高考只是其中一种。
当我们的视野开阔了内心就会豁然开朗,心平气和,从容面对挑战,
事到如今,高考之战迫在眉睫,各位考生都上了这条「贼船」了,就挽起袖子努力干吧!
如何缓解高考焦虑?
1. 改变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拒绝绝对化,灾难化的不合理信念。
情绪ABC理论认为,是信念(belief),而非激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导致了我们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
当学生们的大脑被不合理的信念所占有时,外界的细微刺激就会引发学生的连锁反应,失眠,焦虑,难受的情绪甚至是躯体反应。真正的恐惧不是来源于高考本身,而是来源于我们看待它的方式。
接受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当我们不在想要去控制现实,就能降低对过于理想化结果的焦虑与无力感。
「我所需要做的,就是尽力而为。」
2. 把握当下,相信自己。
如果学生把过多的精力用于处理情绪,那么就一定会耽误当下的复习和考试,这种压力下的情绪需要太多的能量对抗。
很多人焦虑,是因为把精力消耗在纠结「如果发挥不好……」「如果有意外情况……」等未来的问题上。
学生们在备考复习的过程中,脑子里全是各种无意义的假设。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学生们很难有一个好的状态备考。而如果我们能够沉浸到现在的复习中,也就减少了用来过度思考的精力,降低焦虑感。
高考焦虑就像一个皮球,越想要控制它,越会给它一个作用力,让它弹得厉害;如果能把心思集中在当下的备考上,不过多思考未来的状况,也就停止了作用力,让焦虑慢慢平息下来。
3. 适当放松,缓解过于紧绷的弦。
学生们在这个时候,神经都紧绷到了极致,过于紧张的情绪会影响发挥。
在心理学上认为,人的注意力是有周期起伏的特点的。在一段时间紧绷学习的高压下,人的集中力和注意力难免会下降,这是大脑给你传递需要休息的信号。
学生们,千万不要忽视这个信号,学会科学备考劳逸结合。在一段时间的紧张学习之后,适当的放松一下自己,之后再继续效率上会有很大的提升。
千万记住一点,不要太过放松,也不要太过紧张。过于松弛的弦射不出有力量的箭,太过紧绷的弦容易断,凡事物极必反。不要苛求「地毯式」复习,也不能完全放松。
4. 开闸泄洪,情绪输出。
很多人在备考或者省模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考砸了,成绩不理想,这些问题带来的挫败感,有很多人选择自己消化,不与他人倾诉。
学生们常常认为「说了也没用,他们又不懂,也帮不上忙,只能干着急。」
其实并非如此,无处宣泄的消极情绪,会导致学生们花费过多的能量用于维持自身情绪的平衡,从而导致没有办法专注地投入到备考复习当中。
可能一个更好的策略,是在考试期间避免和焦虑的家人接触,让淡定的,对焦虑有较好容纳能力的家人照顾自己的起居出行。
心理学家比昂提出一个阿尔法功能模型:父母就像一个净化装置,消化孩子传递过来的无法承受的情感体验(贝塔元素),然后把可以承受的情感体验(阿尔法元素)传递给孩子,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我功能。
如果和情绪稳定的家人在一起,我们把焦虑传递出去,然后得到他们镇定的,温暖的回应,这也让我们获得情感支持,缓解焦虑情绪,更好地发挥出水平。
不管未来如何,你已经站在这个战场上了,那就拔剑奋勇杀敌,与高考决一死战。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换取你想要的结果,加油!
那么,你高考的时候有着什么样的焦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