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一与瑞士雇佣兵
马基雅维利对路易十一放弃前任查理七世的常备军建设,转而招募瑞士雇佣兵的行为表示了不满与批评;“这个错误以及随之而来的其他错误就是整个王国陷入危难的原因。”(1)相对的,他盛赞查理七世的常备军建设,强调了“依靠自己的军队武装自己的必要性”(2)。但马基雅维利的结论明显是存在着个人感情的,首先表现在他对雇佣兵的态度上。“他认定雇佣军是意大利一切灾难的原因,'他们的勇武带来的结果,却是使意大利遭受查理八世的蹂躏、路易十二的掠夺、费迪南德的摧残与瑞士人的凌辱。”(3他从意大利的角度及政治与军事的两方面看待雇佣兵的问题。部分的将意大利的问题代入到法国当中。偏颇的地方在于夸大了雇佣兵的缺陷而忽视了他们在军事上的优点,尤其是瑞士雇佣兵。
1440年法国贵族联合当时仍是王太子的路易十一发动叛乱,意欲推翻查理七世。最终叛乱被镇压,此事加速了查理七世建设常备军的速度,他先是严令贵族拥有私兵,并组建了一支9000人的多兵种军队。其最大的目的与优势就在于政治性,因为那时的雇佣兵连队常常缺饷而到处抢掠,破坏社会秩序。例如,在1360年英法和平达成之后,失业的雇佣兵们在国内烧杀抢掠,强占地盘收取保护费,极大破坏地方政治组织与中央权威。而“常备军在那些战后仍遭乱兵破坏掠夺的省份里恢复秩序。当时的历史学家都对这些军队起的奇妙作用感到惊奇”。(4)
第二便是贵族在法国军队中的垄断地位极大地增强了他们与法王讨价还价的能力,这是寻求集权化的法王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常备军招募领军饷长期服役的非贵族士兵。
所以,此即常备军所具有的政治目的。
而进入路易十一时代以后,政治与军事上的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这也是促使路易十一转募瑞士雇佣兵的重要原因。
在政治上,以勃艮第为首的公益同盟一度咄咄逼人,但在1477年勃艮第公爵查理死于南锡之役之后,国内强势贵族势力迅速瓦解,安茹家族于1481年绝嗣,其所有领地与权利收归王室。贵族现在被关进了牢笼,无法再如勃艮第那样强势到直接挑战法王的地步,但贵族势力毕竟根深蒂固,连续打击势必造成内部动荡,反而不利于法王的中央权威。保留他们在军队中的主体地位是一种重要的安抚手段,但现在的贵族需要依附于法王才能获得土地、权力、荣誉与财富。譬如查理八世的一次远征,贵族的利益在其间若隐若现。
在军事上,南锡之役是瑞士雇佣兵的著名战役,成就了他们的威名。依靠拥有良好组织的瑞士方阵在早期只依靠长矛进行攻防,后逐渐披甲。他们的良好组织使他们在数量相当大的方阵中也能展现出良好的战场机动性,因此攻防兼备,堪称是14世纪步兵复兴以来最为优秀的重步兵。至于雇佣兵本身的优势,则可通过一位法军指挥官的话看出:“一个德意志人到我们军队参军,相当于三个士兵的作用,首先他省去了我们一个法兰西人的名额,同时他还相当于从敌人部队争取了一个名额,最后他还是我们实实在在的一名士兵。”(5)所以,出于防御性目的,也要确保对瑞士雇佣兵的合同,更何况合同涉及与瑞士各州的政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