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4.45 资产阶级革命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45、资产阶级革命
即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这种革命通常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内部已经成熟的条件下发生的,其基本任务是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
十七世纪中叶的英国和十八世纪末叶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而且打击了整个欧洲的封建统治,推动了其他地区国家的反封建革命运动。马克思肯定一六四八年英国革命和一七八九年法国革命的历史作用时指出:“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1]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特别是十月革命的胜利,结束了这种旧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开始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在帝国主义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最大压迫是民族压迫,这些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必然要反对帝国主义,从而不可避免地要遭到帝国主义的镇压,可是却得到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无产阶级的援助。因此,不管参加这一革命的阶级、党派、个人是否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这种革命都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而成为新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同盟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广大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是直接打击帝国主义的强大力量,更是当代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同盟军。所以,对待亚、非、拉各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采取什么态度,是区别对外政策中真假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标志。
资产阶级革命虽然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的革命,但却经历了长期的复辟和反复辟的斗争。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一六四〇年,在推翻了国王后,接着就出现了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一六六〇年又出现旧王朝复辟,直到一六六八年,资产阶级专政才稳定下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从一七八九年爆发到一八七五年第三共和国成立,经历了八十六年,中间交织着进步与反动,共和与帝制,革命的恐怖与反革命的恐怖,征服外国与投降外国等十分复杂的斗争。这说明任何一次真正的革命,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过曲折的道路,才能取得胜利。
注: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1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