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3.1.1 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2023-10-12 13:28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三联书店1960年 仅供学习参考】


1、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实践不单是向理论提出任务,指导科学家注意研究客观世界中那些对社会有意义的方面、过程和现象;它还为认识这些方面、过程和现象创造了物质资料。实践,首先是工业,以工具和仪器装备科学,保证科学家进行需要有复杂设备的试验。

  物质生产使人们在巨大程度上加强了自己的感觉器官,扩大了这些感官认识的可能性。显微镜使我们所观察的对象扩大几千几万倍,电子显微镜使对象甚至扩大到十万倍,使我们有可能观察和拍照肉眼所看不到的物质的最微小的粒子。利用望远镜,人们可以观察到远离地球几万万光年的星体的光。现代的无线电技术使人们有可能从离开地球几千几万公里的人造卫星和宇宙火箭那里得到信号和科学情报。

  如果没有使微粒子的能量能够达到几十万万电子伏特的同步稳相加速器,没有原子反应堆,没有强大的望远镜,没有可以在一秒钟进行几万大运算的电子计算机,试问现代科学是可以想象的吗?当然不可以。

  但是,由实践需要所产生的科学,也反转来对实践起强有力的、日益增长的作用。20世纪所以能达到巨大的技术成就和生产力的强大发展,只是由于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事业中普遍地全面地采用了科学发明,由于人们把科学的定律和公式运用到机械和仪器中,使之成为工艺过程的规则。

  人的理性认识了自然界的规律并且指导着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因而就变成了一种能够改造人的周围现实的力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1]

  这样,在实践起主导作用的条件下,理论和实践、科学和生产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物质技术进步的必备条件。

  社会政治生活本身同样是一幅理论和实践经常相互作用的图景。在这里,理论是作为对社会生活、阶级斗争的需要的回答而产生的,因而也影响着社会的过程。当然,只是马克思才创立了真正的社会科学。但是,在马克思以前,那些先进的社会理论尽管只包含有科学知识的某些因素,但也起了巨大的进步作用,帮助社会的进步力量认识他们的直接的实践的目的和任务,并且支持和鼓舞了他们反对反动势力和腐朽制度的斗争。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证了科学的唯物主义的社会观之后,理论对社会生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意义无可比拟地增长了。

  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其他国家的共产党如果不是在自己的一切活动中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南,以理论和实践统一的,原则为指南,那么,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共产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就是不可能的。

  理论为工人阶级斗争的实践服务,实践依靠理论来指明道路,否则,理论和实践都要吃苦头。脱离实践的理论,就变成不结实的花,不用理论来照路的实践,必然在黑暗中迷失方向。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成就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的实践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南,而人民群众建设新社会的实践又使理论不断丰富。尼,谢·赫鲁晓夫说:“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个实际问题,同时也是跟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有直接关系的理论问题,两者是不能脱离的。”[2]

  马克思主义承认实践是科学认识的最终目的,这同轻视理论、狭隘的实践主义和事务主义毫无共同之点。要求科学联系生活,是为了反对科学脱离实践的任务,反对把理论变成无益的空谈,但这决不意味着忘记前途,把理论研究的任务局限于为眼前的实际需要服务。为了使科学和技术不断发展,必须进行深刻的“探索性的”理论研究,以便揭示出现实的新的联系和规律,为今后的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做好理论上的“储备”。任何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歪曲科学真理的企图,都是马克思主义所不能容忍的。

  马克思主义的党性要求,反对破坏研究的客观性,反对对任何事实的歪曲。工人阶级无论在争取摆脱资本主义剥削的斗争时期,或者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建设条件下,对于包括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在内的真实的知识,都是非常关切的,因为,社会发展规律就是工人阶级必然取得最后胜利的规律。

  资产阶级对于无私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在社会科学领域中进行无私的科学研究,老早就没有兴趣了。在这里,资产阶级主要关心的是,推翻马克思主义,寻找理由为资本主义体系辩护。

  甚至在自然科学中,资产阶级感到兴趣的与其说是真正的知识,倒不如说是能够从中取得的直接利益。资产阶级对待科学的态度,纯粹是功利主义的。当然,这里指的是作为阶级的资产阶级,因为,在资本主义国家也有一些正直的没有被收买的科学家。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科学研究不会受到任何障碍。由于科学家了解到认识世界并不是个别科学家私人的事情,而是具有伟大的社会意义的事业,这种思想鼓舞着一切忠实的科学家无私地献身于真理。


注:

[1] 《列宁全集》,1959年人民出版社版,第38卷第228页。

[2] 尼·谢·赫鲁晓夫《在和平竞赛中战胜资本主义》,1959年莫斯科国家政治书籍出版社俄文版,第339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3.1.1 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