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撷的片段与珍藏的旧相片——《紫罗兰永恒花园》剧场版:一个达成所愿与幸福结局的故
首先!剧透!慎入!

翻了一下记录,是十几天前忍不住看完了剧场版。那天积攒着一堆话想说,又觉得梳理不清楚,写下来也太耗费时间,只和朋友感叹了类似“京阿尼,我的超人”这种话。
现在绝不如当时看完记得清楚,但好像便可放心大胆一点:不需要说全,不怕说错。
如果说目前的结论,京紫的剧场版是优点与缺点都很明显的作品,我赞同他的处理方式,也承认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缺陷,会对剧本与台词的打磨存疑,会思考人物的侧写是不是不足。它像一个雕刻精美的木盒放在展示台中央,观赏者小心翼翼地打开,终于瞥到珍藏已久的相片。
电影的开头便是倒叙,没有薇尔莉特的身影,像“回首已过百年”,它设置了一个不需要思考《紫罗兰永恒花园》中出现的角色是否过得幸福的情境。因为他们早已作古,仿佛讨论这些显得有些无意义。
而故事从一个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小姑娘的视角展开,她是安的外孙女,因为情感无法传达和父母没法沟通、又因祖母的葬礼爆发了矛盾,她读到薇尔莉特当年代笔的书信为之感动,便踏上了寻找薇尔莉特这名人偶踪迹的旅程。
电影的叙述方式奠定下来,我想后面的任务便是,其一,给心系薇尔莉特与少佐结局的观众一个交代,讲述好他们的重逢;其二,讨论变化,其中包括书信、电的使用、科技的发展、时间的流逝;其三,在这样的变化背景下探讨:当下情感的传达是否重要又珍贵?逝去后如何阐释曾经的存在?是否能从中咂摸出一些意义与真情,聊以慰藉?
电影采取了三线叙事,一条是上文说的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少女(以下简称现代线),一条是薇尔莉特为之代笔给亲人与朋友告别信的病重少年(以下简称代笔线),另一条当然是期待已久的重逢线。重逢线中包括薇尔莉特与少佐不同视角的刻画,但这个放到后面再谈。
三条线都采取了很克制的叙述方式,类似于拼图(当然没拼图那么难),塞给观众一片又一片精美的画面语言让他们拼上,让其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有一个顺畅的情感流动与故事逻辑。它交代的内容似乎也故意保持着这种克制,而是将关注点投入角色的情感变化。最外露的反而是代笔线,将真正的生死离别留给了非主角。
所以是相片,是采撷的片段。保持着电影开头采取的叙述方式奠定的基调,是透入过往时光的一瞥。而在给出的信息偏少的情况下,用三线穿插的方式不仅推动了故事发展(指代笔线与重逢线,现代线更多还是作品完成度的问题),也在其中呼应类似的元素,给出答案。比如代笔线中,抱怨电话这种发明的出现会使人偶消失的爱丽丝在少年用电话传达到心意后释然,呼应了现代线中少女在找到薇尔莉特的踪迹给父母寄了书信,坚信只有用纸笔才能传达到心情。这样的呼应很难不让人会心一笑:当时的人已经与困境和解,而变化不是坏事,且总有永恒与被留下的珍贵。
这样做保持了作品典雅的风格,配合京阿尼出色的画面(影片蛮多大场景适合电影院观看,又在需要的时候只让单独角色留在镜头里,或者配合天空隐喻情绪与情节。不展开说是因为对作画不太懂且只看了一遍。),更像一部完成度高、专属于电影、有自身风格的作品。
夸赞的话暂时停一下,缺点的很大一部分我想也是这个选择造成的。那就是留给交代信息的空间偏少,那么对剧本、画面信息选择的挑战就会越大。重逢线的问题就出在这,即对少佐的刻画。
TV版第一集,少佐哀伤又不忍地看向懵懂的薇尔莉特的神情、那句“自由地活下去”、“我真心爱着你”是薇尔莉特选择做人偶的起因,也是让人信服并期待这个架空故事的重要支撑。观众见证了薇尔莉特长成了人如其名的女性,见证了她对少佐的浓厚到融入本能的情感与依恋,对这个对她来说是“世界的全部”的人,给予了她名字与无数过往的人,实在是不能不好奇他如何死而复生?为何对薇尔莉特避而不见?情感如何转变?
怎么叙述才能让少佐的纠结合理化且被观众接受?甚至还需要在这么短的篇幅中立住少佐的人设,不是TV版薇尔莉特心中的寄托,而变成一个鲜明自主的角色。
所以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少佐的少年时代的纯善天真与对军队的厌恶,看到了他在异国的海岛上帮助老人孩子重建家园时内心有赎罪的想法。但是可能这并不够。失踪后几年的故事草草交待,更像少佐已自我放逐。而观众最关心的部分,少佐这几年发生的事情、不去找薇尔莉特的理由、以及最后选择相见并倾诉情感的心理转变过程,电影没有选择更多地去叙事去让人物倾吐内心。为了交代上述内容,电影有个片段是战场中的少佐,作为观众我能理解他看向神情懵懂的薇尔莉特的不忍,能说服自己他对薇尔莉特非常珍爱,但少佐无法让我发自心底地感动。重逢如果类似于冲破束缚,那少佐冲破束缚的程度似乎还不够,他不够主动,没有主导故事,而是被故事使用。
所以我觉得这是薇尔莉特达成所愿的故事。只有对薇尔莉特来说,只要少佐活着,其他什么都不重要。只要可以与他继续交谈并肩,那么复杂的情感总有被梳理清楚的一天,过往会被坦诚讲述,会说起当时的心情到底如何,会一起看着时代变化度过很多日常。总之,他们总有水到渠成的一天,对他们来说当下即幸福。留白也不是完全不合理。
并且,电影中的薇尔莉特因为代笔线的少年病危试图回去,不管还未相见的少佐,她说这是她的责任。或许少佐的做法也不是完全不对,没有了他薇尔莉特依然会过得很好。因为女孩已经独立,如紫罗兰般美丽,比繁花坚强。从TV开始的薇尔莉特的自我成长道路也已圆满,最终与心系之人相见,应该是尽力给了最好的结局。
当然,交代的信息有限,不代表故事没有逻辑清楚,更不代表不动人。画面语言可以集中到情感叙述上,并且动画可能有天然的优势能更准确地传达,于是更细腻动人。
我最爱的一个镜头是少年少佐和哥哥、父亲走在路上,被哥哥扣上帽子时的神情转变。你能感受到少年的纯善清澈,看见发愣后溢出的被哥哥关心的喜悦,再从下一个镜头交代的内容与故事本身,联想到他长大后不得不上战场去接受家族的命运,最后转为对这个人物的怜惜。动画真是神奇,短短几秒,能使得情感迅速奔涌并被传达。所以会和朋友感叹,京阿尼是我的超人。
电影的最后,三条线的情感都被传达到,像装着旧相片的盒子被缓缓合上,而重要的事情已经被我们看见,在故事中被反复证实。京紫一直在“爱”的主题下写自己的故事,缺憾有,但不遗憾。看电影时我一直代入了薇尔莉特视角,所以连上面说的缺点都没太感觉到。故事结束的时候,薇尔莉特依然坚强美丽,懂得爱,也有能力去爱人。她会与心系之人相伴相守,同她找回的情感在匆匆岁月认真生活,留下自己的痕迹。我们总是无法从过往中窥得全部的,这一瞥也已足够。要相信,她会有更多的,没有被相片拍到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