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喀秋莎(本文人物及经历为虚构)

2021-11-06 01:28 作者:帝国百科系统  | 我要投稿

安德烈·叶夫根尼奥维奇·扎伊采夫从睡梦中醒来。

他坐在自己床铺上,换好衣服,走出卧室。他与父母打了招呼,之后拿起餐桌上的一杯牛奶,一饮而尽。他随手取走自己盘里的一块硬面包,放进自己的上衣口袋。他很快就离开了自己家。

他父母也没说什么。他是个贪玩的孩子,早上离家,深夜才回来。父亲在城里的火车站工作,母亲在城里的纺织厂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并不宽裕,但还算稳定而幸福。

安德烈在街上走着,取出了那块硬面包,边走边啃。他走到了城外。

城外有片针叶林,他经常到树林里散步。

冬日的暖阳下,苍茫的大地被雪保护着。从天空到土地,全是白的。

他在针叶林里走着,看到雪花在空中飘散。

一颗雪球飞到了他背后,击中了他。他转身看了看。

一位留黑色长发的女孩,站在被雪覆盖的小丘上。她在向他挥手:“可不可以陪我一起打雪仗?”

安德烈抓起一把雪,用双手把雪搓成球形,扔向她。而她像一只小兔子一样机敏,闪开了雪球。

之后,他们互相扔了数十个雪球。

女孩儿累了,背靠大树坐在雪地上,安德烈也坐在了这位陌生女孩旁边。

他好奇地问:“你是谁?”

“我是叶卡捷琳娜·彼得洛夫娜·索科洛娃。你可以叫我喀秋莎”

女孩儿喘着气,问他:“你又是谁?”

“我叫安德烈,我们可以交个朋友吗?”

“好呀!你现在可以陪我堆雪人吗?”喀秋莎水汪汪的蓝眼睛看着安德烈。

他们一起堆了个小雪人,两颗石子是它的眼睛,两根树枝是它的手臂。

他们就是这样认识的。

安德烈和喀秋莎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他们的童年因为对方而丰富多彩。

男孩成为了少年,女孩成为了少女。

少年成为了莫斯科的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学员。他毕业后回到家乡小城。

火车站月台上,一位身材苗条,五官端正的美丽少女等待着她的心上人。她看到,从火车上走下了许许多多人,但她不在意他们。她在意的是她看不到的人,她的安德烈。

突然,她感觉有人从背后抱住了她。

“是谁?”她转身,然后看到了安德烈。

“是我。喀秋莎,你有没有想我呀?”他一边说着,一边将一封情书送给她。

喀秋莎看到情书,用手掩嘴,笑了笑。她从自己上衣口袋里取出了另一封情书——她准备在今天送给安德烈的情书。

两个人都笑了起来,笑声从火车站一直洒到碧蓝的天空。

一天,喀秋莎挽着安德烈的手,走在街上。

他们听到了广播。

“请注意!这里是莫斯科!转播一则重要的政府通知:苏联男女公民们,在今天凌晨4点,未经任何战争宣告 ,德国武装力量进攻了苏维埃联盟的国界。 苏联人民反对德国法西斯侵略者的伟大卫国战争开始了!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敌人一定会被击败!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喀秋莎,等我回来后,就和你结婚。”

“安德烈,我在这里等你回来。”

没多久,安德烈就去了前线。

“先生,先生。你可不可以帮我打探一下我爱人的消息?”她在恳求从前线下来的邮递员。

许多天后,邮递员将一封四方形的邮件和一本破旧的日记交到喀秋莎手中。他轻轻叹了口气,随后离开。

那封四方形的邮件里,是安德烈·叶夫根尼奥维奇·扎伊采夫的阵亡通知书。

喀秋莎回到家里,将日记本放在书桌上,轻轻地,温柔地翻看日记。

“1941年7月30日,我们的部队与德军遭遇。我们的通讯设备被敌人炸毁,与总部的联系被切断。但我们绝不会后退一步,祖国宽广的田野,不让敌人蹂躏!”

“1941年7月31日,德军发起了多次进攻,但都被我们挡了回去。我们驻防的地区,说是炼狱也不为过。”

“1941年8月1日,前线的要塞被德国空军轰炸,我们收到了来自要塞守军的最后一则通迅:‘这里是要塞,我们仍然在战斗!我们需要支援!’”

“1941年8月2日,我们遇到了来自要塞的幸存士兵。尽管补给不多,但我们仍然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从他们口中,我们了解到,要塞已经彻底沦陷。我们失去了要塞的保护。而原本围攻要塞的德军部队,则可以投入到突破防线的主战场上。”

“1941年8月3日,德军加强了攻势,投入了更多装甲力量和空中支援。我们中大多数人都已负伤。我们缺少重火力武器和防空武器,所以往往要用一条条鲜活的人命来勉强阻击敌军。”

“1941年8月4日,我们的部队减员严重,缺医少药,伤员众多,粮食匮乏,弹药紧缺。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在路上的增援部队。”

“1941年8月5日,我们的增援部队在途中遭遇德军阻击,来不了。我们只能自己对抗越来越多的敌人。”

“1941年8月6日,几小时后,德军将发起最后攻势。幸好我没来得及娶喀秋莎,不然她就会成为可怜的寡妇。如果有人能发现这本日记,请务必将它交到我爱人手中。她是叶卡捷琳娜·彼得洛夫娜·索科洛娃。”

喀秋莎一直在强忍着泪水,她不想让泪水弄湿她心上人的遗物。但她的眼睛变得红肿。

日记里夹着三封信,其中有两封是被安德烈珍藏的情书。

另一封信,上边有血迹和弹孔。

“亲爱的喀秋莎:

前线的战况异常惨烈。我们官兵全体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如果阵地守住,那我就在战争胜利后与你结婚。如果阵地失守,请你到我们第一次相遇的针叶林里。如果林中的树木叶片在摇动,那就是我在向你招手。如果林中的花朵在点头,那就是我在向你鞠躬致意。”她哭了,像暴风雨中的梨花。

几天后,一个名为叶卡捷琳娜·彼得洛夫娜·索科洛娃的年轻少女参加了苏联红军。她负责指挥喀秋莎火箭炮的发射。她那高贵的愤怒与仇恨,像波浪翻滚,涌向可恶的法西斯侵略者。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散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喀秋莎(本文人物及经历为虚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