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给正手,穿“外套”? — 适合国内球迷的正手外套大集结

2020-11-18 16:31 作者:黑马聊乒乓  | 我要投稿

*本文发表在2019年11期的《乒乓世界》杂志上。


狂飚系列为首的粘性套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了国人正手的统治地位。虽然今时今日,国手们依然无法割舍狂飚三那强悍的薄摩擦能力、极速下扎的二跳,以及难以匹敌的球质,但在业余赛场,已经有越来越多球友的正手打上了涩性胶面的外套,开始喜欢上那种免灌的内能感、快速的出球和通透酣畅的拉冲。


那么,有什么涩性外套,对于那些长期使用硬质粘性国套的球友来说,是容易上手、转换过来的呢?本篇,截取十款“容易打”的正手外套,供球友们参考。

 

没有粘性,一样精彩


“正手打粘套”,这几乎已经成为国内球迷公认的标配之一。确实,大部分国内球迷的启蒙套胶基本都是硬质粘性国套,经过多年的文化传承以及意识培养,业余球迷们也多为正手好、侧身好,重前三板而轻相持的传统式打法,毕竟业余球迷也确实很难做到全面,因此正手的杀伤力,变成了木桶中最长的一块板。而作为“国粹”的硬质粘套,多年以来一直秉承的“硬粘顶”三大要素,从未有过动摇。


随着无机以及40+改革的深入,胶水这种“外挂”被取缔,且装备也走向了越来越硬质的风格,如今高硬度已经不再只是国套的专属,外套不仅硬度上向国套看齐,在重量上也很多超越了传统国套,甚至有很多外套的开发目标十分明确——我就是奔着正手来的。


对于已经习惯了“硬粘顶”风格的国人来说,想尝试外套基本上要满足其中两大要素,即有一定的相似度,虽然“粘”不是大部分外套的特长,但能满足“硬”与“顶”的外套,已经不再是少数了。另外,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没有粘性的外套,想想波尔当年的那一板下降点高吊弧圈,如今也没几个用国套的国手敢说比波尔拉得转吧?如今硬顶的外套与国套在击球理念上也越来越相似:大部分新型外套,已经不再走“包裹弹射”的老路子了,而是用极为咬球的面胶抓住来球,再用硬质的海绵完成蓄力到爆发的过程。


别说40+,其实早在无机之后,就涌现出一批又硬又顶的、适合当正手的外套了。可能已经有不少深度外套玩家,已经完全回不去了。

 

硬顶外套大集结

 


多尼克Acuda S1/Blue Storm Z1


作为一款全能型正手套胶,S1已经是老前辈了。无机时代之初,彼时德套还流行高密度海绵,Acuda系列作为德国蛋糕海绵的先驱,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速度上虽然比起高密德套,谈不上超越,但咬球感和摩擦能力却大有提升。作为一款德套从高密度过渡到蛋糕海绵的胶皮,可谓承上启下:速度不落下风,旋转更上一层楼。相比前辈Baracuda,S1的胶面柔和些,虽然总体还是发脆,但已经更容易打透。配合支撑力不俗的海绵,虽然重量不重,但手感上却很扎实。前国手李平在国家队服役期间,就用S1来代替正手的狂飚三,效果可见一斑。


S1之前的高密套胶因为在旋转上比起狂飚系列尚有差距,所以一般还是被作为反手使用。而S1的咬球感,以及发力后低平的弧线和强烈的旋转,则开启了替代硬质粘套的序幕。正像多尼克官方描述的那样,S1特别适合“首球攻击及近台攻击”。在半出台起下旋和拉一板爆冲上面,确实有自己的一套。


在德系品牌开启超大孔径旋风之后,Blue Fire M系列一直也是多尼克的正手招牌,而40+时代针对Blue Fire推出的2.3mm升级版BlueStorm Z1更是近两年的多尼克蛋糕海绵新高峰。有所不同的是,相比M1细长的齿粒,Z1的齿粒短而宽,同时海绵厚度增加到2.3mm。很明显,这是一款更为扎实的外套,在力量感上更胜一筹。让人惊喜的是,Z1的薄摩擦能力也相当出色,从粘性国套转换过来,Z1的上手显得轻而易举,另外,蓝色的海绵相信在中国市场中亦会十分讨喜。

挺拔Aurus/1Q


Aurus怪兽龙系列属于挺拔的亲民款套胶,相比以往诸如Sinus、Nimbus之类的高端,Aurus不再主打之前挺拔惯有的高速旗号,反而是以出色的胶面咬球感面世。在小力量或者薄摩擦时就具备制造弧线的能力,能够很好地兼容粘性套胶的拉球动作。中小力量下的弹射角度稍高,但是越发力,胶面的咬球感就越强烈,稳定性也更好。果真符合了该系列的主要特点:施加在胶皮的力量转换成了强烈旋转和速度相结合的回击。对于想从粘套转到外套,并喜欢主动发力的球友来说,Aurus是十分具有性价比的一个选择。


在高手林立的挺拔套胶阵营中,Q系列似乎稍显冷门,毕竟比起变革系列,Q系列是没有明星代言,全然凭借性能和易用性深入人心的。该系列中,1Q是正反相宜的一款,但在风格上更适合正手,套胶具备果冻般柔韧的海绵,微微弹的触球感,胶面和海绵打起来感觉浑然一体。很容易打透,但依旧拥有不错的支撑。Q系列运用了弹道优化技术,简单地说,就是精确性高。实战起来,有点指哪打哪的感觉。当摩擦比例高时,弧线高而短,二跳拱;当发力撞摩时,弧线立马就变得低平长,像极了狂飚3的特性。细品1Q,绝对适合快速拉冲型的正手打法,从落点的精准度到速度和力量的结合度,都独树一帜。


变革系列的国变MX-P和MX-S,在绝对球质上更胜一筹,可以跟狂飚等硬质粘套一较高下了。不过相对来说,不容易打透,更适合职业选手使用。

蝴蝶Tenergy 05/Dignics 05


过去十年,是Tenergy05(以下简称T05)传奇的十年。极具摩擦力的厚实底皮、高弹温润的大发泡蛋糕海绵,造就了高度持球的细腻手感和强大底劲。T05一直被视为蛋糕海绵的巅峰之作,受到了全世界各地选手的青睐。如果正手不使用狂飚三等粘性套胶,要在涩性外套中选择一款最佳性能的,那么,T05是绝不能被忽视的。薄摩擦时也有强大的裹球感,小提拉就能制造强烈旋转,虽然出球速度不是最快的,但速度和旋转的结合却相当好。澎湃的底劲在外套中也是翘楚。可以说,T05就是极致均衡的代表。


Dignics05(以下简称D05)的出现,是蝴蝶公司决心超越自己一手打造的Tenergy系列。同样采用“开发编号为05”的颗粒形状,搭配上更耐磨的强化型胶面和更高弹的Spring Sponge X。整体表现上,速度比T05更快,在拉半出台下旋球时,比T05更轻松,同时有更清晰的指向性。原来的T05,胶面细腻,持球感已经很强烈;而新出的D05,海绵硬度更高,弧线更为平长,手感上有更多硬质国套的影子,线性而扎实。作为正手使用,也是得心应手。


值得一提的是,在Dignics问世之前,蝴蝶还推出过加硬版的Tenergy 05 Hard,作为高硬度版本的T05,在正手位的威力也不逞多让,甚至有更为电光石火的速度和凶悍的力量感。但因为硬度更高,重量亦不轻,对选手的发力水准和技术水平也有更高要求,因此更适合专业选手。


Victas VS>402 Double Extra


要说到Victas,可能大部分球迷的首选都是丹羽孝希同款的V>15 Extra,诚然V>15 Extra是一款攻守均衡且亮点十足的顶级装备,但从国人口味的角度考虑,似乎略微偏向针对削球手设计的VS>402 Double Extra更有点中国味。


VS>402 Double Extra的上胶稍厚、齿粒较短,同时齿粒是横向排列的,所以在防守时有很好的稳定性。但如果将其简单定义为防御型反胶,就太狭隘了。VS>402 Double Extra跟VS>401一样,胶面都微带粘性,要摩擦起来制造弧线,很轻松;但402的弹性又比401明显更好,更容易打出进攻威胁。相比大名鼎鼎的V>15系列,也有更优异的旋转表现。同时,Double Extra的高硬度也保证了海绵的支撑力。


VS>402 Double Extra的定位是旋转型全面攻防打法。相比狂飚3,它的力量值没有那么高,更像天极3。套胶整体比较容易打透,更多靠旋转和落点的变化、多板的连续性来取胜。从粘套转换过来,也很快就能适应。

亚萨卡威力9


中文名为“威力”的Rakza系列,其实已经是一款上市多年的套胶了。这么些年来也一直是亚萨卡德系阵营中的王牌,该系列在业余球迷中也有不错的口碑,例如亚萨卡推出的限量款马琳YEO的礼盒中,就会标配一张Rakza 7 Soft。


如今的Rakza共有7、9、X三个系列,每个系列均在标准版的基础上配有Soft版本,由此可见,Rakza系列所有款式的标准版硬度都相当之高,其中硬度最高的Rakza X在前几个赛季的乒超联赛中甚至受到了诸多选手的青睐,但对于业余选手来说,即便放在正手,威力X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打透的。相比之下,退而求其次的Rakza 9则显得更为友好。


Rakza系列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异常强悍的咬球感。即便薄蹭一板,也有不弱于粘性国套的强烈旋转。Rakza7整体风格更为轻快,Rakza 9的海绵孔径更大,齿粒更短,蓄能效果更佳,拥有更扎实的击球手感。对于痴迷粘套的持球感,生怕涩性外套胶面“打滑”的球友来说,Rakza 9是不容忽视的存在。一上手,就有安定感。

优拉Rhyzer 48


早在无机时代,优拉的Rhyzm(雷神)系列就已经成为了很多球友正手位的选择。非洲一哥阿鲁纳“大力出奇迹”版的正手相信大家都感叹过,而他正手使用的Rhyzm-P也功不可没。相比优拉以往的X-Plode(冲锋号)、Tango(探戈)系列,Rhyzm系列更强调了套胶在力量方面的表现。因此用作正手自然是信心十足。


到了40+时代,优拉又推出了正手标杆的Rhyzer系列,旗下共有43、48以及Pro 50三款型号,其中Pro 50略微偏硬,对于业余来说可能稍难驾驭,Rhyzer 48似乎更适合业余选手的正手使用。


Rhyzer相比Rhyzm系列,进一步强化了胶皮的力量,突出一种厚重感。颗粒粗,间距加大,胶面减薄,都增强了触球感的清晰度。与此同时,采用了2.3mm的超厚海绵,深度强化了套胶的底劲。海绵对球有更充分的裹球感,无论是弧圈还是快攻,都有扎实的力量支撑。另外,Rhyzer在台内小球控制方面不虚弹,同时线性、容错高,对于习惯硬质粘套的人来说,手感上很有亲和度。

岸度Hexer HD


无论是海绵硬度还是整体质感,黑煞HD都很像粘性国套。虽然是涩性胶面,但刚面世之初,摩擦力却难有匹敌。硬挺线性的海绵,对于不喜欢虚弹手感的人来说,也算是找到了硬质海绵粘套般的慰藉。同时,黑煞HD作为正手使用,其力量感在岸度套胶中也是名列前茅。


近两年,岸度主打的Rasanter系列是“薄底皮和超厚海绵”概念的先行者,Rasanter系列也是德系中第一款“MAX+”产品,尤其旗下采用大齿粒的R系列,作为正手使用,有较高的安定感和扎实的支撑力。颗粒粗壮,底皮和海绵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摩擦阻力更强。虽然需要更好的力量来激发,但旋转质量更高,底劲更强。

 

对于正手位习惯硬质粘套的球友来说,上面这些涩性外套无一不是摩擦给力,又兼具不错底劲的。虽然颗粒大小不同、间距不一,但从粘套转换过来,都算是比较容易上手的。不过,归根结底,从粘套到涩套,技术的调整只是一小部分,更大部分还是心态上接受这“不同的变化”吧。


给正手,穿“外套”? — 适合国内球迷的正手外套大集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