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口人才引进落户实施最新政策,2023海南海口落户新规及办法。
来源:详询公众号【海南小图儿】
一. 学历落户类
以50周岁划分为两种条件
1. 年龄在50周岁以下(含50周岁),需具有普通全日制大专或本科学历,
2.年龄在50周岁以上,需具有研究生或以上学历。
需准备材料为:
1.身份证(原件);
2.户口本(原件);
3.毕业证书(原件);如有遗失等情况,可以在学信网上打印学历报告并提供遗失声明;【国外学历本科及以上。需提供国外学位证书,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4.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学信网打印);
5.3年以上劳务合同;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者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2、50岁以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与全省各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3年以上的:
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
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技术人员和专业资格的人员。
3.45岁以下和45-55岁的熟练工人三无落户
政策调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购房,二是人才安置。
1、租房买房落户(即普通落户)
《海南省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中提到,海南省内除三沙外,基本放开落户限制,只要在海南居住就可以落户,无论你是租房还是买房。
5月,2023年“百城万企”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海南行动——医药行业专场招聘会吸引不少医学生参加应聘。图为学生们在交流招聘信息。本报记者 袁琛 摄

3月,海南“百场万岗·四城同办”2023年校招活动(第二场)广州专场走进暨南大学。主办方供图

6月27日,2023年海南省招工留才活动在三亚举行。 本报记者 徐慧玲 通讯员 肖良彬 摄
6月28日,海口市开展高校毕业生留琼专场活动,100多家用人单位累计提供岗位2000余个。同日,海南30家企业携近千个岗位,在甘肃省多所高校举办校园专场。这是海南“百场万岗”2023年校招活动的组成部分。
去年12月16日,海南“百场万岗”2023年校招活动在南京启幕。半年多以来,海南校招活动在省内外不断升温。当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山大”,海南缘何“举重若轻”地开发出诸多岗位?
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望得远才能走得远。我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转化为自贸港发展动力,推动“四方之才”向海南涌流集聚。
“就”在海南 高校毕业生看好自贸港
6月28日,位于四川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该校计算机专业博士研究生王轩瀚加紧打包行李,为到海南上班作准备。
此前的3月6日,海南“百场万岗”2023年校招活动在电子科技大学举办,王轩瀚直奔招聘现场,与海南一家研发机构达成就业意向。
在海口出生、长大的王轩瀚,对家乡这些年的发展变化有切身感受。“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步伐加快,引进的高科技企业越来越多。”他透露,“我选择的是人工智能方面的岗位,我认为海南人工智能研发和产业链延伸前景广阔。”
同样看好海南的,还有南京工业大学从事智能化药物递送系统研究的博士后李媛媛。今年4月23日,她已入职海南医学院药学院,还发挥“以才引才”效应,“动员”丈夫、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张叶龙来琼工作。
谈及在琼工作生活两个多月的感受,李媛媛说,海南的热带气候、人文环境和政策优势等利好,值得关注和期待。
海南自贸港建设前景,既让省外许多高校毕业生有信心,也让省内不少高校毕业生愿意留下来。
海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林思源,近段时间正精心备课。在今年3月校招上,她被海口琼山区一所小学录用为英语教师,将于9月份上岗,“我将努力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培养更多后备人才!”林思源说。
许多有着实操技能的职业院校毕业生,纷纷选择在家门口工作。
“毕业前半年,班里很多同学已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海南技师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生唐阳德说,他目前在海南一家公司从事饮品机械安装与维护工作。此前,他与多名同学参与设计的毕业作品“FDM-3D打印机设计制造”已获得专利,锻炼了实操能力和就业能力。
措施精准 多方协同助力“引育用留”
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为拓展高校毕业生在琼就业创业“绿色通道”,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与21所省内高校合作设立“青年人才就业服务站”,与60所省外高校共建“海南引才工作站”。
海南就业部门与众多高校共建的工作站、服务站高效运行,推介海南人才政策,互通人才供求信息。
由于引才工作站引导人才提前“做功课”了解海南,3月21日,南方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后王婷、骨外科专业博士李胜发只用了短短10分钟,就与海南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同样是青年人才就业服务站提前推介选岗,6月10日,海南科技职业大学设计学院毕业生李亚男在海南省招工留才活动综合专场,直奔专业对口的招聘席位前,不到10分钟,就竞聘到一家公司的设计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