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逐月节的一点小思考
对逐月节的一点小思考
本来这段时间不打算写东西了,但看逐月节cg后我大受感动,不吐不快,故写此专栏于此作为记录。当然,对此的思考是接续我之前写的专栏的,会再对璃月做出一次深思。
1.食,史,石
逐月节的主题,在游戏中被刻画为食,这由香菱的行为展开。而对历史的追寻,则由刻晴展开。以上一切,发生于岩之国,此为石。这三条,就作为我们对逐月节思考的三个关键词吧。
2.史
剧情上半段主要是在讲刻晴对历史的追寻。追寻历史?为什么要追寻历史?追寻历史在此所讲的,并不是希望找到切实可信的史料,然后可以加以编排。追寻历史重在追寻,追寻乃是心愿之实现。有心愿的人,才会去追寻历史。我们知道,在这里,刻晴在追寻历史。刻晴是谁?为什么一个说出璃月接下来是人的时代的人,会要去追寻历史呢?难道这个历史,不是越往前,人的地位越低吗?因为人与神不是对立的关系,我们并不可以认为这是神退人进。无神之国坎瑞亚所走错的道路,问题正在此中。神与人的关系要微妙得多。虽然神的时代已然过去,但这并不意味着神的消失。相反,神的隐去才是神的时代留给人的最大遗产。神隐去了,它才不是一个明确的对象,一个外在的,需要去崇拜的对象。这样,它才真正存在于每个人心中,是每个人自己的神。因此,这隐去,才是使神的影响最强大的方式。因此隐去绝不是失去,它仍存于此,存于历史之中。我要再说一次,这个历史不是指对史料的学习,而是传承。什么意思?剧情其实已经讲得明白了。刻晴接续祖父的追寻,香菱家代代传承的窝窝头,此外,胡桃,行秋,重云。传承意味着,承受使命,再开新路。而使命则需要家,需要团圆,需要情不自禁。在此,历史的重量与悠长,伴随着家的温暖,浸润了人的心灵,才使得人得以立于大地之上,根基牢固了。因此,历史就是神的存在方式。以这种方式,神,岩石之神,存在于人心中。(注意人心与天理)那么,既然这样,又为何需要追寻呢?难道神不是已经活在每个人心中了吗?是的,但这并不代表人就此可以高枕无忧了。神隐去,即是源头的隐去,隐去乃是朦胧,回归苍茫。神虽然仍在发挥它的力量,但其源头已不可辨认,流传下来的精神也逐渐黯淡,只剩下名为节日的今天。因此,需要有人接受使命,去追寻历史。追寻历史即是廓清悠远朦胧的思念。而廓清意味着,沿着残迹,再次划开朦胧,思念清晰起来,而历史重得其位,于是人心得以再度吸收根基的营养。然后,人才可以安心得对神说,“今后的路,就交给我吧”。因此,刻晴追寻历史蕴含着深意。返本开新,追寻历史即是为人开辟道路,很明确了。(余地很多)
3.食
关于食我了解的不是很多,但也可以结合游戏来谈谈。香菱为了做好菜,请教了很多人的想法。这是剧情前半段的主题,我们由此进入思考。从何处开始呢?从一组对比开始。先声明,做此对比不是为了黑人啊。好了,说到做饭会想到谁呢?当然是煮饭婆(bushi)。我一下子想起了某个什么都会做唯独不会做饭的人,我不说是谁。令人惊讶的正是这一点,什么都会的人,唯独不会做饭。如果不从玩梗角度来考虑的话,会发现其中之意深矣。做饭需要什么,需要着对食材的细致处理与了解众人的口味。对食材的细致处理,意味着了解素材的性质。这是何意?是不是说,只要多加磨炼,掌握技艺(心血),处理食材有了经验,即是了解了素材的性质。还不够。注意比赛时香菱是如何介绍自己的菜的。……取自山间,……取自海里。这在说什么?熟悉。熟悉要求亲历山川,要求思念常在。这是何意?食材乃是天地之恩惠,了解食材性质就要求人思入此恩惠中。在思入恩惠中时,亲历山川。在亲历山川时,与天地交,蒙天地惠。因此,处理食材即是人游戏于天地恩惠之中。惟人万物之灵。人,灵就灵在他能做饭。(笑)但还不仅于此,做饭不是独自陶醉于游戏中,而是面向食饭者的。不如说,让对方喜欢也是这个游戏的一部分。因此,做饭必须要考虑众人的口味。这是何意?这里有两个难题。一是,如何理解对方传达的意思。二是,如何在众人的口味之间做到平衡。理解意思这一点不必多言,这要求熟悉。熟悉在这里意味着,生活。在一起生活,一起渡过时光,彼此找到合适的相处方式,正如刻晴与香菱。而做出平衡这一点,不是简单地做出取舍,重要的依然是将其放在心上,反复试验,去把捉灵感。这是何意?重点在于对风的领会。风?何为风?风神巴巴托斯吗?是也不是。风在此意味着,乘势。乘势要求对生活的感知,即对此地风俗的领会。但不仅如此。乘势要求与时偕行,即节日。什么是节日?节日乃是气之变化流行的节点。此节点,从天地来,乃是人对气之变化的觉察,如此便有节气。同时,此节点亦是对人情(氛围)醇厚的知晓,此气诉说着生活的喜怒哀乐,劳动之不易,团圆之幸福。节点还是时空交汇之处:海上共明月,天涯共此时。每思及佳节,便知过去的先人亦享受此节,远方的佳人亦享受此节。节日承载此遥远而悠久之思念,即是时间的沉淀。因此节日即是对气之变的感知并顺应此变化,同时承载时间的重量,向上更迈出一步。节日向来要求我们去开新,是前人的殷殷期待。团圆,阖家欢乐,老老小小齐聚一堂,过去现在未来齐聚于此,里面蕴含着对未来的期待。总之,对时与风感知之重要由此可见一般。“今天风有些喧嚣呢”寻求众人的意见重点并不在于知晓了几个口味,更要求从此中管窥到风的变化。而风在此并不是直接告诉其答案,它只会指引。人能做的也仅是诚,让自己下沉,直到听见风声,灵感袭来。在此,可以说白术的建议是很有益的。所以说,做饭里面究竟蕴含着多少东西啊!更别提还可以从剧情里给我们的心血与心愿的角度来谈讨了。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不会做饭之深意。不会做饭,可以说是不近人心的表现。不能真正到地上来,只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那确实无须做饭。但我们也可以理解,因为做饭所需之温情与心愿,在她那里已经粉碎了吧。
但对食的探讨显然不仅仅止于做饭。食,悠久以来传承之物。这要求我们对锅巴进行深入解读。在此且从略吧。但有一点还是比较重要的。食应该被理解为馈赠。不仅是天地之馈赠,更是神,历史之馈赠。馈赠乃是慈爱。由此,食是史的具现化,是神之爱的具现化。
现在我们可以明白,对史的探讨不仅仅只是我刚才关于刻晴的探讨,还有更多可以挖掘的。重点在于历史感,正如逐月节最后浩浩历史长河之画卷展现于眼前时,那心中的感-动。这即是历史之馈赠。不失此道,方能常新。
4.石
最后想简单谈谈由逐月节,试图对整个璃月之精神进行一种思考。按我之前给出的关键词,注意点为,岩石,尘世闲游,历史。中国古代帝王之象征是龙,龙则代表天,即不测之象征。但对于钟离,剧情里更多强调其岩石的象征,即五行里的土。土,承载之意,要求着到泥土中去,此即亲民,进入尘世。而岩石的重量,则可以引申为历史的厚重。历史的厚重加诸身上,正如我先前说的,绝不意味着背负沉重的枷锁,相反促成了闲。时间的沉淀让人应变从容。闲意味着,大,有容乃大,即承载。承载则是知晓历史,接受历史,更要紧的是,让。让,即神之隐去。由神之隐去,人才真正发出光辉。因此,闲的重点在于让。但何者会让呢?只有对历史具有深沉的感知者,对万民具有深沉的慈爱者,且自身拥有磐石般自信从容者,才有这一让。此让乃是历史的深沉之爱。让,让其自由,让其新,让之意可谓深矣。而这一让,即是客卿之身份。客卿不是客人,客卿在全局中发挥其重要性却不喧宾夺主,因为未来属于新人。同时,客卿亦是做客。父亲劳碌一辈子,终于在孩子成长起来后可以在孩子家里做客。父亲让去了主位到了客位,欣慰地看着孩子们的事业,成为了遛弯的老大爷。由此,我们可以对岩之神做出描绘:承载历史之重量,踏实而闲适地游于尘世。因为他居于客位,他让此古国焕发新生。这亦是对岩之国的人们提出的要求。
5.写在最后的话
二次元,似乎总是远离现实的代名词。我觉得可以换一个思考方式。远离现实,亦有可能远离蒙蔽而让真实之物散发光芒。毫无疑问的是,这很难,但确实可能。在我看来,米哈游的作品已经突破次元壁,展现出了某种真实。正如对璃月的探讨,难道其中不是寄托了中国人的深沉思念吗?面对眼下这个充满争论的社会,我们需要让,需要历史,需要闲游。面对这个日渐衰颓的精神,我们需要薪炎重燃。面对这个日趋狭隘的世界,我们需要旅行者之崇高……所以,不要停下来啊!
(写了不少东西啊……以上东西都是个人想法,有很多可以补充的地方。如果对这篇文章有不满的话,还请只是轻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