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阵主力突然变前锋,美军的这个弱点,70年来都没啥长进

美军作为二战以后综合作战能力最强的军队,但是打仗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其他大国都没有或者即使有,也是比较罕见的。这就是不论大仗小仗,都喜欢拉上一大堆所谓盟友和小弟,对战争对象进行群殴;哪怕这些作为战争目标的小国是美军一个师就能轻易击败的对手。而且美方还一定要在战争前把对手描绘成会立即危害全球的恶棍,一定要显示自己作战的所谓“正义性质”。这种现象从半岛战争开始,到越南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甚至阿富汗战争,70年来几乎从来没改变过。从半岛战争开始就组织了16国的所谓“联合国军”,而到后来的几场大的战争,也有从七八个到十几个所谓的盟友一起参战。尽管大多数盟友都是出工不出力,但是美军似乎仍然是乐此不彼。继续拉上所谓多国部队协同作战。

这样做的好处当然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在国际上显示自己是代表维护国际秩序和所谓的正义方,增加作战对手的政Z和心理压力。一旦战胜则可以继续巩固自己的全球霸权。其次经济上的好处也非常明显。比如海湾战争以后,巨额的战争经费最终是由海湾富国和日本等“盟友”全部买单,而美国自己不但经济上几乎没有损耗,而且通过战后大卖军火还再次大赚了一笔。第三,在具体的战争环节自然好处也很大。作战过程中让盟友首当其冲当炮灰,减少自家人的伤亡。不过这么做却有一个很大的潜在风险。这就是一旦在战争中遭遇强大的战略对手,或者在对手整体很弱但是却存在战斗意志很强而且神出鬼没的游击队,突然在局部小战场上形成对美军主导的所谓“联军”的优势。专挑战斗力和战斗意志薄弱的盟友猛攻。

那么不论武器装备还是作战意志,都不如美军的盟友就很容易顷刻崩溃,发生大规模无组织的溃逃。这样就会导致原本居中坐镇的美军突然变成了前锋,顷刻间就会受到意想不到的猛烈攻击。比如在70年前的半岛战争中的前3次战役,作为参战数量最多的半岛南部的军团,就屡次出现过成师成军的快速崩溃现象。本来压阵美军侧翼暴露,被迅速穿插的志愿军合围,若不是美军依靠强大的陆海空火力拼命突围;再加上志愿军在早期的重火力实在太少。那么什么骑一师、什么陆战一师的军旗早就成了博物馆的展品了。半岛战争结束以后,美军基本就再也没有和对手打过正规战,包括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在内,都是严重不对称的一边倒战争。但是号称天下无敌的美军,居然在散兵游勇和游击队面前,

仍然屡屡上演“中军变前锋”的闹剧。比如在索马里的所谓黑鹰坠落,几十名美军被包了饺子,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外围“盟军”快速溃散造成,到最后几支欧洲盟军都不去救援,反倒是东南亚某维和部队出动了装甲车帮忙收拾残局。到了阿富汗战争,美军和阿富汗当地盟军的联合行动中,经常是刚刚交火就发现盟军都不见了;周边的子弹都飞向美军小队自己,结果就是巡逻美军损失惨重。2017年10月4日,美军特种部队与尼日尔军方在共同巡逻中遭到伏击,交火后尼日尔士兵溃逃,战线崩溃,美军特种部队侧翼再次暴露,最终4名美军特种兵阵亡。可见美军70来在这方面仍是毫无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