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这个邻居已经到货24架F35A

韩国空军目前已接收到洛马产的24架F35A隐身战斗机。这种接收仅仅从2019年的3月开始,19个月内就到位24架的速度相当可观,并且计划到2021年年底前接收数量达到40架。韩国空军准备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所有的配套机库的建设。前40架预计在2025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韩国对F35的实际接收速度已经超过了对面的日本,因为日本空自到目前只接收到了18架,其中一架已经坠毁,因此空自现在实际拥有的F35是17架,明显已经落后于韩国。目前空自的17架中还有4架是专门的训练版本,并不具备完整的作战能力。因此具有实战能力的F35A只有13架。韩国方面接收的这24架,没有说明有几架是专门的训练版。但是无论如何到货速率已经超过了空自。日本方面是F35的原始研发股东之一,而韩国方面并不具备相同的资格。而且韩国对F35系列的订购时间,

也远远晚于空自,最终在拿到实体机方面韩国空军却后发先至,这恐怕有2大方面的原因。第一,在于日方自己的瞎折腾。日方一直放不下自己研发制造先进战斗机的幻想。实际上并没有接受F2项目投入了巨资和几十年的精力还是效果不佳的教训。仍在幻想通过对F35的国内组装可以“偷师”最先进的五代机的全套技术。岂不知洛马方面防备盟友比防贼还严。最终导致在日方本土的F35的生产线,其实就是来件组装线。而且如果洛马不提供工装工具的持续支持,日方的所谓生产线连组装的能力都没有。三菱最终在本土几乎不能生产F35的任何零部件,所谓的学到技术后自己开发日本版的五代机纯属痴心妄想。而零部件从洛马在美国本土的生产线在万里迢迢运到日方本土的组装线。来回拆装运输都增加了成本。

结果导致在日方本土组装下线的F35A比从美方直接原装进口还贵的多。甚至是价格翻倍。而且三菱的下线速度也堪称龟速,洛马随便短少几个螺丝就能导致日方的生产线完全动不了。而且坠毁的那架F35A,还是在日方组装下线和试飞的第一架。最终事故原因都没有彻底查清就匆匆结案了。把事故原因一股脑都推到和飞机一起坠海的中年飞行员身上,说是其天地错觉导致了事故的最终发生。而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是缺氧这类洛马产飞机的传统缺陷导致事故的概率更大。但是第一架自行组装的F35就坠海;也严重打击了日方本来的极高心气。于是决定停止自己组装而直接购买成品。不过真到了原装购买的程度,日方内部的相关利益部门又开始感觉不能咽下这口气。负责组装的三菱工厂方面声称经过他们半年的细致攻关,现在已经可以把F35A的组装价格压了下来,和纯进口价格相差无几。这样来来回回就耽误了几年的时间。

因此今后日方到底是完全进口还是自行组装的摇摆还要继续下去。而韩国方面还算比较有自知之明,知道其国内的实力就是组装的能力也达不到;老老实实进口原装产品,反倒交货速度超过了空自。第二个原因比前一个更重要,这就是美方有意让韩国空军快速形成隐身机的规模战力,对东亚各方更早的形成战略压力。2019年全年,美军之外的所有盟友一共才获得了53架F35,而韩国方面就占了40%以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意图非常明显。因此某排名最靠前的师团接装J20的速度必然要加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