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冰雹荐书 | 2021年第2期:洞晓权力与社会的书单

2021-07-05 19:49 作者:夏冰雹频道  | 我要投稿

从2018年开始坚持定期写书单,不知不觉已经到第四年了。2021年4月至6月期间,我读了一些社会学、管理学、互联网、科普、传记、文学类书籍。如果用四个关键主题来概括本书单,那就是:权力、社会、创作、跑步。


书籍内容:

1. 教育体系在权力再生产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2. 领导者的语言方式如何决定企业的存亡?

3. 奥巴马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怎样做决策?总统有多少能耐改写历史?

4. 20世纪上半叶最伟大的德语诗人如何批判政治?

5. 为什么独居逐渐成为发达社会的主流?

6. 如何进行内容创作,产生无可替代的价值?

7. 跑步能给人带来哪些启发?

8. 为什么人的身体天生就适合跑步?




#01

国家精英:名牌大学和群体精神

by 布尔迪厄

评分:🌟🌟🌟🌟


“在权力和特权永恒的再分配中,教学机构起着决定性的促进作用。” 支配者通过制定教育机构的评价体系、文化认同、资本角逐,来神圣化精英筛选过程,进行权力的再生产与巩固,以公平竞争之名,加强象征性暴力,原本野蛮的资本暴力早已更新成了温和的霸权。


在严苛的教育体系中,即使有特别幸运、天赋异禀的普通阶级者脱颖而出,他们也永远不可能跻身于霸权阶级。布尔迪厄收集了法国人群相关数据与案例,发现工商界、政界、司法界等行业的领导核心都有家族继承的雄厚社会资本。


他写道,“一个白手起家的人要想进入专家治国论者的企业或者国有企业的领导核心,已经是越来越不可能了,就连谋取一个高级管理的职位也变得越来越难。说到底,学业称号实际上从来就不足以独自在经济场域中为人们确保一条抵达霸权位置的通道。”


这种精英垄断选拔机制,有益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吗?我曾经采访过一些媒体机构和企业管理者(官二代、富二代),在十多年前空降到如日中天的媒体和企业中,然而他们管理期间,这些机构经营状况直线下降,在有如此多的资源和选择的情况下,他们依然无法挽救局面。这种基于出身的选拔制度,是否具有竞争力呢?是否能促进社会繁荣呢?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美国芝加哥大学金融教授Luigi Zingales曾在《繁荣的真谛》中警示,资本市场中的裙带关系将削弱市场效率,影响经济长久发展;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oseph E. Stiglitz在《不平等的代价》中提出,社会资源两极化过于严重,将使得经济体系不稳定、缺乏竞争力、增长缓慢。


很庆幸能在20多岁读到这本社会学经典著作,能更早认清世界,减少不必要的纠结。从宏观社会学角度来看,教育是维护秩序的工具和国家魔术。从个体角度来说,我认为,教育不是用来飞跃至支配阶级的阶梯,而是让人拥有自我意识,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更放心大胆地进入另一个维度,追寻生命的美好。



#02

Leadership is Language

(领导力就是语言)

by L. David Marquet

评分:🌟🌟🌟🌟


工业革命以来,大多数的管理者只会发号施令,强迫和控制员工执行任务,不让员工参与到决策当中。多数领导者很少意识到,他们在工作场所的说话方式,抑制了公司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度信息化的现代,领导者无法完全了解组织经营实际情况,更需要培养协作氛围。领导者要克制指手画脚、急于表达的本能,不能把员工当傻瓜或执行的机器,不应压制意见,而是创造适合员工开口的环境,鼓励员工在发现问题时大声说出想法,一起识别和测试解决方案,执行过程中给与员工足够的主动发挥空间,这样能大幅度减小决策失误。书中还有一些经典的决策案例,领导者的语言方式直接决定企业的存亡。


本书是2020年《华尔街日报》畅销榜单作品,也是亚马逊“最佳商业和领导力”书籍,对团队管理感兴趣的人阅读。



#03

A Promised Land

(应许之地)

by Barack Obama

评分:🌟🌟🌟


奥巴马政治生涯结束后,写下了这本回忆录,既是忏悔录,又是邀功录。他是一个很有风度、人格魅力的演说家,但是他的回忆录依然受到政治利益的束缚,写得很小心翼翼、不够真诚。除了他对亲人的回忆是有人情味的,剩余部分被智囊团一层一层修改过,变得晦涩朦胧。


本书最大的看点是可以窥探总统的生活和决策过程,总统看似大权在握,实际上也并非无所不能。就像奥巴马自己承认的,在历史的车轮面前,很多干预是无效的。在决策时,他和智囊团也不知道有多少胜算,只能硬着头皮选。


为什么总统不是万能的?一方面,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总统权力不及国会强大,总统不是想干什么就能推行的。另一方面,美国的商界力量比政府力量更强大,就像奥巴马自己承认的那样,他缺乏政治经验和政治盟友,没有足够的势力去平衡利益,他有很大的野心改革(金融、医疗、军事等方面),但统统受到百般阻挠,与预想的结果截然相反。


奥巴马还承认有心无力。这可能是客观环境有局限性,也可能是他拥有权力却不会使用。面对庞大的利益集团,奥巴马这个理想主义者太仁慈了。


例如,面对金融危机中大而不倒的机构,奥巴马根本无法威慑这些机构负责,政府发放的金融救济金被金融机构拿去给高管发奖金,而不是补偿民众损失,政府发钱之前也没有对资金用途约法三章,也没有对涉事企业实施惩罚。再例如,2010年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中,政府主动牵头找能源专家来解决,奥巴马一边抱怨政府中缺乏高技术人才,一边不施压或惩罚技术资源更丰富的企业,企业两手一摊,把烂摊子全丢给了政府。再例如,奥巴马想要改变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政策,军事及民事机构百般阻挠,美国外交政策机构依然按照以往模式运作。


透过奥巴马对其日常生活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总统的消息来源很单一。奥巴马依赖有经验的智囊团,不懂的政策和流程都要请教这些人,演讲稿都由团队起草,总统的手机不能上网,只能打20个贴身助理的电话,所有与外界的联系都要通过秘书。总统的出行路线都要提前安排,微服私访不可能,他能接触到的平民百姓少之又少。奥巴马还叮嘱助理,面对美国人民给他的来信,千万不要只给他看正面的,也要保留那些负面的。这是否意味着,很多负面的反馈,他根本没机会看到呢?如果他的下属和利益集团共谋,对他隐瞒一些信息呢?


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已经被利益集团瓜分,商人和军队的力量远远大于政府,政府在权力约束中日渐衰弱,反而是军队和利益集团没有了制衡,变得日渐庞大,失去管束。同样,本书中也展现了奥巴马的无能之处,把所有问题都揽到政府手中而非加以惩戒,助长了美国企业和利益集团的贪婪和惰性。


总统有用吗?大权,也可能是权力的真空泡沫。



#04

致后代:布莱希特诗选

by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评分:🌟🌟🌟


布莱希特被评为20世纪上半叶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之一,和许多“为艺术而艺术”的诗人不同,布莱希特属于政治诗人、社会现实批判者。相比于其早期诗歌,布莱希特的中后期的诗歌更有批判力量。


他流亡时期写下的这首犀利的诗歌,《那些把肉从桌上拿走的人》:


那些把肉从桌上拿走的人

教导人们满足

那些获进贡的人

要求人们牺牲

那些吃饱喝够的人向饥饿者

描绘将来的美好时代

那些把国家带到深渊里的人

说统治太难,普通人不能胜任



#05

Going Solo: The Extraordinary Rise and Surprising Appeal of Living Alone

(单身社会)

by Eric Klinenberg

评分:🌟🌟🌟🌟🌟


近些年,中国单身人口在不断增加,2021年我国独居人口将接近1亿。其实,在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人独自生活,甚至已经成为社会主流,这也引发了人们对公共生活的担忧。独居普遍被认为是不幸福的、与社会隔绝的,甚至被认为是社会疾病,然而,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学家Eric Klinenberg采访了300多名美国城市中产阶级独居者,带你重新认识独居浪潮的意义,打破对独居者的偏见。



#06

创作者

by 张宁

评分:🌟🌟🌟🌟🌟


本书是知乎战略副总裁张宁的作品,讲解如何创作内容,产生某个领域无可替代的价值。有两点见解贯穿了全书。


一、内容创作要形成“个人垄断”。不能跟风模仿别人,当你看到别人的风格有价值时,相关市场和观众已经消失了。不要追求爆款,因为流量转瞬即逝,应当做少数人的英雄,找到自己独有的风格,把真实的自我表达出来,总会有人与你产生共鸣。


二、践行长期主义。你的个人品牌就跟随你一辈子,所以要静下心来创造品牌的长期价值,把创作当做长期爱好和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去寻找真正热爱你内容和认可你价值观的粉丝,这种信任关系的沉淀才是最有价值的。

 


#07

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by 村上春树

评分:🌟🌟🌟


村上春树从1982年开始跑步,到世界各地参加马拉松,本书是他关于跑步、写作和人生哲学的随笔。我从2010年开始坚持长跑,读此书有不少共鸣之处。


首先,跑步是非常简单的运动,对场地、装备、气候、时间、人数没有任何要求,蹬上简易的运动鞋,随时开跑。


其次,村上春树提到“每天坚持跑步同意志强弱并没有太大关联”,我非常感同身受。当人需要意志力去控制自己的时候,说明这个人对某一件事有抵触情绪,当你真正把一件事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意志力根本不需要存在,这件事和个人性情完全吻合,和吃喝拉撒一样自然。 


很多类似的人生体悟只有自己经历了才知道,就像村上春树提到的,“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最重要的东西在学校里学不到’这个真理。”



#08

天生就会跑

by 克里斯托弗·麦克杜格尔

评分:🌟🌟🌟

6月中旬,两位粉丝来访我居住的乡村,听说我喜欢跑步,他俩回去后立刻给我寄来此书。很开心粉丝们能够和我一起分享共同的爱好,拓宽彼此的认知与世界。


本书作者麦克杜格尔是杂志记者、跑步爱好者,却一直很困惑为什么他总是受伤,于是他到墨西哥丛林里寻找古老的长距离跑者——塔拉乌马拉人,他们能光脚一口气跑完多个马拉松,轻松、不受伤。


他采访了一些运动生理学专家,探讨到底穿跑鞋还是赤脚能减少人在跑步中受伤。专家们认为,跑鞋反而使人易受伤,应该回归赤脚或者穿薄底鞋跑步。人体天生就是为了跑步而设计的,因为人类能在残酷的丛林里生存下来,多亏了长途奔跑的能力。跑步根植于我们的基因中,是我们的本能、纯粹的快乐。


虽然作者是记者,但是该书算不上新闻纪实作品,而是探险文学,它符合西方对异域风情的好奇,就像殖民主义时期西方探险家和人类学家前往原始部落,靠观察揣测来解释社会现象,总带有主观臆想。


本书最大的缺陷是信息核查不足、缺乏控制变量对比实验,过度追捧赤脚跑步的好处,尽管这在医学界有争议。


例如,在1960年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中,埃塞俄比亚马拉松运动员Abele Bikila赤脚在罗马的鹅卵石路上跑,获得了冠军,作者将这一成绩归功于赤脚,却没有告诉我们该运动员在1964年奥运会上,还是选择穿鞋跑步。


再比如,作者提到,买昂贵跑鞋的人受伤的概率是穿便宜跑鞋的两倍,所以穿高级跑鞋更容易受伤,但是他没有排除其他的因素,有没有可能买昂贵跑鞋的人运动强度更大、训练时间更长?没有控制两组人的生理机能和训练强度就下结论是草率的。


实际上,关于赤脚跑步是否能减少受伤,还没有定论。美国足病医学协会的态度是谨慎的,“赤脚跑步是一种可能的替代或训练补充。虽然在互联网和媒体上关于赤脚跑步可能带来的健康益处的传闻和证据激增,但研究尚未充分阐明这种做法的即时和长期影响。”


本书译者严冬冬的故事很打动我。他是一个很有情怀的登山爱好者,征服过珠穆朗玛峰,毕业后没有走上世俗的正轨,而是做自由译者赚点稿费,稿费被他用来实现登山的梦想。但是,2012年他不幸在新疆天山遇难。虽然扉页上关于他的介绍很简短,但是他的个人故事和翻译让这本书有了更丰富的味道。


他曾说:“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这个社会确实有很多人在过分地追求物质。但是,人活着更应该有精神。我很多同学都出国了,一女生在澳大利亚都成千万富翁了。不过,我有我的生活方式,我同样是在实现人生价值。”


以上为2021年第2期书单,希望大家喜欢!


大家在2021年上半年看过哪些好书呢?欢迎在留言中分享给大家,彼此交换书单,开启更多心灵旅程。

冰雹荐书|2021年第1期:批判性思维养成书单

2020年第三季度书单|冰雹荐书


冰雹荐书 | 2021年第2期:洞晓权力与社会的书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