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拿破仑时代的步兵基础知识(Basic knowledge of infantry in Napoleon's )

2022-10-28 18:33 作者:Yukino_雪ノ下雪乃  | 我要投稿

       要了解拿破仑战争的战术,就有必要既知晓拿破仑时代之前运用的战术,也理解步兵、骑兵、炮兵这三大兵种的内部结构和兵种间的互动关系。

中世纪重骑兵的代表——拜占庭铁甲重骑兵(图中描述的是1351年的沃德纳(Vodena,位于马其顿地区)围城战中的铁甲骑兵 )

        拿破仑式战术的演进历史实际上始于15世纪,当时长枪与火枪初次崭露头角。在中世纪,重装骑兵作为占据主导地位的军事作战单位,肆无忌惮地从农民组成的民兵身上踏过,就像风吹麦穗一样把他们驱散。然而,当瑞士人创立了手持长枪、训练有素的步兵部队后,骑兵就发现那长满刺的步兵刺猬是啃不动的。

瑞士步兵,也就是长枪兵或斧枪兵,作为外国军队中的步兵核心,排成1-3个巨大的纵队以蛮力碾压敌军。

        早期的火器尽管相当笨重,却由于诸多原因依然优于此前的弓弩。长弓手要经过多年训练才能掌握使用长弓的技艺。使用弓箭所需的体力也会因漫长战役中的艰辛而严重受损。尽管弩并不像长弓那样要求使用者必须具备相当的体力,但它仍然需要可观的训练。火绳钩枪及其后继者火绳枪①需要的不过是携带枪支的体力,任何接受过训练的人都能以武器本身容许的准度射击一整天。(①注:此处火绳枪对应的原词为musket,该词源于法语词mousquet,原意为“雀鹰”,指一种使用叉架的重型火绳枪(早期枪炮多以猛禽或怪兽命名)。随着武器的进化和语言的变化,musket一词在长达数个世纪的使用时间中、在不同的语境下,其词义也往往存在差异。如在与火绳钩枪(arquebus)相对时,musket指的是重型火绳枪,后也泛指步兵、龙骑兵使用的各类火绳枪,在与马枪(carbine)相对时,musket 指的是步枪,在与线膛枪(rifle)相对时, musket指的是滑膛枪,译者将根据具体语境选择不同译名。)

一种使用叉架的重型火绳枪,绘制于1876年

       若是将长枪手作为火绳钩枪手使用,就可能拥有更高的作战效能,因此有一点逐渐变得显而易见:密集的长枪阵是一种对人力资源的浪费。此外,火炮在战场上得到战术应用也促成了密集阵形的消亡,对火炮而言,长枪密集阵成了不可抗拒的诱人目标。

1594年,荷兰火绳枪齐射阵型。十分明显的密集阵型

        起初的比例是数名长枪手对应一名火绳钩枪手———后来则是火绳枪手,随着火器的用场越来越大,长枪手数量降低到几乎消失的地步。长枪消亡的最后一步是插人式刺刀投入使用。这种刺刀可以把火枪转化成一柄短矛。这最终将导致长枪彻底消亡,因为火枪手此时在与骑兵交战时已具备自卫能力。

        然而,插入式刺刀存在一个缺点,它须要插入枪口,这就导致火枪不能作为火器使用。取代了插入式刺刀的套筒式刺刀让火枪能够在上刺刀后继续射击。这种刺刀通过枪口附近的套环固定在火枪上,让枪膛中不存在异物,可以在必要时开火。

套筒式刺刀的出现将长枪和长矛彻底淘汰出步兵方阵

       随着武器的演进,步兵阵形密度也持续下降。长枪阵原来是十分密集的阵形,其厚度通常要大于宽度。长枪阵的战术理论在于,后列人员既能让阵形变得厚重,也能在长枪阵卷入枪战期间替代前列的份亡人员。推枪战是能够决定谁赢得交战的推挤交锋,阵形分量在其中极为重要。随者长枪的消失,推枪战已不在战术考虑范围内。

主要的考虑因素在于:

1.队形密度应足以击退骑兵攻击;

2.步兵能够安全射击的最大密度;

3.列阵步兵使用的开火方式

      火枪兵的队形在发展之初有6列厚。前三列人员射击——第一列跪姿,第二三列立姿,第四、五、六列装填,当前三列射击完毕后,后三列轮换上前,进人射击位置。较早的战术思想认为厚重的阵形是抵御骑兵的理想阵形,这种六列队形正是源于那样的旧思想。

       当人们发现要是后列土兵不用穿过前三列上前,射击速率就能有所提高后,阵形厚度就从六列降到三列了。与此同时,前三列人员收紧到以列中站立的士兵手肘碰手时的地步,这就增加了队形正面每英尺长度上的火枪射击数量。

      这种密度变迁并没有立刻影响到某些正在使用的队形。方阵是一种用来抵御骑兵的队形,许多国家一直将军队排成六列厚的方阵,这么厚的方阵甚至在拿破仑战争中还持续存在了一段时间。

       骑兵自身也在经历转变,它先是放弃了l¹arme blanche 或“冷兵器”。刀剑与头盔的撞击也已基本消亡。手枪骑兵(reiters)②取代了重骑兵,他们的主要武器是转轮或火绳手枪,战术是回转射击(carricole),在回转射击当中,骑兵团要走到被选定为目标的敌军阵形附近。每列骑兵依次骑马上前,一列骑兵用手枪朝敌军步兵或骑兵密集队列射击、转身离开、装填,下一列骑兵继续上前开火。(②reiter一词本义为骑马者、骑兵,字面意思中并不包含手枪,但自16世纪起往往特指以手枪作为主要兵器的骑兵。)

        这种战术体系导致剑几乎被彻底废弃,直到古斯塔夫·阿道夫(GustavusAdolphus/Gustav Adolf)才让剑得以复兴,他也展现出重骑兵冲破其他骑兵的效力③(③关于冲击的兴衰和古斯塔夫在变革中起到的作用,至今仍然存在极大争议,较有说服力的一种看法是手枪骑兵并未丧失冲击能力,也没有废弃剑。)。然而,这两种战术体系面对长枪密集阵都收效甚微。

古斯塔夫的墙式骑兵战术影响乃至深远,图为南北战争期间温彻斯特第三次战役中的联邦骑兵冲锋,其中包括5个完整的旅,共8000人,冲入南方的防线,打破了防线并缴械了对手。

       除此之外,骑兵并未经历什么重大发展。在法国大革命来临前,几平所有欧洲骑兵都既装备刀剑,也配备各类火器。半回转射击业已消失,但骑兵使用火枪射击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过,骑兵在会战战场上的主要战术又一次亦成了冲击。胸背甲的使用几已消失,以法军为例,在它超过20个重骑兵团里,只有一个团——胸甲骑兵团——仍在装备胸背甲。英军已经完全放弃了胸背甲,欧洲其他军队也都存在类似的趋势。然而,这种趋势随后就被逆转了,等到拿破仑战争结束时,几乎所有欧洲大国的军队里都有了胸甲骑兵。

【普鲁士王国】第1(西里西亚)“大选帝侯”胸甲骑兵卫队团;身着常服的尉官和校官

       而炮兵战术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早期火炮相当沉重,相对难以机动而且射速非常慢,起先仅仅被当作攻城和守城武器使用,但这种状况已经改变。冶金学提高了炮膛强度,也减轻了炮管重量,这让火炮拥有了更高的射击速率和更长的射程。改进的炮架设计加上减轻的炮管重量让火炮变得更易机动。

拿破仑战争期间的野战炮,分为步炮和骑炮。机动性有较大的改善

       当火炮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执行战地机动并在一天内射击多次后,人们发现长枪手和骑兵的密集阵形成了炮兵的理想目标。即便在长枪阵消失后,炮兵也依靠射击速率的提高和机动性的改善得以继续留在战场上。自从炮兵进入战场后,它的战术用途就没怎么变过,时至今日,它的用途仍是消灭射程内的任何敌军部队。

给个三连吧QwQ

文章来源:

[1]lmperial Bayonets:Tactics of the Napoleonic Battery, Battalionand Brigade as Found in Contemporary Regulations  皇帝的刺刀;拿破仑战争条令中的连、营、旅级战术 乔治·纳夫齐格 (George Nafziger)

[2]线式战术时代的战争艺术  指文烽火工作室

[3]【石版画】德意志骑兵·1882 知乎用户 橘皮

[4] WeekleyE.An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Modern English. London: John Murray, 1921, p. 966

[5] Brzezinski R. The Army of Gustavus Adolphus 2 Cavalry.Oxford: Osprey, 1993, p. 22-33

[6] Delbrück H. History of the Art of War. Lincoln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90, vol. 4, p. 139-140





拿破仑时代的步兵基础知识(Basic knowledge of infantry in Napoleon's )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