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狼》一点强拉硬扯的解读释
看到鲜有对本书内容的直接解读,于是在首读本作的七年后尝试写点自己的理解。希望能对读不懂的书友有一点帮助。《荒原狼》是赫尔曼·黑塞本人思想的自传性演绎,我从中看到了许多自己的影子。对时处高中的我产生了很大的引导和帮助,其基本思想依然指导我到今天。 书籍叙述跳脱,最后的魔术剧院尤甚。每人有自己的理解方式,但全书围绕
“人”和“狼”
的矛盾展开。具体表现在“病态隐居”与“群居市民”的矛盾,歌德、莫扎特与舞曲、爵士的矛盾,反战人道与战争阴谋间的矛盾…… 作者黑塞的化身哈里,孤独、习惯于自我精神建设,却不得不生活在城市中,连他自己想要的书籍、酒馆与古典音乐会也必须在城市中获得。他时常自省、体察人类崇高的道德与思想,喜爱表现它们的“不朽”作品。而大众群体却沉醉于一时快意的鼓点和舞步。他反战、提倡人道,却看到人群无法产生系统的思想,正不加思索地被政客的私欲煽动、利用(本书出版于1927年,作者刚目睹过世界大战)…… 他与整个浮躁的世界格格不入,从个人的习惯与爱好,到目睹着美好、伟大的精神在世界的发展下被人类自己逐渐毁灭,痛心疾首又无能为力。自己
和世界无法和解,甚至无法相互理解
。作者在本书前半的精彩叙述中将这种矛盾推到了高潮。如果读者恰好与哈里,抑或黑塞本人,有相似的遭遇,会感到溢出纸面的痛苦。我自己觉得这种叙述简直在写我自己。因此有一些评论说如果你看不懂这些,说明你是幸福的,我想是这个意思。 因此在本书中段出现了一个哲学概念上的常客——“
自杀者
”。它并非字面意义上的“物理上杀死自己”,而是承认世界荒诞本质后不得不面对的“哲学只有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人是否应该自杀”(加缪《西西弗神话》)。对于哈里而言,此时的答案仅有一个——是。但此时惜命的本性又阻止他这么做,荒原狼的矛盾就是如此,因此他不敢回家,不敢见到剃刀。 作品后半引入的三个人物开始给荒原狼的自杀之问给出黑塞的答案。赫米娜是作者(或曰哈里)另一个侧面的自己,她也是一匹荒原狼,她完全理解这种荒诞的痛苦。但并不拿上述矛盾跟自己过不去。在时代的巨浪中选择顺流而下,跳舞、欢愉、取悦男人,不去抵抗人和狼的矛盾。她强制哈里进入这种生活模式中,消解严肃,哈里开始重新发现自己也会被舞会的热情共情,也会喜欢女人的性和爱。哈里的情人玛丽亚恰好也是作者黑塞首任妻子的名字,在作品中共有了虽不长久但真情实感的爱与欢愉。帕布罗为“俗套”音乐尽兴地沉浸演奏,也带给无数人快乐。 可怜的哈里此时无比挣扎,这些还回答不了荒原狼的“自杀根本之问”,但至少让他知道了生活中除了苦酒、严肃的哲学、不朽的精神,还有路边的花、快乐的游戏和亲爱的伴侣。生而为人,除了我很抱歉,还有点滴的惊喜和原始的欲望。如果思考终极问题是“人”的一部分,这些又何尝不是呢,并且谁能定义孰高孰下呢?哈里将自己绑在了意义垒成的高台上,忽略了灵魂的其余部分,将思想力和学识变成了自己的不幸。 值得重申,“荒原狼之问”到此只做了初级的回答。本作的高度在最末的魔术剧院给出了精彩的展现。在这里,以夸张的程度释放了哈里心中杀人为恶的欲望(尽管他反战,但心中依然有恶魔),分解了复杂人性的自我,放肆地享受情爱。莫扎特与收音机那段我非常喜欢,几乎值得全文摘抄,其内涵经常被我用在高中的作文中。 收音机是《荒原狼》中很有代表性的意向。哈里先前认为它是最坏的发明,它把被扭曲污染的声音入侵到每个角落,让每个人“被越来越密集的娱乐之网和无用的忙碌包围”。而这里,他最喜爱的“不朽者”莫扎特却摆弄收音机让他听,给出了世俗和不朽间真正的答案——
它把人类最崇高的音乐投放到每一个最污秽的地方去,但后者依然无法摧毁其中崇高的精神。
“人”与“狼”的矛盾间并不是互斥的关系,就像二者能共存于人的体内一样。哈里所追寻的不朽的精神,高尚的思想并不需要在世间与俗物作泾渭之分,它不会被湮没、不会被吞噬。不需要做价值警察去定义、去“保护”它们。更不必自己立一个空靶子并纠缠到死,我们自己认定的不朽与崇高一定更正确高尚吗?或用书中的类比来说,哈里设想的歌德的样子就一定更准确吗?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尊敬生活中崇高的精神而嘲笑低俗的,只是“在地狱中寻找非地狱的人或事,使它们存在下去,赋予他们空间”(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总之不是把世界隔绝成一个只容纳高雅的无菌室,因为或许人类的崇高、神圣、美与贪婪、残忍、低俗从来都是
并行共生,互相依存。只取其一本就不能成立
,这是“荒原狼之问”产生的来源和最终的答案。 黑塞本人说,《荒原狼》的主题是“
治愈
”。以上是我理解的思考荒谬的人同世界和解的答案。 最终哈里在幻境中杀死赫米娜,我理解是执行“自杀”的表现,因为赫米娜一直都是哈里自己。在哈里的审判中说荒原狼的“自杀”毫无幽默感,值得被嘲笑,此时哈里懂得了一切,解构了“自杀者”的心结。 在众人的笑声中,哈里治愈了自己,学会了听广播音乐,学会了笑,学会了在并不单纯的世界里生活。 (为了方便理解,有的地方选择了不太准确但简单的解读。笔墨荒疏,写得也不是很贴切,脑中抓住了更好的表述再来改。纯属个人解读,有的地方也可能理解得不对,欢迎交流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