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与升华——山灵M8

“如果去掉可换插座设计,山灵M8会是现阶段我最愿意升级的安卓旗舰播放器。”
这是我在使用山灵M8一段时间后得出的一个极为主观但又十分客观的评价。最近真的很忙,考试论文连轴转,每次静下来听音乐都难能可贵,M8给我创造了如此舒适的听音条件,也趁着这些空闲思考了很多问题,关于爱好、关于对自己的审视也关于旁人的评价。仔细回想从入烧到现在已经接触了不少设备,从入门到顶级,也体验了各种不同形式的产品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在音乐素养和专业水平上仍然浅薄,支持我继续折腾学习分享体验的就是对HiFi的热爱,没有人能在零经验时滔滔不绝地谈论器材的优劣,无论是事物的发展还是个人的提升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逐渐“沉淀”的过程。所以我一直将谦卑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真的很感谢那些在我贴子下回复的朋友,无论褒贬,都能对我的自我提升产生帮助。分享和评测中难免会带有个人的主观情绪和偏好,不能强求所有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做自己”这个词过于老套但依然在理。

行了扯了一大堆有的没的回到本文的主角山灵M8,山灵作为国产老牌音频厂商并没有跟随播放器争相飙高价的浪潮,反倒是慢慢地深耕中低端,发力中端,再到终于推出了自家的旗舰便携播放器,而其价格仅是1w差2元(这市场是怎么了, 1w在旗舰级中都算便宜了)。这个漫长的过程我觉得用“沉淀”这个词来概括最合适不过了,山灵有着自己的坚持,包括一如既往的温润声音内在,也包括对金属和玻璃工艺打磨融合的外在,而这一切在M8上都得到了“升华”般的体现,无愧于旗舰之名。

机器外包装依然是山灵传统的五彩斑斓的黑,打开内部的实木盒就能看到播放器和插座收纳包,很有牌面,和飞傲M15的开箱体验比较类似。外观设计并没有多大的新意,向黑砖致敬,一体式航空镁铝合金CNC切割机身,双面玻璃面板,后面板依然采用了AG工艺磨砂玻璃,logo和小金标处保留光面,精致感顿增。相较自家的小弟产品能明显感受到重量和体积的增加,5英寸的夏普1080P屏,显示效果十分出色但单手操作还是不太现实。很奇怪的是M8无论戴不戴皮套都放不进自家最大的C3收纳包,C4是不是该安排一下了?

M8这次最吸引人眼球的当属支持热插拔的可换插座设计,“Less is More”听起来是一个十分美好的口号,确实这样的做法一定程度上给主板设计留出了空间还多给了个罕见的3.5pro接口,但用户的实际体验却并没有更加美好,暂且不论多一道转接步骤对声音的影响,对于手头多条不同插头塞子的烧友或是展会试听的场景远没有直接将常用接口给全来的方便,更不用说还得随身携带插座收纳包。整个更换的过程就像是给左轮换弹,退弹,重装,对力道和角度的控制也十分重要,插座飞出和机身划痕都难免。这不免让我想起了雪铁龙曾经的中央固定方向盘设计,雪铁龙的想法十分美好将多功能按键都集成在固定的中央盘面,直观明了,但实际上这样的操作并不符合广大用户的习惯,虽然很多情况下是厂商给出方案并选择用户,但能吸引更多用户的一定是符合逻辑且便利的设计,所以这点对我而言是最大的痛点。


硬件方面自然是旗舰级的配置,双AK4499全平衡线路,CSR8675蓝牙芯片,AGLO音频技术,纯音模式,你能想到的玩法M8基本都能满足(当然使用中我也遇到了纯音模式下无法开启蓝牙DAC的bug)。主控依然是骁龙430配4+64g的组合,轻度使用没有问题,配合7000mAh的电池续航在安卓阵营中也比较客观。但需要吐槽的是山灵自带播放器的扫歌速度依然偏慢,单个文件夹歌曲过多是也会出现加载缓慢的情况,这让我这个习惯了LTOS用户有点抓狂。堆料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好料是万万不能的,旗舰级的硬件配置也给M8的声音表现奠定的不错的基础。

当层次上升到旗舰级单纯在硬素质上的差距已经十分微小,真正构成差异的更多是各家对于声音风格及细节的处理。对于山灵而言,很少能看到它在前期的宣传中将太多的篇幅放在炫耀优秀的参数上,其灵魂核心依然是对于“润”声HiFi的解读,这一点倒是和凯音有点相似,在保证素质的同时将自家的味道注入每一款产品。
当我初听M8时,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油然而生,其声音风格与我之前听过的森韵PX1-ANV耳放有异曲同工之妙,大气沉稳,饱满流畅,氛围与耐听兼顾。M8的声音更像“太极”打法,没有刻意强调动作的迅捷,柔顺之中依然保持了清晰凝炼的骨架,张弛有度,透露着轻灵圆活之感。

相较单端的声音平衡的表现会更胜一筹,单端下声场比较规整有着不错的纵向表现,人声并不贴脸有一定的距离感。但高频延伸会稍显压抑,不如平衡来的活泼自然。单端搭配我手头的森韵幽灵可谓是“味道一流”,M8出色的中频密度更大程度补足并发挥了幽灵本身的人声优势,温润的声底及中低频的混响给人强烈的包围感,同时对轮廓的打磨十分顺滑,齿音控制出色。这套搭配下可能并不适合清亮的女声但对于港台人声或是传统欧美摇滚效果极佳。其实更建议用户为M8搭配本身不是太“hufi”的塞子会比较合适,两者中和的效果会更好。总的来说M8仍然有自己比较明显的个性,有较强的模拟味,但没有M6那样鲜明的醇厚感,相较M6Pro也更加稳重,表现出了旗舰该有的中正。

用无畏的S8Z搭配平衡口,M8的表现井然一个有感情的素质机器。平衡口下能明显感受到横向声场的拓宽以及动态的提升,同时声音密度没有明显的减弱,反倒是这时的人声会稍微宽松些听起来更舒服。M8的低频下潜并没有很深,但对于衰减和扩散的处理给人充足的回味,聆听试音曲《鼓诗》时对鼓面振动、鼓腔共鸣细节有着丰富的反馈,令人直呼过瘾。M8也支持MQA展开,虽然说流行可能是它的强项,但古典同样也不落下(建议平衡口),莫扎特的D大调第四小提琴协奏曲各声部分离清晰,主奏小提琴活泼跳跃,尤其是第二主题后在高音域的快速音群,得益于MQA展开后丰富的高频信息让泛音显得更加生动灿烂,而在与小提琴群、低音弦乐部分对话时弱音的细节清晰,再一次展现了M8应对复杂场面时的沉稳从容。对于弦乐M8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线条感,饱满但不肉,但若真要表现大场面古典,M8能够有足够的信息还原但在气势上还是差一口气。


2020年是十分魔幻且多舛的一年,对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冲击。而前段时间旭化成的事故更是给了HiFi产业当头一棒,akm芯片的短缺带来了不小的研发和市场挑战,但我们确确实实的看到这个不大的HiFi市场在逐渐成长成熟,苹果也想蹭蹭HiFi的热度,京东都召开了HiFi音频战略发布会。作为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大哥山灵在这个时间点推出了旗舰播放器M8,也向我们展示了更强悍也更脑洞大开的M30,让我们看到了它冲击高端市场的信心和实力,也让我们见证了山灵的初心。很多事情真的急不来,没有足够的积淀并找到自己所坚持的路线难以立足于顶端,而这一点山灵做到了,从入门到高端都能感受到山灵那种润而不腻(个人将ME700除外),沉稳流畅而不呆板的声音风格,一台好的播放器不仅仅是出色的数据、素质和各种眼花缭乱的软硬件配置,更重要的是对给人最直接感受的听感的打磨,M8扛起了山灵旗舰的大旗,可以说是对自家风格的一次“升华”,用更好的硬件来辅助声音的表达,在素质与听感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不禁让人感叹这步棋走的真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