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材租赁公司如何破局思变?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镇化的发展,中国基建事业日新月异,建筑租赁市场也随之迅猛崛起,各类租赁公司应运而生。然而,前进与危机同在,发展与问题共存,租赁市场规模日趋扩大的同时,各类“硬伤”与“软肋”也日渐突出,制约着建材租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在疫情影响下,部分租赁企业出现了生存危机。
那么,目前建材租赁企业究竟面临着哪些困境?企业究竟该如何抓住契机寻求出路?
困境一:产能过剩,库存过高
由于内外环境的影响,基建脚步放缓,需求量同比下降,造成租赁材料过剩,部分周转材料库存过高,库存过高必然导致场地和人工成本的上升。
困境二:无序竞争,价格混乱
相比于其他行业,建材租赁行业技术壁垒不高,准入门槛低,因而在“基建狂魔”催动之下,近几年涌入了大量竞争对手,同质化严重,短时间内供应过剩,相互杀价,最终导致了价格战,大家普遍难以饱餐。
困境三:大量应收款和抵押物
回款放缓、大量应收款或者抵押物是目前很多租赁公司,尤其是中小型租赁公司共同面临的尴尬处境。因为行业的特殊性以及日益激烈的竞争,很多租赁公司都只能接受应收账款或者以物抵押,资金周转困难,造成了大量资产损失,但又无力改变这一局面。
困境四:关系不过硬,新项目做不进去
手上大大小小一堆项目,进度都卡在50%左右,没有社会关系,寸步难行,更别说推进签单,有的项目即便进度到了99%,也总是差那么临门一脚,缺乏关键性人物,找不到关系,从而与签单失之交臂,在建筑行业,签单“靠关系”司空见惯,在没有过硬关系的情况下,普通租赁企业如何破局,实现可持续发展?
困境中求生存,逆境中求发展。租赁企业想要在行业洪流中谋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高瞻远瞩、顺势而为,对内不断自我优化,对外寻求新的商业模式。
企业内部的提升一般需要向内打破,才能重获新生。一方面,租赁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内部产品结构,适应国家绿色建筑新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发展,及时更新产品梯队;另一方面,也需要提升自身复合竞争优势,如实施租赁施工一体化,在提供优质周转材料的同时,附加施工和技术,高筑城墙,增加准入壁垒,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而对于外部优化而言,抱团发展,寻找新的价值高地成为破局的不二之选。
比如,行业内老牌公司元拓近期提出的易物新模式,解决了租赁企业现阶段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元拓易物的核心是以租赁款换工抵房,所换的工抵房均有元拓处理,帮租赁公司轻松做租赁业务。
通过这种创新业务模式,元拓易物获得大量建筑公司租赁订单合作优先权,因而,易物模式不仅可以协助租赁公司签有竞争的订单、处理工抵房和应收款,还能为租赁公司提供海量的租赁商机,轻松解决了租赁公司签单难、回款难的问题。
在整个行业经济遇阻,尤其近两年疫情编织的困局对企业影响颇深的情况下,传统租赁企业需居安思危,居危思变才能保持企业的旺盛生命力,对内不断优化提升产品竞争力,对外挖掘价值新高地,只有打通内外双通道,面对强势的建筑单位,才能提升自己的话语权,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