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莫让风景成为标签

2022-10-22 15:48 作者:-寻孤-  | 我要投稿

    多彩,但又单一。或拿着手机,或敲着键盘,在我们享受着信息风暴带来的快感时,却忘了窗外的景正悄然的变着。

    我曾经去过无数的地方,见过无数的风土人情。但却止不住其在我的记忆中渐行渐远,消逝,不再回来。

    景,很美,但总会被无数人贴上标签。说到黄河,我们总会想到“磅礴”一类的字词,去过黄河的人,或许可以再用一个“气势浩大”来再形容的细致一些,但总离不开那几个字词。熟悉温州的都知晓,温州有一处较为著名的水域,名为楠溪,其以水流素湍而闻名。我是温州人,土生土长的温州人。我现在都还记得在我们小学的时候,老师让我们介绍楠溪江,同学们那千篇一律的用词——“天下第一水”“清澈见底”“水清山高”,有些功底稍微好的同学或许能再与其和西湖作对比。他们,都是去过楠溪的;但是他们,也都是没去过楠溪的。

    我也一样,我也去过楠溪江,但或许和他们不一样的是,我在那儿露营过。就是支起一个帐篷,铺上几层防潮垫,兴奋地钻进去。我有一段清晰的记忆:晨起微凉,烟雾弥漫了整座山,我的手抬起,就能触到那一整片的雾气,如此梦幻!鸡鸣偶起,空谷传响。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听到鸡鸣,如此清晰,嘹美的鸡鸣。

    我还有一段清晰的记忆:我在帐篷里辗转,始终睡不着。或许这是必然的,我在帐篷里露营早已不是一两次,但每次总会难以入眠。那晚,我背着父亲,偷偷的从睡袋里钻出头,悄咪咪的将硕大的帐篷拉开了一道极其微小的隙,探出头,是震惊。

    月,很明,明到上面的几条环形山清晰可见。星,很稀,稀却亮。我在世上走了十几年,见过3次如此明的星光。第一次,便是在楠溪江的滩涂上头的帐篷里。其余两次,虽没有第一次稀奇,但总会让人眼前一震。他们说的没错,空气越好的地儿,星越稀,也越令人流连。只不过我自那以后再也没去过那片滩涂。

    最不了解一个地方的人,通常是这个地方的本地人。他们活在这片水土几十年,对区域划分、地貌、地形、气候早有了解,这是外乡人所不知的。但,他们不见得真的了解这片水土,我读了6年的小学,也未曾听过“谢灵运”三字,直至初中,学校项目化学习任务下来,我才有所知晓。

    或许,这是人的本能。人总是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宁愿相信词条里那一句句经众人反复修改的,极为笼统的句子和极为抽象的概念。词条上用:“水美,岩奇,瀑多,村古”去描述楠溪,但又有几个人知道,水有多美,是否美过西湖、洱海;岩有多奇,是否有黄山般千变万化;瀑布又有多少;村子又有多古老。我们宁愿相信一个地方性的官方解释,也不愿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事实。

    楠溪江的水,也确实如很多人阐述般的清澈。《与朱元思书》里是这么写水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虽说引用多了,显得有些陈词滥调了,但放在楠溪江这里是如此的合适。在楠溪江上打出的水漂是如此的雅致。透明上白色几点,连成一片,朝对岸奔去。还有更美的景吗?我想不出,我想停止在这一瞬间,不想再去寻找更美的景。

    景物,大多都被贴上标签了。提到西湖,你想到了什么?我想到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太陈腐了,不是吗?诗人的雅兴,被今人曲解,拿来一遍遍的宣传,被拿来一次次吸引流量。我希望未来,当人们再去描写一个景物时,不是陈词滥调的引用成语与典故。而是有自己眼中独特的景。

    景,不要被定义,莫让风景成为标签。

莫让风景成为标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