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的烈日拥有致死的能力,我们要如何在高温中保命

热射病 热衰竭 中暑
7月12日晚上9点左右,红星新闻发布一篇报道。7月10日医院连续收治了3名热射病转诊病人,其中1人因病情来势汹汹、多器官衰竭,在转诊华西医院时就发生呼吸心脏骤停。虽经全力抢救,但最终不幸去世。这件事也引起了诸多关注,人们不禁发问,热射病到底有多大的威力。高温又会如何影响人体。
热射病就是最严重的中暑情况。人类在长期的高温或高湿度影响下 身体会逐步“崩溃”。人类的体温一般会保持在37℃左右;如果环境温度湿度升高或者在做一些运动时体温也会跟着升高。身体就会通过蒸发、辐射、对流、传导等散热方式进行冷却。在大夏天周围环境温度过高,四种散热方式基本就只剩下一个蒸发散热管用。所以出汗算得上是人体在这种环境下的主要保命途径。
在持续高温或高湿度的影响下,机体的散热会出现问题。当身体核心温度升高,通过汗液流失盐分和水分会导致脱水和盐分耗尽。人体无法自我冷却时就会发生热应激,最先出现的是头晕、头痛、恶心、虚弱、烦躁、精神错乱、皮肤发烫、干燥、发红等症状;这种情况被称为先兆中暑。只需要到阴凉的地方适当补充水分就能有效缓解,如果忽略这些异常,不采取及时的降温处理。就会进入到轻度中暑的阶段,出现脸色发白、冒冷汗、站立不稳等虚脱表现。但如果及时停止手头上的工作去休息和降温补水,还是能得到缓解,问题不会很大。要还是继续选择忽略的话,身体会因为长时间的高温影响无法散热,核心体温会升高到40.5℃以上,重度中暑由此开始。高热有助于内毒素到体循环,这会导致体内出现更多炎症和凝血反应,细胞毒性作用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微血栓形成。由于微血栓形成、血小板的二次消耗和高温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数量会减少;另外制造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对高温比较敏感;会抑制血小板从骨髓中的释放。整体的炎症类似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会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衰竭和死亡;这一步 也就是热射病。疾病进展迅速,救治不及时的话死亡率高达60%。
所以为中暑患者降温刻不容缓,每延迟一分钟都会加大永久性伤害或死亡的可能。一旦重症到来,就算是救治成功也并没有完全摆脱危险。长期以来,因为缺乏了解,人们一直认为中暑问题比较小。更别说导致永久性缺陷这类的,然而有些严重的问题被我们忽略了。
来自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研究调查了1995年7月的58名严重到进重症监护的中暑患者,这些患者中12人死于医院内,出院后有16人在1年内死亡。除去一些年老体衰的患者,这死亡率也是高的恐怖。三分之一的人在出院时有严重的功能障碍,这些影响在出院一年后都没有改善。虽说如今医疗手段远超1995年,但在2018年公共医学中心一篇相关文献的结论指出;临床环境几种冷却方法在帮助中暑患者对抗中暑的过程中没有很大的优势。加上最近的热射病死亡病例也足以说明来自大自然的力量依旧恐怖,预防中暑也将成为每个人必须要学会的知识。特别是经常处于高温和高湿度环境的人群。
从近期和以往的数据来看,户外工作者以及室内不通风环境工作者风险比较大。这类人群容易在不知不觉中缺水,环境也确实比较恶劣,多喝水为好。按时补水能防止水分流失过多,但记得不要喝太冰的,不然这个温差一瞬间太大会引起胃痉挛。也尽量避开一天最热的时间段,毕竟高温是主要的致死凶手,除开劳累性中暑,还有经典的中暑。比如你坐着就中暑了,典型的中暑经常在生理适应热应激能力受损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不能照顾自己的人群中。而且典型不是说就没有问题,许多患有典型中暑的老年患者在报告发病后1~3天内 就不行送医院或因中暑死亡。在老年人中中暑死亡率超过50%,而这一环不像热射病是受到天气和运动的影响,它就单纯受到气温的影响。所以降温也是在保命。
从最近的全国气象图来看,

都有点热的离谱了。空调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续命工具了。不只是中国,英国甚至在7月15日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并发布有史以来第一次极端高温红色预警。大多数国家都没好到哪里去,都在高温的折磨中挣扎。高温也不单单是热射病引起人们死亡那么简单。世卫在官网中说明,由于气候变化,全球气温以及热浪的频率和强度将在21世纪上升。长时间的高温会对人体造成生理压力;对人的影响包括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肾脏疾病。热浪会在短时间内严重影响大量人口,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这一切就在我们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