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与孙皓的对比
其实,这个时候曹魏天下的气数也快要完了。促使西蜀投降的是在曹魏的权臣司马昭手里的事。刘禅(阿斗)投降以后,还曾经发生过历史上最有名的趣事,看来比起西汉高祖刘邦当年的豁达大度还要豁达。我想大家都知道,不过,再讲一次轻松一下也好。 刘禅投降以后,“举家迁洛阳,大臣无从行者,惟秘书令郤正及殿中督张通,舍妻子,单身从行。”他在魏国被封为安乐公,有一天,曹魏宫廷公宴,演四川戏,人看了都很伤感,但是阿斗却嬉笑自若。司马昭看了,就对贾充说:“人之无情,乃至于是。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况姜维耶!” 有一天,司马昭又问阿斗说:“颇思蜀否?”阿斗说:“此间乐,不思蜀。”郤正知道了,便对阿斗说:“若王(指司马昭)复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岷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果然,有一天,司马昭又问他想西蜀吗?阿斗便照郤正所教的演答一番。司马昭听了说:你今天怎么和郤正讲得一样的话?阿斗听了,就很惊奇地说:“诚如尊命。”这等于说,你都说对了,正是郤正教我要这样讲才对啊!惹得左右人等都哈哈大笑不止了。 读了汉魏之间的历史,看来古人所说“天道好还”的话,确是一点不差。有关刘汉末代降王,如刘协、刘禅的结局,就好像刘邦初到灞上不杀子婴一样,总算自然很公平地还他一个仁厚的结案。 讲到这里,顺便一提三国时代的结束。东吴孙权的后人孙皓,被晋室司马炎所败。孙皓也和刘禅一样,投降晋朝,被封为“归命侯”,两年后自然死亡,司马氏并没有使他受辱受罪。这正如孙秀所说:“昔讨逆弱冠(东吴孙权的父亲孙坚,还只是二十多岁的少年时,汉末与曹操等举兵共讨黄巾),以一校尉创业。今后主举江南而弃之,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但当晋主司马炎接见孙皓时,便对他说:“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孙皓便说:“臣于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这个对话,完全不同于刘禅的假糊涂真圆滑。孙皓表现得也真有骨气。晋室的权臣贾充又问他:“闻君在南方,凿人目,剥人面,此等何刑也?”孙皓就说:“人臣有弑其君,及奸回不忠者,则加此刑耳!”贾充反而被他弄得很惭愧,没有面子。因为他是帮司马炎谋杀曹魏后主曹髦的主犯,所以孙皓对他很不客气。孙皓这种性格,充分代表东吴孙氏后裔“南方之强也,强哉矫”的表现。但孙氏几代,数十年来雄踞东吴,除了割据封疆,拥兵自重,北拒曹魏,西抗蜀汉外,也并无太多的大过,有此结局也算是很好了。 从秦汉以后,把天下国家完全看做家天下的财货,所谓政权,只是为家天下财货经营管理机构而已。这种现象,到了魏晋一百年间,更为显著。因此,当曹操培养的儿子曹丕(文帝)篡汉践位以后,短短做了七年的皇帝便死了。由他的儿子曹叡(明帝)继位,做了十三年的皇帝也就死了。但在这二十年的曹魏政权中心,早已隐伏着另一个专以阴谋起家的家族——司马懿父子、兄弟、叔侄的集团,又要取曹魏的政权而代之,变成司马氏的家天下了。所以当曹叡死后,便由他的养子曹芳继位,勉勉强强维持了十四年的“五马同槽”的曹氏王朝局面,弄得曹芳忍无可忍,谋划除去司马氏。因此,司马昭干脆地废了他,另立了曹丕的孙子曹髦,也只做了六年的傀儡皇帝,他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率领左右进攻,被司马昭的手下杀死。再另立曹操的孙子曹奂,做了六年有名无实的皇帝,就被司马炎彻底废黜,封为陈留王了事。从此便变成晋武帝司马炎的晋朝天下了。算来曹氏祖孙三代,先后只占有权位四十六年,所谓“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是丝毫不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