龄官影射客氏
作者 随风飞舞潇洒人生
大家有注意到了吗?书中第三十回在刚写完宝玉调戏金钏儿,导致金钏儿被打骂赶走,宝玉逃跑。在这之后紧接着的下一段,写的就是宝玉看见龄官在蔷薇花架下画蔷的情节了。
我们都已经知道,红楼梦作者在情节铺排顺序上,目的性是很强的。经常是看似随意而写的情节,其实是巧妙的铺排,暗含深意。例如前面说过的钗、黛探病的顺序安排,还有更早时候曾写过的一篇关于迎春与妙玉之间神秘关系的文章,都显示了红楼梦的这个特点。
因此,作者刚写完金钏儿,紧接着就写龄官,就引起了我的注意。作者为何要这样安排?这个套路,很像是钗、黛探病的那样一个顺序呀。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是否意味着龄官是在影射某个明朝方面的与阿巴亥地位类似的人物呢?
龄官的奇怪之处是,龄官在三十六回之后就完全销声匿迹了。到底是病死了,还是离开了贾府?作者一点都没有交代。
其次,书中的正文一直就是用“龄官”这个名字。但是非常奇怪的是,在庚辰本、杨藏本、甲辰本、己酉本、列藏本这几个版本中,第三十回这一回的回目,却是“椿灵画蔷痴及局外”。龄官的名字变成了“椿灵”,太怪异了。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步步来揭开龄官影射的原型人物以及上述这些谜团。
首先,如果龄官真的是影射明朝方面的,与阿巴亥地位相似的人物,那肯定应该是皇后级别的人物。因为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大妃,地位在所有后妃中最高,相当于皇后。
那么,难道是天启皇帝的皇后吗?天启帝朱由校的皇后叫张嫣,她的知名度不高,跟书中的龄官在各方面都对不上号。龄官显然不是影射她。
既然如此,除了她还能是谁呢?不知道有人猜到了没有,天启皇帝的后宫之中,地位最高的可不是张嫣呀。还有一个人,可是凌驾在皇后及所有后妃之上,受尽了皇帝的宠爱,皇后都被她欺负得很惨的。这个人,当然就是天启皇帝的乳母,被封为“奉圣夫人”,跟魏忠贤对食(即宫女和太监结婚)的客氏。
如果龄官是影射客氏的话,那确实就有这个可能了。既然王熙凤这样的主角之一就是影射魏忠贤,那跟魏忠贤坑壑一气,祸乱后宫的客氏当然也少不了呀。
客氏本来只是天启皇帝的乳母,地位低贱。可是,明朝皇子的极端不科学的养育制度,令朱由校从小得不到母爱。于是,客氏对他就成了母爱的替代品。朱由校长大后,再也离不开客氏。本来按规矩,朱由校大婚之后,客氏作为乳母就再也没理由留在皇宫了。但由于朱由校对她非常之依恋,硬是把她继续留在宫中,并赐婚给魏忠贤。从此,这两人就串通一气,把皇宫搞得乌烟瘴气。天启皇帝跟客氏也是不清不楚,很可能也有某种不伦之恋。
据史载,客氏由于嫉妒别的妃子有朱由校的孩子,就通过种种手段把这些妃子或孩子害死。例如张嫣怀着孩子的时候,有一次腰疼,让人来按摩。结果被魏忠贤和客氏派过去的人把胎儿给按死了。还有如裕妃张氏,怀着身孕的时候,由于得罪了客氏,就被囚禁于宫中活活饿死。还有另外朱由校的另外两个孩子也是从小就夭折了。
所以,天启皇帝一直到死,都没有留下子嗣。而客氏跟魏忠贤就企图从宫外带进怀孕的宫女,假装成天启的遗腹子。不过史书上说,张嫣坚决不同意,僵持很久后,最后终于立了崇祯为帝。
崇祯登基后,客氏就再也不能居留在宫中了。史载,九月初三日离宫的那一天,客氏早早地起床。五更时分,身着哀服,入熹宗灵堂,取熹宗幼时的胎发、痘痂及指甲等物焚化,痛哭而去。两个多月以后,客氏被从私宅中带出,押解到宫中专门处罚宫女的地方浣衣局,严刑审讯。并在浣衣局被活活笞死,挫骨扬灰。
大家看到,史书上的客氏跟魏忠贤一样,形象是很恶劣的。而书中的龄官形象并不差,只是很有性格而已,似乎龄官不大像是客氏。但是,我们也知道,史书上的魏忠贤形象更差,但书中照样把王熙凤写得神采飞扬。可见作者不见得完全按史书形象来描写红楼梦中对应人物的。只要是女孩子,作者都会把她们写得很可爱。
而且我们也知道,后来崇祯朝就是东林党主政了。他们刻意丑化魏忠贤与客氏也不奇怪。史载中记载的客氏谋害后妃皇子的种种恶行,有一些也没有直接证据,是后人推测出来的观点。
那么龄官真的是影射客氏吗?我们来看看书中关于龄官的描写。
首先,龄官进贾府,是因元妃省亲,被采买进府。而我已经分析过了,元妃省亲,大观园建好,影射的是天启帝登基。龄官也恰好这时进府,那这就对上了。客氏就是在天启帝登基后正式走上历史舞台,在皇宫中各种大戏上演。
其次,龄官首度出场,是十八回中为元春省亲唱戏,元妃很喜欢她,叫太监赏了她,“龄官最好,再作两出”,贾蔷要她做《游园》、《惊梦》二出,她因不是本角的戏,不肯做,定要做《相约》、《相骂》。贾蔷扭不过,只好依了她。
既然龄官定要唱《相约》、《相骂》,我们不妨看着这两出戏的出处。这是出自明代人写的《钗钏记》。说的是书生皇甫吟与富家女史碧桃先前有婚约。皇甫吟家道中落,史家便有悔婚之意,欲将女儿改嫁枢密使魏国相。碧桃不愿毁弃婚约,便命丫环云香约皇甫吟于八月十五夜前来史家花园幽会。云香并未见到皇甫吟,只是托其母李氏转达口信。后来种种的阴差阳错,种种波折后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
大家看一下,史碧桃与“皇”甫吟前有婚约后有私情,然后又被指婚“魏”国相。皇甫吟的母亲姓“李”。这个真是太巧合了!客氏就是既和“皇”帝前有哺乳照顾之情,后有男女私情,也同样被指婚“魏”忠贤,而且天启皇帝的皇太后也是姓“李”!
再看《相骂》这出戏,是说碧桃久等不见皇甫家前来迎娶,十分焦急,催丫鬟云香前去问讯。云香见到皇甫吟的母亲李氏。两人因误会,各不相让,大吵一场。实际戏剧表演时,云香毫不客气坐了李氏的椅子,然后又被挤下,两人争抢位置。
同样的,历史上的客氏也是凌驾于后宫,毫不把太后皇太后放在眼里,事实上抢了后宫之主的位置。再看回龄官,她也同样不买元妃的帐呀。三十六回的时候,她就说进宫时,皇妃让她唱戏她还不唱。
第三,为什么龄官这么象林黛玉?我相信这是作者把天启皇帝的某些元素也给影射到龄官身上了。天启与崇祯是两兄弟,当然长得很像!而且天启也极喜欢看戏,他甚至自己亲身上台表演唱戏玩的。
第四,龄官的最重头戏,就是三十回中哭着在花下画蔷。我相信这一段就是影射前面说的,客氏在被赶出皇宫前,在天启的灵堂哭祭天启的那一段记载。
为什么书中反复强调“蔷”字有十八画?因为客氏恰好是十八岁入宫当乳母的。一入宫中就基本上再也没出来。为什么画的是“蔷”字?大家请留意,当时龄官是在花架下,泥土上画的“蔷”,蔷字草花头的下面是“啬”字,再加上“土” 字旁,不就变成“墙”字吗?
所以这就是暗示客氏18岁一入宫墙就没能出来的意思。然后在后面还描写贾蔷用一两八钱银子买了鸟笼,逗龄官开心。这也同样呼应了前面的这个意思。“一两八钱”暗含了18这个数字,鸟笼也跟宫墙有类似的含义。
我们再仔细看看龄官画蔷里面的细节。作者特意指出,龄官画蔷用的是一根“绾头的簪子”。可见这时龄官很可能是批头散发的了。接着还描写下雨了,龄官“头上滴下水来,纱衣裳登时湿了”,还是在反复呼应和暗示龄官头发是披散的。
为什么作者要暗示龄官披头散发呢?其实大家肯定有印象,所有影视剧中的犯妇,全都是披头散发,不准戴发簪的。
在古代,这种情况叫做“退簪”。古代发簪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例如“世代簪缨”。而一个人犯了罪,就不能再戴的了。后妃犯了罪就得“退簪”。周宣王的姜后有一段“退簪劝政”的佳话:说的是周宣王一度沉溺安逸,荒疏了国政,明晓大义的姜后为了规劝丈夫勤政,就退去了发簪和耳坠长跪于永巷,表示自己有罪,周宣王知道王后的心意后感到羞愧,于是开始励精图治,开创了周王室的中兴局面。
我们再接着看。为什么要描写龄官的衣服被雨淋得湿透呢?因为客氏是在“浣衣局”被笞死的呀。
好了,我相信上面的证据已经足以证明龄官就是影射客氏。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解答一下本文最开始提出的关于龄官的两个疑问。
第一,为什么龄官在三十六回后,就再没出现?这当然是对应客氏在崇祯上台后就被赶出皇宫,紧接着两个月后就被笞死。所以龄官的实际结局也应该是先出了贾府,后很快就死了。作者不想写得这么明显和累赘,所以干脆就直接不去说她了。
第二,为什么回目中要用的“椿灵”二字?椿灵,其典故出自《庄子·逍遥游》:“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冥灵的五百,加上大椿的八千,是八千五百岁。
那么请问大家,魏忠贤有个什么称号?没错就是“九千岁”。客氏呢,她可也没落后啊。她自称是“九千岁老太太”的!自古以来,皇帝称万岁,皇子公主后妃等成为千岁。唯一敢自称九千岁的,就只有魏忠贤与客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