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懂无靡宁,静在心不在境
“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懂无靡宁,静在心不在境。”
窃以为明·钱琦《钱公良测语》中的这段话,这种能“静”的心境,当属于“禅”心吧!
记得在南方漂泊的日子里,体验一种生存的意志与生命的坚韧;记得在独居的那个小出租屋的一面粉墙上,用墨色书写的两个粗犷的大字“禅心”——是在我五游南华禅寺之后随兴而发……在那一段日子里,好像生活失去了目标!
失去了目标,生命便了无意义,生活便寡然无味——迷惑、彷徨、痛苦、反诘,最终才指向心灵的挎问:生命的终极意义究竟是什么?!
“认识”一了,是从他的“书”,即书法作品与其对文艺理论独到的见解——《心禅艺境》开始。
朱明,号一了,又署听月斋,甘肃比东人。现供职于《东方艺)杂志,任副主编。如居士自诩:“我=朱明,一了+听月斋。1970年生下来就是农民,到今没有改变个这个身份,因为自己喜欢。一了感言:人生的意义和可能性即在“取”、“舍”之间。我对此语大为认同。因为我在自己的拙诗中也曾这样写道:
“我知道,走在路上,选择:是无法逃避的。
人的一生其实很短,只有春夏秋冬四季。
我怎么能让今天的脚印覆盖昨天的脚印呢?
足迹,应该是崭新的。(《飘泊之魂·影子和我》)”
“一切有生命力的东西皆有禅意,艺术亦然。禅是解决人心灵深处的东西,艺术是心灵的倾诉,性灵的召唤。禅是对人心灵的一种修为与观照,艺术仿佛。禅最终进入的至境便是澄明静寂上下一彻的无所粘滞的大圆智境,艺术的深境无疑亦是功齐造化的无意皆意无法而法的浑然化境。禅予艺术深静、通明的滋养与启智,艺术予禅幽美、旷逸的风神与光华。灿烂的‘艺’赋予‘禅’以形象和生命,‘禅’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总之它是无法被了解的,它只能够被听到;它无法被破解,它只能够被经验”。
这是一了居士对禅与艺术的体验、一种洞彻心灵的参悟!
有人问一了:你信佛吗?
一了回答道:你相信智慧吗?
人又问道:禅是什么?
一了则言:良知之道。
良知之道,一了解析为:涤净遮掩良知的尘垢,激见自性光亮的修行之道。
良知之道,是谓心禅?由一了,我突然又想到另外一个人:一个把艺术与禅糅合、然后剥离,自成一家的散文大家——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居士。
我最喜欢林居士的《佛鼓》、《光之四书》、《黄昏菩提》(菩提系列)《冷月钟笛》等篇什。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将禅的机锋和日常生命体悟血肉相融,读来让人心头怦然而动——如同在万丈红尘的闹市中,突闻透彻心底的森森清音;又如同佛家的哲学情怀醍醐灌顶,令人内心激荡不已……
“世事一场大梦,书香、酒魄、年轻的爱与梦都离得远了,真的是水月一场,空留去想。(《冷月钟笛》)”读到此处时,我不由自主地在书眉上感慨:“十年前的往事,十年后的伤痛。夜夜举杯无措,谁肯与君对眠?”
佛教经典的无和空成全了林清玄与他的散文,这是他散文美学的灵魂支撑。楼肇明先生在评价其作品时由衷地赞道:“林清玄最显著的贡献是将佛教哲学和美学的积极认识论成果移到散文创作中来,借助禅宗的顿悟、空灵,阐述人生的价值与开掘生命底蕴。”
回头再观一了居士的“书”,可以从中领略到“书”者灵魂的脉动。让人感到“墨”色之中或潜蕴、或凸显的冷漠、孤傲、狂放之姿和不羁的余韵 …而他的文字,则相对地亲切了许多、真诚了许多,虽还有一些苦涩、几分孤独、一点另类——书法艺术的另类。
“我深信,一个真正艺术家进入创作深境时,他必然地要逼迫自己进入一种孤寂的凄凉。书道尤为一种寂寞地接近冷酷的心灵秘术……(《心禅艺境·一了日记》)。”
他认为:如果艺术真是将良心向智慧祖露的一种方式,如果书法真是艺术的话,它该是东方最尊贵的艺术!当那“玄而又玄”的“墨”从虚空落纸的一刹那,妙有产生。一切不可描摹的幽玄、空灵、澄明、通透的“灵慧妙心”如水银泄地、一片光明,这种瞬间泄露“天机”、“灵性”的“挥运艺术”该是多么令人尊敬、珍惜。
然而,书法、所谓的“书法家”已堕落成为国民的“大众情人”。这是一了的愤慨!
从书中可以窥到:一了的创作思想与学术观点受到禅的影响十分深远而巨大。他信奉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心性,见性成佛的根本精神。正是如此,他在艺术的道路上,一直主张“身体力行”的勇猛体验。
参禅对于一了而言虽不涵盖烧香磕头、晨担课诵的修为,但于他却是生命中不能剥离的、一种修为心性的最佳方式。
郭子绪先生评价一了的作品时说:“拜观诸作,在书法领域的探索中,亦可谓不遗余力,尤令人感佩的是,他能以独立的人格和智慧,洞识生命,炽明入微,破除迷己逐物的愚蠢,走自己的路……创办《禅艺研究》,弘佛意旨,功在千秋。…然独见‘墨禅公案’一作,如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坠叶如雨,不知其何以冲然而淡,倏然而远也。”
一了在《清澈心境的光——读良宽尊者墨迹》一诗抒怀:
一点一画
无不从佛性自然流出
一色一空
皆能指示心要,妙悟禅机
静视着古德的墨迹
我感到茫茫大造的启示这是一了对良宽尊者的赞叹,其实也正是他的心灵写照与生命之追求!
读《心禅艺境》,并由此引发出许多随想。是因为我一向对于禅抱着一种敬畏的心态。
试着以一颗平常心入世、学习、感悟、创作。这于我同样是一种神圣的生命历验。曾这样自诩:
一个浪漫的散文诗人
思想的唯美者
灵魂的飘泊者
生命的独旅者
这亦是我十数年来的心路历程之真实写照!
我盼望着在不断的修为之中,能够拥有一了一般的“禅心”。
“我愿和一切向往空明纯然的生命之真的朋友一同去追寻与参悟……对于《禅艺研究》的未来我依然充满着勇猛精进之心。
且看脚下!”(朱明《看脚下》)
且看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