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考点 | 法国优质电影的创作历程及其创作特点

一、法国优质电影二战以后,为了鼓励和发展民族电影,法国给与优秀的影片大量的津贴,这些影片的制作周期长,而且大量依靠布景,并请有票房价值的明星演出,称之为“优质电影”,代表作有《中午的星星》等。以拍摄“优质电影”而著称的电影人有马赛尔·卡尔内、让·雷诺阿、雷內·克莱尔、克莱芒等等。这些影片力主从文学名著改编的、台词华丽、舞台味浓重,在画面上讲究布景漂亮,演员耀眼,技术纯熟,深谙商业操作规则,但缺乏电影所特有的艺术内涵。情节陈旧,脱离现实。制片商的墨守成规也造成了“优质电影”剧作的僵化、题材的模式化、导演的平庸、电影语言的匮乏、制作方法的保守。优质电影的日趋保守、僵化遂成为引发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导火线之一。二、法国优质电影的创作特征1950年至1957年是“优质电影”的繁荣期,得到扶持的电影业保证了这些著名导演的创作,然而制片策略的保守也导致了“优质电影”的平庸化,剧作沿用固定套路,题材局限于既定模式,导演手法固守传统、缺乏创新,电影语言大点,表演矫揉造作。曾经拍摄出优秀作品的导演们也拘泥于一贯的创作方式,拍片水平反不如战前。法国“新浪潮”的崛起沉重地打击了“优质电影”,“新浪潮”一代凭借对“优质电影”的有力批判奠定了最初的地位。1.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影片法国优质电影的第一个核心部分是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影片。这一时期产生较大反响的作品有让・德拉诺瓦根据拉法耶特夫人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克莱芙公主》(1961年荣获“法国电影大奖”),让・加布里埃尔・阿尔毕考克根据巴尔扎克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金瞳女郎》,以及根据阿兰・富尼埃( Alain Fournier)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大摩儿》等。从整个趋势上来看,这一时期由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无论在产量还是社会影响上都不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影片。剑侠电影与传统名著改编之间有很多交合,例如,被引入我国的、由奥当-拉哈导演的《基督山伯爵》就既属于名著改编,也属于剑侠电影。2.剑侠电影法国优质电影的第二个部分是当时极受欢迎的一些剑侠电影,在这一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贝尔纳・波尔德里导演的“昂热立克”系列影片,安德烈・阿恩贝尔导演的《狼群的奇迹》,三部“方托玛斯”( Fantomas)系列影片(分别出品于1964年、1965年和1966年),以及年轻导演菲利普・德・布罗卡的《炸药筒》等。
“昂热立克”系列影片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当时系列影片的特点:故事通俗易懂,趣味性、戏剧性强,贴近大众的审美品味,是古典长篇小说的影像呈现。随着电视剧情片的逐步兴起,20世纪60年代末,系列影片在法国逐渐消失。“昂热立克”系列影片根据安娜和塞尔日・戈隆(Anne& Serge golon)的小说《凡尔赛之路》改编围绕着女主人公昂热立克的成长、成熟过程,故事时间跨度近三十年,表现了她坎坷传奇的人生。

参考文献1.当代法国电影史 1959-1980- 祝虹著 - 20112.电影学简明词典- 王志敏,陆嘉宁编著 - 20113.中外影视大辞典- 汪流主编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