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业】郭沫若与鲁迅从来没见过,郭沫若如何写《鲁迅诗稿》序?

郭沫若和鲁迅的关系

30年代,长期是郭鲁齐名
鲁迅身前两人关系并不好,总在争论

郭沫若曾批评鲁迅:封建余孽
鲁迅说郭沫若:才子加流氓
文言文,采用了大量对偶
内容:


鲁迅先生写诗很少
现在存下来大概有几十首
为什么?
与鲁迅的个性、长处、认识有关
鲁迅认为旧体诗到唐朝做绝了,很难再超越
一个人不要把生命浪费在这个上面
鲁迅大量写小说、杂文

鲁迅写诗的原稿书法全部印下来

①臻——达到。②绝唱——一般指诗文创作中成就最高的作品。③犀角烛怪——典出《晋书·温峤传》:峤“旋于武昌,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这里郭老用“犀角烛怪”称赞鲁诗中有些就像犀角烛怪一样,能照出各种妖怪的原形。④拘擎——拘束,施展不开。⑤法度——法则、规范。⑥荟而萃之——“荟”、“萃”,都是指草木繁茂的样子;二字常连用,解作聚集,会集。荟而萃之,就是把它们(这里指鲁诗手迹)收集到一起的意思。⑦宛在——宛,好像;宛在,好像在(面前)。《诗·秦风·兼葭》:“宛在水中央。” ⑧苟——如果。⑨面聆——聆,听;面聆,当面聆听。⑩謦欬(qing kai)——咳嗽,引申为言笑。(11)靡涯——无涯,无尽。

1936年郭沫若为鲁迅写挽联:
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
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
郭沫若撰此联是为了寄托对鲁迅的哀思。
鲁迅曾说过: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上联嵌孔子之名,正切此意
。下联嵌鲁迅之名,与上联词语重复、交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鲁迅对中国文化的空前启后的伟大影响,不是孔子,却胜过孔子。
这只是将名完整地嵌入联中的一个位置,属对联艺术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多用于名胜、题赠、贺婚、谐趣之类,独具魅力。
鲁迅有机地将篆书和隶书统一在一起

《荀子·劝学篇》
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习最方便的就是向你的偶像,你的老师亲近他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
学习最好的途径,就是树立一个榜样,然后反复的去模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