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回顾】写在梅葆玖先生四周年忌日(秋思)

今天是梅葆玖先生逝世四周年的日子,2016年的4月25日,葆玖先生因病去世,至此年年都有纪念活动,或演出、或座谈、或讲座,层出不穷,生生不息,有各大院团组织的,有弟子门生组织的,声势大小不一,水平参差不齐,反正人人都在这一天竭尽所能,生怕落后。今年疫情,现场活动演出是不可能了,网络成了最好的平台和情绪的出口,当然也成就了标榜与显摆。
其实我想说,最好的纪念在心里,活人纪念死者,在家点一支蜡烛,对着遗像鞠个躬,送上一束鲜花,心中默念:您的遗志我来完成,随后行动大于口号,这是真缅怀。可现实中活动大多是由头,活人对死者的纪念,大多是演给活人看的,看我多孝顺,看我多努力,活动过去该吃吃,该喝喝,搂钱的事儿一件没落,正经的事儿一件没干,转过年来,去年的形式再走一遍,京剧还是那个日渐衰弱的京剧,剧场还是那个小巧玲珑的剧场,请问纪念的真正意义在哪!
“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南麒北马关外唐”,数不胜数的老前辈拿玩意儿当命,为自己吃饭,也为后人留饭,更为行业的千秋永续,玩意儿没了,命也就没了,那样的时代,玩意儿连绵不绝,行业兴旺发达。反观现在,政府大手笔一挥,成百上千万就只听了个响啊,艺术上坐吃山空,生活上混吃等死,很多院团、演员的真是写照,我们只看到大院团吃香喝辣了,可谁又看到有人吃糠咽菜的时候。
分享一出梅门弟子李健演出的《贵妃醉酒》,李健是上海同济医院的医生,京剧票友,梅葆玖、张南云两位先生的入室弟子,这出《醉酒》选自2011年“梅韵承芳”李健京剧专场,梅葆玖、张南云两位先生亲授,演出得到了上海京剧院的鼎力支持。这样的票友演出其实是打脸不少专业演员的,最后一句话,多钻研自己的艺术,少扯闲篇,不说为京剧,为自己能吃好这碗饭吧,努力努力。(2020-4-25 秋思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