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关心关心自己的家人”?真正有良心的人从不说这样的混账话!
互联网上似乎从来没有断过坏消息。就像这世界本身从不缺少坏消息一样。
有人出意外了,有人被意外了;有人在伤害别人,有人在被伤害······总之,令人唏嘘的故事从来都不缺少生活的素材。
按照惯例,坏消息下面依旧聚集了泾渭分明的两拨人。一拨在抒发自己的惋惜和同情,一拨则就势冷嘲热讽。
其中最经典的嘲讽句式莫过于:房贷还了吗?房租交了吗?水电续费了吗?有这功夫心疼别人,还不如多关心关心自己的家人!
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记现实而漂亮的铁拳,足够让人消受一阵子的。
一些心理承受力弱的,便只好在如此沉重的当头棒喝中沉默和黯淡下去。
原是我不配了。
毕竟卑微如我,哪有资格关心世界的热闹和悲苦?
人家说得对,干我屁事!
于是我挥一挥衣袖,转身得潇洒又决绝。
有人受苦了?那又怎么样?我自己还是个大冤种呢!
毕竟那么多砖要搬,自个儿心疼自个儿都心疼不过来呢。
不说了,搬砖去。
于是世界瞬间安静,瞬间和谐。
果真······和谐······了吗?
我看并不见得。
毕竟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下一次的苦情大戏,也许我们就不再是幸运的看客,而是悲催的主角——领衔主演那种。
我们在苦难里流干了眼泪,却发现台下只有一群面无表情的看客。他们挥了挥衣袖,离开得洒脱又果决。
此时此刻,我们将情何以堪?
既然不能保证自己永远会是幸运的看客,那么在别人经历磨难的时候,又何妨多一点关切、多一点良善呢?
至于“有这功夫心疼别人,还不如多关心关心自己的家人”这样的混账话,还是趁早收起来吧。
人生艰难,不应该成为漠视他人苦难的借口。
相反,越是经历了苦难,越是应该拥有更广阔深邃的人生视野、更能洞察和感知他人的苦痛。
若非如此,一个人自身的苦难也不配称之为苦难。
我为什么特别反感“有这功夫心疼别人,还不如多关心关心自己的家人”这样的说辞?
因为把这话当成口头禅的,通常不是蠢就是坏,不是low就是欠。理由如下:
1、空口白牙,你怎么知道别人没有关心自己的家人?
关心自己的家人跟关心他人矛盾吗?不矛盾吧?
那我们凭什么不能既关心家人又关心他人呢?
关爱自己的家人,并不代表我们就一定得对别人的苦难置若罔闻。
关心家人互联网可看不到,更没必要让互联网看到。而关心他人,我们却绝对有理由让更多的人看到。
关心家人不需要时刻挂在嘴边,因为实际行动更具有说服力。关心他人则务必要挂在嘴边,因为对于他人来说,这就是最好的行动。
关心家人是私人事件,关心他人则是公共事件,二者能混为一谈?
我关心家人,也关心世界,怎么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人不以冷漠为耻,反倒对热心和关切恶意满满了?
2、过得不好,不代表就要丢弃共情能力与良善之心。
2018年,一男子因为个人生活不顺,在某小学门口伤了3名小学生及一名成人。
2022年,同一个城市,一男子同样为了泄愤残忍地伤害了一名无辜的女孩。
为什么类似的惨剧总在重复上演?
正是因为一些人总是只看到自己的苦难,又或者过分放大了自己的苦难,以致于迁怒无辜之人,看不到他人的苦楚和艰难。
明明众生皆苦,他们眼里却唯有自身。
一个人过得不好,内心有委屈、有愤懑是可以理解的。
但若是由此丢弃了世界,只看得见自我,又或者干脆与世界为敌,那就太可悲了。
要知道,没有任何人是一座孤岛,也没有任何人在独自经受磨难。
我们并不是一个人。
那些千千万万人跟我们一样在生活中挣扎与浮沉的人,他们是我们的同类,而不是石头和草木。
一个有良知的人,在困境中领会得更多的应该是悲悯,而不是刚愎。
他能推己及人,从自身的痛苦和艰难中领悟到他人之苦、他人之难。而不是对他人的苦难视而不见,又或者干脆将自己的苦难凌驾于一切苦难之上。
因为从更为长远和宏观的视角来看,他人和我们其实是一种命运共同体。
个人之苦,往大了看都是人类之苦。而人类之苦,终究会洒落在每个人头上。
《人世间》里,周秉坤姐姐、姐夫出事,母亲闻讯猝然倒下。爸爸、哥哥远在外地自顾不暇,若是没有一帮穷哥们儿的帮忙和关照,他们这个家恐怕早就支离破碎了。
而几个穷哥们儿后来相继遇到很大的难题,若不是周秉坤鼎力相助,他们同样撑不过去。
正是因为在人生的艰难时刻相互扶持、相互怜惜,他们才闯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迎来了生活的峰回路转。
而若是每个人都只专注于自己的难处,对其他人的难处视而不见,那他们大概没有一个人可以安然无恙地活下来。
我们之所以强调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丢弃大世界、大视野,要懂得同情和关心别人的苦难,并不是要求他强行高尚、强行伟大,而是希望他不要丢掉作为一个人的基本温度和良知。
若是我们看到别人的情感、安全、生命遭到威胁和伤害却完全无动于衷,那我们还能算得上是有血有肉的大活人吗?
这样的我们跟鸟兽虫鱼、跟鲁迅先生笔下麻木的看客又有什么区别呢?
更何况共情别人,很多时候其实就是共情我们自己。对别人常怀良善之心,我们也才有可能从他人那里收获良善。
3、关心他人,是释放个人情感、情绪的一种出口。
互联网越是发达,真实的世界越是清冷。
大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持着某种礼貌或疏离。
但在此之前,人类却一直是在密切关联的群体中生存的。离群索居的生活固然有它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却也隐约透着某种遗憾和不安。
毕竟人终究是情感动物,是需要沟通与交流的。
于是在互联网上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便成了人们释放集体情绪的一个出口。
简单点说,就是大家都需要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和感受“人气”、感受真实的人情和温暖。
当我们表达和释放自己对他人的关心时,我们的内心其实也同样得到了慰藉。
它让我们感到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冰冷坚硬,而是始终有热心美好的人与我们相伴。
于是我们在面对自身的困境时,也才能无形中多了一份勇气和力量。
岁月静好,我们自然可以互不相扰。然而岁月撒野的时候,我们的嘶喊与求救却特别需要有人听到。
一个人固然需要有自己的小世界,但也不应忘了自己身处更大的世界,因为那才是我们共同的命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