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家瓦尔特自传——马勒时代的德奥音乐圈》——布鲁诺•瓦尔特 著(1)
这里讲述的人生往事充盈着音乐气息。如果那是我的音乐,我谱写的音乐,那我就决不会去撰写这部书了。一部有声的自传能够满足我的表现欲。然而,我只是奏出了别人的音乐,自己仅仅是个“诠释者”……(“自序”节选)
(第一章节选)
我是在1876年9月15日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出生的屋子是什么样,我现在记不得了。它坐落在梅恩纳大街,靠近亚历山大广场,属于柏林东北部一个人口稠密的贫民区。两岁时,父母搬到了埃尔萨斯街。我最初的童年回忆,可以追溯到这个平淡无奇但相当整洁、邻里和睦的柏林北部街区。它与附近两条丑陋喧闹的交叉路形成鲜明的反差。这两条路给我的印象是阴暗险恶,从街角望去,它们的悠长让人恐惧,却也有令人着迷的地方。人们需要穿过它们和博尔西克车厂才能到达腓特烈大街。腓特烈大街作为南北干线,通向柏林最繁华的菩提树大街,莱比锡人大街,还有更远的美盟广场。当时埃尔萨斯街的居民属于中产阶级下层,他们简单的日用品,在街边小店就可以买到。那个年代,马车是柏林的主要交通工具,它由两匹高头大马拉着,在路上奔跑,车轮的隆隆声伴随着砰砰的金属撞击声。有一路有轨电车穿过埃尔萨斯街,我还记得它尖利、急促、激越的叮当响动。送牛奶的手推车铃声低沉、缓慢、温和,小贩们推着鲜菜和马铃薯穿过街道,粗声大气地叫卖着,破烂商们有节奏地喊着:“破布,烂骨头,废纸,旧鞋!”它们依然萦绕在我耳畔,构成了柏林街头不和谐交响曲的主旋律。……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6出版 王崇刚 译 孙红杰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