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表达的逻辑-第一章
最近刷逼乎的时候看到了一些关于如何提高思考和表达的逻辑,很多回答里面推荐了金字塔原理这本书,所以就找来看看,然后学习以下做下笔记。
文章分为四篇
1、表达的逻辑
2、思考的逻辑
3、解决问题的逻辑
4、演示的逻辑
第1篇 表达的逻辑
本篇目的:
1、了解如何将要表达的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
2、检查你的思想的有效性、一致性和完整性
3、发现遗漏的思想、创造性地拓展自己的思路。
对受众(包括读者、听众、观众或学员)来说,最容易理解的顺序
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
持的思想。
主要思想总是从次要思想中概括总结得出。形成金字塔结构
一个总的思想统领多组思想。
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
纵向:任何一个层次的思想都是对其下一个层次的思想的总结
横向:多个思想因共同组成同一个逻辑推理过程而被并列在一起。
如何组织
总的原则:先从金字塔的最顶端开始,沿各个分支向下展开。
首先表达的主要思想会使受众对表达者的观点产生某种疑问,而下一层次的思想将回答这些疑问。通过
不断进行疑问-回答式的对话,受众就可以了解文章中的全部思想。
提问1:如何获取受众的疑问?(通过换位思考?通过解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只有用某种方式将思想表达出来——说出来或者写下来,我们才能够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思想。要理清自己的思想也需要用到金字塔结构。
问题1、为什么受众最容易理解和记住金字塔结构
大脑会自动将信息归纳到金字塔结构的各个部分,便于理解和记忆(大脑能记住的东西有限,所以需要归纳)
金字塔结构帮助大脑归纳总结,所以更容易理解
问题2、组成金字塔的子结构之间如何互相关联
纵向:任何一个层次的思想都是对其下一个层次的思想的总结
横向:多个思想因共同组成同一个逻辑推理过程而被并列在一起。
问题3、如何利用金字塔结构梳理需要写入文章的思想
梳理的时候,自下而上思考
写作的时候,自上而下,结论先行
问题4、如何为这些思想确定清晰的关系
第1章、为什么要采用金字塔结构
提问1:什么是金字塔结构?
将关联的观点不断的归纳总结,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金字塔。金字塔上层是对下层的总结归纳,下层是对上层提供支撑
提问2:为什么要采用金字塔结构?
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
大脑会自动将信息归纳到金字塔结构的各个部分,便于理解和记忆(大脑能记住的东西有限,所以需要归纳)
遵循这个基本规律才能让受众更好的理解观点
提问3:如何使用金字塔结构?
整理观点的时候
自下而上思考
归类分组,找出逻辑关系,抽象概括。自下而上形成金字塔。
分类的作用不止是分组,还需要提高一个抽象层
为什么要自下而上形成金字塔
研究发现:当大脑发现需要处理的项目超过4个或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类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记忆。
大脑能记忆的事物有限,正常的极限是7个事物,合适的是3个,最容易的是1个。
所以我们需要抽象分组,减少记忆的内容。然后通过上层内容提示下层,达到记忆所有事物的目的。
阐述表达的时候
自上而下,结论先行
先提出总的概念,再列出具体项目,即自上而下地呈现思想。
为什么自上而下的呈现思想?
如果你不预先明白地告诉他们这种逻辑关系,而只是一句句地表达思想,受众就会自发地从中寻找共
同点,将你表达的思想归类组合,以便了解各组思想的意义。
这种情况就会增加理解难度并导致歧义,因为每个人想法不同。
读者思维能力有限,一部分用于识别和解读词语,一部分用于找出思想之间的关系。
自上而下的呈现思想,减少了作者用于找出联系的时间,也就更容易理解。
如何使用金字塔编写文章?
你需要不断地对思想进行归类和概括,直到没有可与之关联的思想
可以继续概括,因此每一篇文章的结构必定只支持一个思想,即概括了
各组思想的单一思想。
你可以通过检查各项思想是否通过金字塔结构相互关联,从而确定
是否正确地构建了文章的结构。
文章中的思想必须符合以下规则:
1. 纵向:文章中任一层次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2. 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如何检查?是否能够用单一名词表示该组的所有思想。
3. 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组织思想基本上只有4种逻辑顺序:
•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 时间(步骤)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 结构(空间)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 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