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医虫药 揭开人体另一套运行系统》第二章 人体的调节与失衡
第二章 人体的调节与失衡
4、中西合璧,窥探到人体的另一套系统
带着这些疑问,我继续探索相关理论,在一次无意间,我翻看到了一个国外的短视频。里面谈到了一个微生物钙化的内容,一个国外的研究团队在研究每种结石和钙化的组织后,发现这些人体钙化组织中99%都存在着一些微生物真菌。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发现导致结石和钙化的原因,究其根本,就是微生物在受到外界刺激时所自发的钙化行为。
也就是说,那些钙化并不是人体自己的细胞组织发生了钙化,而是各种微生物自己把自己用钙化层保护起来,以躲避抗生素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无法识别并消除这些钙化后的微生物,因为钙质是人体常见的微量元素,免疫细胞不会吞噬它。同时抗生素也无法杀死它,还会继续加持微生物的钙化行为。
看到这里,我就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我开始在脑海里进行了一个假设,如果中医理论中的人体“风与痰”,就是被免疫细胞包裹住的微生物钙化,很多现象就可以解释了。
因为有伤寒论的底子,所以在很早以前,对于中医所说的“风邪”,我就常常会对应到一些病毒和细菌。但是对于微生物钙化这个过程,的确是一个新的思路。当这个现象被揭示后,痰饮的形成过程和身体调理的用药方式和原理就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再回头看《神农本草经》里面对于蜈蚣的描述,也许,古人对于身体里的“鬼物、老精、温疟,三虫”,就是指微生物钙化后,对身体神经组织的影响。现代医学的确发现,当微生物钙化后形成痰饮附着在了中枢神经的话,就会对人体的意识和性格产生影响。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对于微生物的认知和研究都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西医看到了微生物,但是对它却没什么更好的处理方式。中医虽然看不到微生物,但是从2000多年前就已经探索到了可以干预到微生物的药物和基础理论模型。
当现代,两种医学碰撞在一起之后,一个更加完善的理论模型就浮出了水面,同时也让我窥探到了人体另一套系统。
5、微生物菌群,一个不属于人体组织的人体系统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一种时代标识非常强的健康知识体系,那就是细菌是一种人体不需要的生物体,在牙齿里滋生就会长蛀牙,在皮肤上就会导致各种皮肤疾病,在肠道里就会让肠道发炎拉肚子,在肺部就会引发肺部感染……总之,细菌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应生活在人体的一种生物。
直到现在,给小孩子的书本上依然是这种调调,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医学血泪发展,我们已经不得不去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人体微生物菌群是不属于人体的组织,但又是人体必须建立以及不能不面对的人体系统。
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微生物比人类早十几亿年就开始繁衍,逐步才有了生物种类繁茂的现状。而当人类演化出的那一刻,微生物早已经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水中、土壤中、空气中、食物中、亲朋好友,我们身边的一切都被各式各样的微生物所围绕。除了无菌实验室那种寸草不生的环境,我们根本无法完全消除微生物。
这些事实对某些洁癖的人来说简直是一种灾难,但当我们恐惧微生物的时候,其实理性的回顾自己一生的疾病史就可以看出。我们即使接触了如此多的微生物,我们的身体并没有每天都生病,这就是因为人体的微生物菌群不在乎多少,而在乎是否相互平衡。
就好像那肮脏的恒河水一样,充斥着无数的微生物菌群,但是人们喝过之后却能够治疗霍乱这种严重的细菌感染疾病。就是因为恒河水里的一些微生物恰好可以平衡导致霍乱的病菌,从而使得菌群数量得以平衡,让人体恢复健康。
那人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建立起了这种微生物菌群了呢?
其实只有婴儿在母体中的时候,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全部通过脐带直接运送到体内,消化系统的上端和下端都泡在羊水中,那时是无菌状态。从婴儿出生时,母亲的阴道中的细菌开始对婴儿进行第一波占领和殖民,出生后空气中的微生物开始第二波占领,母乳和饮食中的微生物开始第三波占领。
微生物入侵肠道的方式可以通过口腔实现从上到下的入侵,也可以通过肛门从下朝上入侵,毕竟婴儿刚出生时上端和下端都未设置“路障”,微生物还是比较容易入侵,随着婴儿长大,胃成熟后胃酸分泌,这里就是很多微生物的“葬身地”,同时婴儿的肛门括约肌也可以很好的控制排便,不像之前那样随便拉,到此外界微生物通过上端和下端入侵消化系统的路径被封死,这个时候儿童的肠道微生物也就稳定下来了。
接下来就是肠道微生物群落的衰减了,人类日常摄入的饮食和药物会对肠道微生物群落进行修饰,增加某些微生物的比例,减少某些微生物的比例,或者对某些微生物进行灭族,但终究这些从婴儿时期获得的微生物会伴随你一生,直到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天。
6、从纯阳之体到阴阳不调,再到纯阳之体
讲到这里,我就特别再插入一条冷知识。在道教修仙的典籍里时长会提到一个词汇来形容婴儿,他们管婴儿叫做“纯阳之体”。很多中医界的前辈们,也将这个理念运用到了儿童用药的法则中,他们觉得儿童就是阳气旺盛,所以用药上面就要以滋阴为主。
但是根据这么多年的临床效果来看,并没有觉得滋阴这种用药方式能好到哪里去。当我们发现了人体的另一套系统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中医或者说岐黄医学所讲述的“阴平阳秘”和“阴阳不调”也许值得就是人体自身组织和微生物菌群之间的关系。当我把人体免疫系统和组织运行的状态归类为“阳”,把微生物菌群平衡状态归类为“阴”,把中医常用的“阳实”、“阴虚”、“阳虚”、“阴实”,就完全可以进行对位应用。
“阳实”就是免疫力和器官组织亢奋,“阴虚”就是微生物菌群中某种菌群的降低导致平衡被打破,“阳虚”就是免疫力和器官组织活力降低,“阴实”就是微生物菌群钙化形成痰饮肿块。
道教所提倡的修行,就是通过各种良性干预,将人体的微生物菌群平衡,“阴”得以“平”,而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器官组织得以正常紧密的运行,“阳”得以“秘”。最后一个存在于理想国度的终极自愈目标,就是再度回到“纯阳之体”的状态。微生物菌群完美平衡,并融合进人体的紧密运行中,让人复归于婴儿般的状态。
7、身体里的“牢笼”、“碉堡”、“战区”
最初在学习伤寒论时,也会形成一个概念,就是“百病生于痰”,中医所描述的痰可以说是人体免疫系统给不听管教的微生物制造的牢笼,其定义远比我们从嗓子里咳出来的痰液的定义要广泛。所有身体组织在受到外界物质伤害时都会从淋巴系统中调取免疫细胞去抵御外敌,将有害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就需要部分细胞形成粘液去包裹这些物质。
在新的病毒和真菌细菌等微生物进入身体后,身体免疫细胞会逐层对其进行筛查,一开始是巨噬细胞的吞噬,然后是T细胞和B细胞,然后是记忆B细胞和效应B细胞,这个过程其实非常有趣。记忆B细胞和效应B细胞就犹如在身体寻找打开病毒的保护密码一样,伴随着这个流程的深入,人体也会在免疫细胞活跃的过程中发烧。所以人体的发烧是一个免疫系统强烈活动的附属产物。
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发生,就是免疫细胞的作用过程中,身体由于错误的饮食和药物干预,导致免疫过程受阻。这时身体的免疫细胞由于力量不足,或在错误的信号引导下,不得已需要停止完整的免疫过程。
这时免疫细胞会释放粘液细胞,将这些无法排出体外的病毒和微生物用痰液包裹住,形成一个短期的牢笼。只有在身体重新调整好后,身体会再次调动能量,打开这些痰包,集中火力去排出那些外侵者。
这就是我在学习经方的时候形成的一个身体认知模型,本来我认为这是非常完备的自愈模型了,只要不过多干预身体的自愈,关键时刻帮一下免疫系统,那么就可以完美排出身体的各种毒素。
但如今,在看到了微生物的钙化的现象后,我发现微生物自己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碉堡,而这些碉堡是你身体自愈过程中无法靠免疫细胞去自我调节的顽固地带。说白了就是他们不归人体免疫系统管,这些微生物只把人体当成是自己的活动领域,不接受人体的生物指令,只看环境是否符合自己的生存条件。
当免疫细胞的牢笼和微生物自身的碉堡结合后,人体就形成了一个更加窘迫的局面,由于没有进行有效疏导,错误理解了人体的免疫过程和微生物平衡原理。很多小问题积累成大问题,免疫细胞的牢笼包裹住微生物的堡垒,在错误的用药环境下,双方相互加持彼此的抵抗力。最终形成了肥胖、结节、顽固性炎症、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而要想破解这些战场,我们现在的常用医疗手段已经不堪重用,为了更好得引导身体的自愈,我们需要首先回顾这些战区是如何形成和扩大的。
8、共生家园变成了敌对战场
为了让大家更加直观的了解到身体的战场形成过程,我就模拟一个常见的爱心妈妈案例。这个妈妈非常爱护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她就心痛。于是为了孩子的健康,她买了一些能够抵御病毒和细菌入侵的清洁用品,每天叮咛孩子要保持自己的干净整洁,防止被病毒和细菌侵害。
此时孩子身上的微生物菌群就不如其他“散养”式孩子身上的菌群那么稳固,无法随着环境的变化去灵活调整各自的比例。那么这个精细圈养的孩子遇到了不可避免的环境突变时,就会显得比散养式孩子适应性差很多,出汗多了不舒服,冷了不舒服,热了不舒服,吃多了不舒服,吹风了不舒服。如此一来,他的免疫力需要吸纳更多的微生物去平衡自身的菌群,而这种吸纳的方式就是通过一场完美的病毒及微生物的筛选过程,让身体加载更多的平衡软件,在这个过程里,这个孩子就会出现发烧的迹象。
这里大家有可能觉得就有点绕了,因为短短两句话,我相当于重构了一个人体生病的核心诉求,也就是,人体的一些发烧感冒,就是身体调整各种微生物菌群的平衡的。
原来各种病毒和微生物在进入人体时的过程,有点类似于一个国家的安检入境,人体的免疫系统就像是安检人员,需要对各个想进入人体的外来生物进行筛选,好的就保留,不需要的就抵御在外部,遇到强悍的外来者还要使用请君入瓮的手段,通过更加复杂的手段来安抚。
这就是为什么人体的DNA中几乎50%左右的链条都是病毒的逆转录基因,这些逆转录基因就是人体在多年的演变中,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变化,储存的基因信息。当一种新的病毒出现后,人体的免疫细胞就是靠着这些逆转录基因所产生的基因蛋白去调节免疫细胞的调节机制的。
人体通过一场发烧,去平衡自身的微生物菌群,新进入的微生物在通过免疫系统的完整教导后,成为了人体的新成员,与人体共生。这就有点像人体的自身的器官组织就是一台刚出厂的新手机,而各种微生物就是安装在这步手机的app,一些基础微生物是母亲和基因中延续的,而随着环境的变化,手机还需要安装更多的app去适应环境。
而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爱心的妈妈看到自己的宝贝孩子发烧超过了38°了,直接开启了狂暴忧虑模式,去吃退烧药,打点滴退烧。最终孩子的温度降了下来,妈妈也恢复了平静,心里还在自我满足,认为自己做了一个好妈妈,“及时解决了孩子的痛苦,阻止了悲剧的进一步扩大”。
而此时最痛苦的其实是孩子的免疫系统,本来是一个标准化流程,怎么样7天好好休息也就好了。但是突然被抗生素干扰,免疫力受到损伤,微生物真菌也进行了钙化。在“病愈”后的几天里,身体免疫力一步步重整旗鼓,收拾残局,不光要修复自身,还要在微生物钙化的位置布置防线,随时防止微生物松开钙化后过度繁衍。终于在7天后,身体各器官组织回复正常了,免疫系统准备把身体里的牢笼打开,继续完成这个“安装”过程。此时这个孩子又开启了发烧模式,而爱心妈妈又一次开启狂暴忧虑模式,又一次退烧药和点滴的完美干预,免疫力搭建的牢笼更大而微生物的碉堡也加大。
而后就是更加复杂的免疫系统和微生物菌群失衡,而牢笼和碉堡还都可能继续深化,原有的碉堡没有消除,而新的碉堡又再形成。此时在孩子的本身素质的影响下,在加上牢笼和碉堡的位置不同,身体会有不同的走向,这就是各种中医所说的亚健康体质的形成。人体也就在不断的疾病与亚健康状态下徘徊,免疫力会逐步的扭曲原本的运行轨迹,而微生物钙化也会堵塞身体器官的正常运行状态,人体就在现有医学的干预体系下直到迎接重大疾病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