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与幸福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全国关注,热议众多。高考是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真要探讨的话,恐怕几天几夜都说不完。我今天也小小的蹭一下这个热度。先分享三首古诗,都是关于父母对子女期望的。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是亘古不变的现象。 1. 不求金玉重重贵 但愿儿孙个个贤。《增广贤文》 2.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洗儿戏作》北宋:苏轼 3.立志欲坚锐,成功在久不在速。《论治体札子》张孝祥 还有《朱子家训》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教子之方。例如:读书志在圣贤,徒非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从这些先贤们的思想中,我们还是能够受到些启发。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科第/高考的目的是什么?现在大部人的想法恐怕都差不多。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有个好前程,过上幸福的生活,光宗耀祖。为此不惜众多代价来培养孩子,想方设法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从幼儿园开始,就卷起来了,一直卷到高考结束。但是名校、好专业就那些,注定大部分学生只能进入普通高校,学着所谓的“冷门”专业,上了大学之后马上又面临着考研、找工作的问题,于是很多人又迷茫了。工作几年之后,结婚生子又摆上日程了,然后又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这个大家做父母的都知道,我就不啰嗦了。试想:在这种人生节奏的牵引下,我们真正幸福的时间又有多少了?即使有,也是短暂的吧。 换个角度想,如果我们甘于平凡,过平凡的生活,对子女的期望值降低一点。压力会不会小一点呢?“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这句话真没错的,理解到了,悟到了,我们的心理压力会小很多,思想负担也小很多,幸福感也许就多起来了吧! 举个真实的例子:有一对父母,养了五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最小),共六个孩子。父亲在大城市里做保安,母亲在老家乡下种了将近20亩田地,且要照顾最小的两个孩子的饮食起居。数学好的人算一下他俩年收入大概就知道了。但现实情况是他们的大女儿现在读研究生,二女三女读大学,四女高中,五女初中,最小的儿子也快上初中了。当我知道这个情况之后,我深深的震撼了,这是怎么做到的? 有人问过保安父亲,你有压力吗?得到的回答是有一点,但是还好,没什么大不了的。后来说几个孩子的花费很低,从来没有额外花钱请辅导,学什么的。这么一说,我似乎明白了一些。反观现在很多家庭(包括我自己),养一个两个孩子,因为要所谓的“培养”,把自己累的死去活来的,还容易产生焦虑。真是郁闷不已! 现在很多人求“道”,我认为应该去农村、农民、工人那里去找。农民伯伯春耕夏锄秋收冬藏,哪一刻不需要遵循天道?二十四节气,我们是在书本上知道的,他们是每天在田地里挖出来。“随风耕锄收地利,他时饱暖谢苍天。”他们是真懂“道”,真遵循“道”的一批人。否则会颗粒无收啊!而恰恰他们又是最平凡的一个群体。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