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GO考察】蓝书视角之谜·解答篇
前言
老话说“高手在民间”,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次我就遇到了一位。不过这位朋友并不愿透露姓名与ID,为了方便各位理解,我决定后面称呼他为“L”。
我会收到各种类型的私信,有吐槽的,也有提问的。这两种还算好办,比较难办的就是一些自带观点来讨论的,其中不乏过于离谱的,还自来熟,让你无所适从。
这次起初也差点被我无视,万幸我很快反应过来了(其实很多考察也都是谈笑间突然察觉到不对劲的模式),对话继续,也终于有了之后的一些讨论。
不过一部分话题放到以后再谈吧,这次我们只讨论L君提出的一种假设:
【蓝书君视角之谜的一种解答】

蓝书视角之谜·解答篇
L君提出一种假设:
【既然迦勒底亚斯是天球,那么天球使用“天动说”也无可厚非?】

在大航海时代前,在人类发现地球是球形之前,与【地心说】匹配的还有【地平说】

实际上【蓝书世界可能是地平说】在21年4月我们就讨论过了。但是碍于一些认知问题当时并没有继续。

注1:21年4月时和现在得知的信息不同。现在已基本确定蓝书世界在事件顺序上早于泛人类史白纸化,并且是蓝书世界的白纸化覆盖到泛人类史地球。
很多时候当我们听到【地平说】,会下意识的想到【长方形的平面世界地图】

但实际上【地平说的世界地图,地形更多是圆的】

地平论者认为大地是大地静止不动的, 大地的形状,是一个圆盘。大地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围绕大地转动。大地的中心是北极,没有南极。大地的四周边缘,围绕着很高的冰墙。
地平论者是不承认有南极洲的存在的,所谓的南极就是包围在五大洲四大洋外围的冰雪高原。北极其实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
这种圆形地图与长方形地图最大的区别在于【会导致蓝书路线会发生扭曲】。
如果单纯用长方形地图去描述蓝书从澳洲去往北美的路线,会是【一条穿越太平洋的直线】
而如果是这种圆饼型平面地图,这条路线就可以变成这样:

【假如蓝书从澳洲“西部”出发,路线就会变得更接近亚洲】
【这种路线下,俄罗斯,北欧,中国,印度所代表的方向就会变得微妙起来】

想象一下,蓝书君一路从澳洲骑车到北美,他的“左侧”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天空的变化】。
这里的顺序当然就是叙诡了,剧情里按照攻略异闻带的顺序说【俄罗斯,北欧,中国,印度】。但实际上对于蓝书来说,可能是【印度,中国,俄罗斯,北欧】这样的顺序。
至于为何是【天空的变化】,以及【和以前看到的天空不一样】也好解释。
因为是白纸化的平面的世界,就不会存在真实地球上因为地球弧度而造成的地平线,理论上可以看得更远。
在通古斯活动里,老福曾提到【发生在通古斯的爆炸光辉,其光芒在应该也看得到】

【所以,在地平说的世界,从澳洲到北美的路线上,如果“左侧”的远处天空不断闪现光芒,那确实会让人察觉到不对劲】
【和以前看到的天空不一样】则可以理解为【蓝书曾经走过相似的路线或者说注意过那几个区域的天空(超忆症的话,或许能够从天空距离判断远近来确定地域)】
注2:蓝书世界的“天动说+地平说”很可能从一开始运作就是这样的,而非大灾变之后才变成地平说。至于为什么天动说的世界能够成立,因为蓝书世界本来就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类似于2.6的【妖精历】,所以可以允许一些乱来的事情。
至于【确定地域】这一问题,L君认为【100年后的世界格局或许有所不同】
换句话说比如又发生了世界大战,或者其他自然灾害,但【四大区域在100年仍然存在】
甚至于基于这一假设,L君还提出【或许蓝书已经不是普通的人类而变成了《钢之大陆》中的“人类种”】
人类种"【Liner】
生活在钢之大地的人类。是原来的人类保持其原有形态,为对应世界而进化了的物种。
准确地说,他们也属于亚丽。
虽然适应现在的环境生活,但不具备超越人类机能的能力。
为了重现过去的文明社会而形成了国家。与亚丽百种为互不侵犯状态。
毕竟能够在白纸化末世还能独自旅行那么远,还能从废墟收集物资,就算食物见底仍然能坚持到51区地下,这本身就不像是泛人类史的普通人类的强度了。
(以前提到过的lofer大佬也吐槽过蓝书大概率不是普通人类)
FSF里宝石翁也曾说过“100年后的人类或许可以与ORT一战”。
另外还有一点可能是叙诡的地方。
确实,文本中蓝书君提到了“地球”的叫法。但从大卫·布鲁布克这种名字来说,蓝书君很可能是【不使用汉字】的人。
简单来说,假设蓝书君是美国人或者英国人,那他心中的“地球”就是Earth。
中文或者日文会使用汉字“地球”,但这就容易误导让人产生“世界是球形”这种想法。
Earth就没有“世界是球形”这一误导。
就是说从蓝书的角度他可能在文中从来没有提过“地球”这一概念。
又或者就算是地平说的世界,但地表可以是一个平面,大气形成一个球体笼罩圆饼型地表所以称为地球。总之天动说+地平说的设定是可以成立的。

结尾
关于蓝书君视角问题的讨论,暂时就到这里了。
其实我与L君后续也有在讨论,不过由于话题的超展开,就不在这次讲了。
后来我也大致明白了L君和我讨论的原因:听上去他的考察也遇到了矛盾,所以来找我交流。
我想说的是,如果考察遇到矛盾,其实可能是【前提出错】,那么就要审视一下自己提出的假设是否有问题,甚至于反转自己的思考,在推翻自己假设的情况下思考(就像我在短暂思考之后放弃了思考内凹地球假说,接受了L君的建议并开始讨论)
钻头也好,墨丘利也好,L君也好,或许每个人都只是找到了正确的碎片和错误的碎片。
也许真正的答案,需要把大家考察正确的部分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