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峰脚下寻尼|S422夜话

阅 前 提 示 :感谢一位用户的提醒!为避免某些人私自进入场站拆件,本文除封面外无可提供信息的配图。所有足够具体的地名均为虚构。

去杜家坎,遇到某位,询问,说上地柴尼好像在B地?
听到这个消息,我决定立即前往B地一试;
尽管单程就要两个多小时,但我知道这与前辈们的探访之旅比起来只是轻如鸿毛。
“我没去过,听别人说的。那就去一趟呗,反正也不远。”
于是,左拐右弯,还被导航坑,走了好几个涵洞;最终绕过疑惑的工地,找到了Y站的进站口。是很渴了,偏偏自动售货机还坏了。。坐了个全程,没想到一路上人并不多,我暗自庆幸。看了眼卫星图,我们正一头扎进大山的皱褶中,这很难不让人想起初中地理课本的插图。
一出站,不远处连绵层叠的山峦便犹如倾倒般扑至眼前;但它又是静的,随机游走的一两片云正慢悠悠从露出金子的山顶轮廓上浮过,气势之大,却又波澜不惊。山那边的浮光跃金仿佛要漫出来,一大束丁达尔效应产生的光珠斜射向面前,把史诗的吼叫展现。
附近有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生活区。人不少,令我惊讶。终于由于共享单车还车点过于变态,我还是叹口气步行前往。
看似没路了,但还有。不过越往前走,群峰的压迫感就越强,直逼头顶。这一带路边种植的是杨树。开采的大块石砖,逐渐上世纪化的房屋,越走越窄的磨的发亮的灰黑色柏油路,和那越来越高大的山。这一切在那个普通的2月中下旬的冬末初春的京西黄昏,朝圣的旅途上。
一路走到山脚下。直到隔着(刷白石灰不久,一会儿将要把我的羽绒服弄脏的)栏杆,她们的模样再次出现在我的眼前。此刻,我心情的震撼程度就像第一次爬上雷达峰,透过指缝仰望落日。那样摄人心魂的历史厚重感和苍桑。
那位也没去过,听别人说的。那是我听到的。但现在,真的,!果真就在这里。是上地那一批柴尼!昔日的光辉早已不再,可此时太阳与山峦创造的至高光影却赋予她们最耀眼的功勋。20854左前轮后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掉了一层漆皮,Fe2O3和Fe3O4混合的铁锈令人流泪并大叫*。(*算巴败行为了,其实并没有)
这里的GV粗略小计至少有6辆,后面被遮挡的我也无能为力拍到。毕竟,
“是不是车队的?……”“可以,就站外面拍,别进去。”
解释来意后,保安允许在场外拍摄,已经很是理解了。来回走了几程,已经拍完了所有能及的视角,恋恋不舍地离开。回程路上,我不断回首,也不断将目光投在石板,大风,枯枝,大山上。夕日欲颓,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冬末初春的黄昏。
这大概是我最后一次看到这些老友了,
晚安,柴尼。这或是你们的日落。

——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脑袋里涌出一堆话,最终约于2.19 18:24,16号线342Tc1,右侧座除有需要人士专座第一个座位,万泉河桥至苏州桥区间内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