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分享:如何拥有学习驱动力
要解释人的行为,先要解释他的动机。 其一,说起学习动力的话题,我们马上就能联想到一些不美好的回忆。 “因为小时候没吃过苦,所以你没有动力学习!” “学习能有多难?比挑担子难?比下地务农难?” “要是遇到不懂的地方,我连夜不睡觉都要学清楚弄明白!” 这些话真的是从小听到大。 父母总是用“我小时候吃过的苦比你吃过的盐还多”来解释为什么要努力学习的动机,这只会让我们对学习更加排斥。 其二,在小学阶段,家长会全方位督促我们学习。事事都帮我们打理好,啥都不用干,只需要一门心思学习就行。 到了初中的时候,学习环境开始复杂,这时候有很多同学就会突然间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小学的时候门门能拿双百分,到了初中成绩跨过及格线都是勉强。 又或者是在家里强力督促下勉强考上大学,一旦离开父母的监管,就开始放纵自我,从大一就开始堕落。 那,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习的驱动力吗? 当我们不需要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而去读书,也不需要为了别人的期望去读书的时候,为什么我们的学习动力就好像从未出现过一样,突然就消失? 又或者每天刚想有一个念头:我想要去学习,我想要改变。转眼间,就发现自己的学习驱动力如同泡沫一般消失。仿佛昨天的信誓旦旦,只是一个宏大的愿景美丽的梦。 说白了,这一切都是没有将学习和愿望联系起来,没有建立起学习的自我驱动力。 当你打开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相信大家都是想真心想要学习的。 我不清楚大家学习的动机为何,那我先说一下我最近的经历。 到这篇文章发布为止,我今年按照每次阅读大概30分钟左右,阅坚持阅读了128天,读过17本书。而研究时间最长、不停反复咀嚼阅读的书是《情绪之书》,排名第二的是《小说骨架》。
从我的阅读偏好不难看出,我学习目的为了把小说写得更好。 当年初目标定下来之后,我就在不断地寻找关于写小说的相关资料。摸索、学习、模仿、练习,尝试验证如何精进写小说能力的方法。 像我这样上了班,离开校园很多年还能坚持读书,我是如何让枯燥的阅读变成学习的动力? 一是设立愿望目标,二是审视实现愿望的方法方式。 人对一件事的态度,取决于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和对这件事的掌控感。 如果一个人对学习有自信,而且能在学习中得到乐趣、价值,并且认为自己从学习中得到的比付出的更多,那么这个人对学习的态度就是积极的,就能产生自驱力;如果缺失其中任何一个因素,这个人都无法产生自驱力,反映出来就是对学习的消极态度。 如果只是简单地下结论:“校园里知识出来工作之后90%都没有用。”可见抱有这种观点的人,起码在校园内的学习态度是不积极、毫无章法。 回头去看,我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迷茫的点在于没有自信掌握学习,所以我想走另外一道路去逃避学习。出社会之后,才发现到哪怕你出来工作,学习也是终身的。甚至离开校园后反而需要学习的东西会更多,需要补注学习的过程和知识的收获。 规划好目标,会在根本上影响人对一件事的态度和动力。 学习就是无人关注的时候,依然在默默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