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虫谷》大结局,李晨版张赢川登场,为什么有人大呼要弃剧?
《云南虫谷》终于是收官了,实话实说这个大结局多少有些不咸不淡的,让人觉着甚是索然无味。非要说看点的话,恐怕非李晨饰演的张赢川莫属了,为此不少网友表示不打算继续追《昆仑神宫》了。

可能有人会不解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在个人看来,原因不外乎这么两点。
当代演员的困扰以及所要面对的诱惑
其一,正如冯小刚所说,演员不适合长期抛头露面。这是因为演员如果总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那么就会在大众心目中留下相对比较固定的印象,不利于角色的塑造。

例如孙红雷,《潜伏》应该是其演技的巅峰了,后来加盟了综艺节目《极限挑战》。不可否认《极限挑战》巩固且提升了孙红雷的人气,但困扰是“颜王”、“孙漂亮”的形象也过于深入人心了。于是在《扫黑风暴》播出之后,不少观众都表示孙红雷的表演很容易让人跳戏,联想到其在《极限挑战》中的形象。

孙红雷尚且如此,李晨就更不用提了。演技虽然在线,但也的确是时运不济,始终没能遇到可以让自己一炮而红的角色。之所以能够家喻户晓,完全是因为加入了跑男,如今已经到了看到李晨就会想起跑男的地步了。这种成名方式对于李晨来说,实际上是有利有弊的,利的方面自然是名气大了。弊的方面与孙红雷如出一辙,不论演什么、演得如何,在观众眼中都是那个“大黑牛”。

当然了,也得承认现在的演员的确不如以前敬业了。以前的演员为了演好一个角色,不惜去体验几个月的生活,现在能体验生活一周就得被夸上天了。何况大多数时候压根儿就不会去体验生活,有体验生活的时间,还不如接个通告赚点快钱来得实在。久而久之,戏的质量也就越来越差了,老演员凭经验去演、年轻演员凭想象去演。

加之当下粉丝文化盛行,即便演员演得再差,也会有粉丝来捧场。在这样大环境下,不要说年轻演员有恃无恐了,连相当一部分老演员也被逐渐同化了。这并不奇怪,看到别人赚得盆满钵满,有几个人能不眼红呢?
优点或缺点被无限放大
其二,“晕轮效应”日趋明显,娱乐市场呈现出一种立场大于是非的趋势。所谓“晕轮效应”是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说白了在主观上无限放大了一个人的优点或者缺点,从而导致无法做出客观的判断。
说起李晨的“黑料”,暂时来看的话,无非就是两个。

一个是“插D教”事件,但提起“插D教”事件的话,大部分人第一个想到的其实是杜淳。不过通过去年的《追光吧!哥哥》,大家可以看到印小天和杜淳已经和解了,“插D教”事件也算是从此烟消云散了。至于李晨,可能不少人压根儿就不知道其也参与其中了,而且严格意义上这件事也算不上是人品有问题。现在回头来看,属于典型的盲目跟风,更多是一种不成熟、不理智的表现。

另一个则跟范冰冰有关,在范冰冰东窗事发后,没过多久李晨就与范冰冰分手了。尽管两人是和平分手的,但李晨还是因此被贴上了“渣男”的标签。在支持范冰冰的人看来,当时的李晨应该与范冰冰携手共渡难关,甚至在经济上支援范冰冰。唯有这样,才能说明李晨是一个好男人,否则就是落井下石。

说实话当看到这些言论之后,个人还真的是仔细思考了一番。如果自己处在李晨的位置上,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答案是大概率也会选择分手,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极其现实的抉择,但却足够真实。试问有多少人在结婚前会把一部分财产转移到自己父母的名下,尽管恋爱时、新婚时你侬我侬,可始终在经济上对自己的另一半有所堤防。《婚姻法》也是越来越注重保护男女双方的个人财产了,这既是客观现实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李晨不跟范冰冰分手,反而是结为了夫妻。那么于情于理,李晨都要为范冰冰负担一部分的经济压力,同时自己的演艺事业恐怕也有受到影响。特别是当范冰冰试图复出时,那时的李晨又该如何自处呢?两害相权取其轻,故而李晨跟范冰冰分手也是人之常情,起码不能被视为是犯了错。

但由于娱乐圈目前充斥着饭圈文化,继而出现了一种畸形的思维模式。粉丝对于自己喜欢的艺人,会毫无底线的认可其的人品、演技、唱歌和舞蹈等等方面的实力,而且还得是行业里的佼佼者。吴姓加拿大艺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即便是事到如今,还有支持者为其开脱。反之也是如此,粉丝要是不喜欢某个艺人,那么这个艺人做什么都是错的。显而易见,不可能所有人都会认可李晨,而饭圈不认可的方式将是将其贬得一文不值。

由此便回应了文章开头的那个疑问,为什么当得知饰演张赢川时,会有人表示要放弃《昆仑神宫》了。
结语
且不说李晨在《昆仑神宫》中会有多少戏份,单纯论演技而言,李晨起码是不会掉链子的。远比某些拿了一堆最受观众喜爱奖的流量演员要强上许多,关键要看李晨是否有能力摆脱“大黑牛”的影子,以及张赢川这个角色是适不适合李晨。鉴于剧版《昆仑神宫》肯定会有别于原著,李晨版张赢川是好是坏只能等到《昆仑神宫》开播后再下结论了,现在评价还为时过早。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