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汉译导读 |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邓晓芒主讲 | 第4集

2022-03-16 21:29 作者:香薷a  | 我要投稿

从自我意识到理性


一.斯多葛主义和不幸的意识

1.主奴关系的结局与斯多葛主义

奴隶—走向一种人格独立与平等意识的觉醒,标志着一种自由意识的萌芽。这种自由意识建立在人格独立的意识之上。斯多葛自由主义观就是这样,认为一切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对于世界理性、对于神圣的逻各斯的信念支撑着它。人在感性的肉体生活中是不自由的,但只要人认识到普遍的逻各斯(也可译为理性),一切肉体折磨和束缚都不在话下,人可以毫不动摇地保持自己的自由,服从逻各斯、服从理性就是最大的自由。


00:44


2.不幸的意识

(1)理性使人坚强、刚毅、不动心,但普通人做不到这一点,总陷入灵与肉的冲突、理性与感性的冲突。于是有了两种相矛盾的自由:服从理性所规定好了的命运;对抗命运而服从自己的欲望。这导致了自我意识的再次分裂

再次分裂出来产生了一种“不幸的意识”或者说一种“苦恼意识”,陷入灵与肉的冲突中不能自拔。


03:06


(2)“不幸的意识”对基督教的影响

整个中世纪都形成了基督徒的内在矛盾的人格结构。每个人的灵魂是抽象的、片面的。因为自我意识使得这两个环节被切断了:一个是自我作为灵魂,一个是肉体作为对象。灵魂是属于上帝(主人)的,肉体是属于魔鬼(奴隶)


04:00


(3)和解

灵与肉的矛盾只有到了理性阶段才得到和解。这就进入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原则,即理性原则。理性原则表现在“人的发现”“自然的发现”。人在自然界寻找自己的幸福。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理性精神才是西方人格的完整的自我意识重建或修复。人凭借自己的理性向科学知识寻求幸福,相信“知识就是力量”,通过科学和技术实现灵与肉的协调。自我意识由此超越了不幸的意识,提升到更高的、更广阔的理性视野


05:28



二.精神现象学的三个阶段:意识、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阶段—有消极的理性

•理性阶段—积极的理性,建立起理性的知识体系与实践体系。理性有三个主要环节:观察的理性,实践的理性,立法的理性

1.观察的理性

观察的理性实际上是理论的理性。对对象进行观察并进行理论的概括,力求追求到理论的真理。意识阶段和自我意识阶段追求的都是确定性,只有最后自我意识的确定性必须诉诸于与对象的相符合,或被对象承认,才使得这种确定性本身有了真理性的含义。真理性就是观念与对象的符合。自我意识的确定性是一种内在的真理性。理性阶段是自觉地以主观和客观的相互符合这样的真理标准衡量确定性,不仅追求确定性,还追求真理性。真理性要调和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最开始表现为主观符合于客观,即观察的理性。

观察的理性相当于文艺复兴以来的科学理性,根据对象分为对无机物的观察,对有机物的观察,对自我意识的人自身的观察。前两项属于自然科学知识,仍然限于外在性和偶然性;只有对人自身的观察才能获得观察理性的必然规律。对人自身的观察涉及逻辑规律和心理学规律。


06:33


2.实践的理性

(1)人的精神生活只有通过体现为外部物质形态的实践理性才能展示出它内在的规律性,这就是实践理性。即“理性的自我意识通过其自身的活动而实现”

(2)实践理性是对普遍规律的实现,是客观符合于主观。主观经历过观察的理性,把自己实现为一种普遍的伦理的客观性。这种普遍的客观性带有伦理性。它从伦理世界返回自我意识时把伦理法则内化为自己内心的法则,即道德世界。伦理外在而道德内在。

(3)这样的外化与内化的过程体现为以下三个阶段

①“快乐与必然性”浮士德的精神

一方面理性意识到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另一方面它追求快乐的行为在人际关系中要受到命运的局限。

②“新的规律与自大狂”哈姆雷特的精神

自我意识的个别性和普遍性、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内在矛盾逼迫它把自己的抽象必然性自觉在现实中实现,造成了“心的规律与自大狂”。

③“德行与世界进程”唐吉诃德的精神

当人们想以“德行”的名义整顿世界,就会觉得整个世界颠倒、疯狂了。有理性的人根据理性制定的秩序却变成了非理性的,他的“德行”在“世界进程”中就会被推翻


12:53


(4)三个阶段中包含的历史理性因素—立法与审核

真正要使世界合乎理性必须立法,要立法必须要有审核。审核的理性比立法的理性更高。实践理性就需要一种评价人行动的普遍客观原则。立法的理性根据习惯、惯例、传统、伦理立法。立法的前提是审核,由一个伦理实体进行立法审核。审核法律的理性过渡到了人们的伦理世界


19:34



三.绝对认知

1.从开始一直到现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上,意识的内在的辩证运动处处体现为一些个别的环节,但只有在绝对认知中才达到了它们的统一,达到了各个环节的整体的结合。“正是这个结合结束了精神的诸形态的系列,因为在这个结合中精神达到了自我认识。”绝对认知只不过是把前此一切形态的环节中早就已经出现的概念以概念本身的纯粹形式坚持下去,这样一来它就成为了“科学”


23:19


2.精神现象学与逻辑学

精神现象学虽然是意识的经验科学,但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是逻辑学,逻辑学是严格的科学,而精神现象学为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提供了前提。

实际上《精神现象学》是按照《逻辑学》的构架展开自己的进程的。在写《精神现象学》时黑格尔心目中已经有一个逻辑学体系了


24:37


3.绝对精神与逻辑学

到了绝对认知这个最后阶段,精神终于意识到自身的逻辑本质,于是脱除了它在意识经验中的主客相对立的现象的形态,把握住了意识现象和精神形态的概念本质,并以逻辑学的诸范畴形态重新开始出发,走进了逻辑学。

所以绝对认知就是意识到了自己的全部逻辑本质的精神现象学的最后阶段


26:26



四.黑格尔对他将要建立的哲学体系的预示

在逻辑学里面“达到概念式理解的精神”也就是诸逻辑范畴,在自己的发展中最后将“向着特定存在的直接性返回”

即这些逻辑范畴在他的逻辑学里面必然扬弃自己的抽象的逻辑形式而重新回到感性,在逻辑学的最后阶段外化出感性的自然界。相当于上帝创世,逻辑学相当于上帝的思想,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都相当于上帝的作品,但已经不再是与感性的客观事物相对立。不能从主客对立的角度考察它,而是由精神自身、由逻辑范畴自身发展和造就出感性世界。

在“绝对精神”阶段再次回到自身、达到最终的自我意识时,它就会发现整个过程都是对它自身的一场“回忆”,它将发展出的全部哲学都成为了“绝对精神的回忆和墓地”

上帝以逻辑学的形式构成了整个世界的真理性和确定性
































汉译导读 |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邓晓芒主讲 | 第4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