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新高中历史课本的一些有趣的部分(三)
这次是新的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课本《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部分摘录。
前两次专栏:必修课本《中外历史纲要》
上(中国史):CV6834324
下(外国史):CV6858271
三本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就是没选历史就不修,选了历史就必修的意思)分别是《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虽然看起来还是以前必修政治经济文化三分的局面,但是不是像过去把通史按照政治经济文化来分类,而是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的专史来编写。这很明显地表现出了高中教学对接大学课程的趋势。我觉得,想要让专业性的内容在高中历史教学成为重要部分,就要为其找到可考性。目前这些内容主要还是罗列,罗列内容没有什么可考的。而联系启发的部分有所欠缺,这是更容易考的部分(特别是客观题),也是我们更希望学生能认真学习的部分。
这次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它的名字很好解释了它的内容,我就不介绍了。(不是我懒 笑
最近在忙高考志愿,所以没什么时间写qwq
先给大伙看一下目录


可以看到完全不是通史的结构,而是按照政治制度的各个方面分中外进行介绍,里面的内容很多是原来的《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一教材及考题中涉及的内容。看到其中讲到了文官制度,基层治理和最后的“大一统”概念其实有点惊喜,确实值得好好思考。


又到了日常任务:对“封建”概念定义的讨论√
“郡县制”这个名词和封建的词源“封邦建国”完全是相反的概念嘛。来自西欧的封建制度就应该对应我国西周的分封制。

这个时候应该对应西欧的封建时代,西欧此时也有民主遗存(例如英国的议会)。而在此之后两个地区都经历了神权衰落,民主弱化,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加强,官僚制度出现的过程。在中国这个过程从战国开始到明清顶峰,最后被外来侵略终结。在西欧(例如法国)从建立等级君主制开始(例如腓力四世召开第一次三级会议)到君主专制到达顶峰(例如太阳王路易十四,不过要强调的是其君主专制的程度远不可与明清君主相比),最后被自发的革命终结(例如法国大革命)。只不过这段时期的前期还是封建时代,后期又太短(法国: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直接就要到资产阶级掌权的时代了,所以社会历史分期中没有这个部分。而中国的这段时期持续了两千多年,不能就如此套用。


历史老师:又多了一堆要花时间介绍,啰里啰嗦却不会考的东西。。
语文老师:终于不用介绍一堆跟语文无关,而文化常识又要考的东西啦!

曾经看到一种说法:美国的政治制度是君主制(总统)、贵族制(议员)、民主制(人民)的结合。要注意啊!斯巴达的伯罗奔尼撒联盟打败了雅典的提洛同盟之后,虽然提洛同盟解散,但伯罗奔尼撒联盟也走向瓦解,最后被马其顿统一。(不要作无端联想哦)

真的罗马出现了!
罗马的政治发展轨迹是君主制→共和制→帝制。

假的罗马也出现了!
看了这个之后明白了为什么德意志很长时间没有和英法一样建立统一的民主国家了。

古代共和制度的留存地。

腓力四世:虽然我是天主教徒,但不妨碍我对天主教会重拳出击!


如果曹锟宪法不是贿选产生,那还真的有点机会。

一个革命政党,自我“清党”,屠杀左翼,青年本来就偏向左翼,你还想要发展,算了吧!
孙中山逝世前有给国民党留下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名单,没有常凯申、汪精卫,有老毛。
国民党正统在TG!


感觉过去讲的太少。

科举制原本高中讲的不多(这次很多但大家都知道就不截图了),九品中正制就更少了,感觉魏晋南北朝的内容不是很多。

这一部分原来就几乎不怎么涉及了,而且这些补充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中央集权强化的过程。比如说唐代不是还有藩镇吗,为什么宋代建国初就基本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问题?其实在隋唐时期中央集权也是在强化的。

语文老师大爱第二弹!
南北卷好理解,解释一下中卷:中卷范围是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四省,以及南直隶的庐州、凤阳、安庆和徐州、滁州、和州。有点像北京卷(首都优势)加全国卷三(落后地区)的意思。

语文老师大爱第三弹!
这里还是很明显地展现出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

看这一部分的时候请先看完Yes, Minister(是,大臣)和Yes, Prime Minister(是,首相)。
PS:建议这两部英剧申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就不说什么了,“眼前有景道不得,BBC剧在上头”,直接看教材对文官制度的介绍吧。
大爱Sir Humphrey!





其实清末新政在当时还不错的,就是太晚了些。如果戊戌变法在洋务运动时发生,甲午很可能不会输;假如清末新政的皇族内阁在戊戌变法时成立,君主立宪可能还搞得下去;清末新政在20世纪初发生,而那时革命已经不可避免了。



介绍了两大法系。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社会主义法系,事实上的大陆法系。

很有现实意义。

我以为会比较避讳这方面的内容。基本上算是平论了。

选的理由就是我手机锁屏是曼哈顿河滨公园中的圣女贞德纪念碑。

我觉得有必要好好讨论一下“民族国家”,这是政治史发展的重要部分。

讲到国际法了。

说到维也纳体系,就想到2020年中美的外交冲突。


提醒一下内蒙古自治区是在1949年10月1日前成立的。

外交政策,多看一看。
“亲、诚、惠、荣”,“真、实、亲、诚”是第一次听说。

曾经苏联的卫星国和波罗的海三国。。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和社会治理。。(想了很多还是不讲了)


在我国的宗族因为革命丧失了基层治理的功能的情况下,我们要思考如何重建我们的基层自理模式。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经验。

看到“至今效果不明显”这七个字笑了出来。


大小政府,国内“新自由主义”和“新左翼”都吵多久了。

其实北欧的民主社会主义是西方左翼政党唯一真的敢搞经济平等,而不是停留在身份平等的。

可惜没看到袁大头。

之前看日本大化改新的时候看到了租庸调制这个概念,当时完全不理解,应该补充一下。


本次的教材修订强化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容。
对于大一统的内容,可以看一下饶宗颐的《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
总结就是内容太多,真的建议去看一下全文,很有意义。
下次给大伙带来剩下的选择性必修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