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讲义上线了,有些话想跟你们唠一唠
最近越来越多23考研er开始准备考研了
并且向我们提出了很多问题,
比如:
这些问题每年都会重复且频繁的出现,也正是因为被问到的次数太多,我们也开始思考,市面上的这些书籍、视频、课程是否真的适合零基础小白,是否诸如朱慈勉教授一样的大牛来授课,就能实现人人都对结构力学所有的理论、概念融会贯通,人人都能考高分的美梦?
而现实是否定的。
于是,我们开始考量做一本零基础讲义的可行性,为拉高结构力学考研的最低分数而努力努力。
然后,这个想法在今年成为了现实,它从一个简略的电子档然后有了实体,小黄书也终于有了搭档。




📚
📚
作为这本讲义的作者,他有很多的话想要对23考研的你们说,而这些话,不管你是已经报了欧几里得辅导班或者是没有,都希望你认真的看一看,至少当你决定你要考土木专业的研究生时,不重视这些问题,很大的概率你是会在上岸的路上重重摔上一跤的。
📜📜📜📜📜📜📜📜📜
“你这基础太差了!”
每一年的冲刺阶段,都有学生收到这样一个评价,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情绪崩溃的现象时有发生。
但是,现实是冰冷的,不会因为你的哭过而有所改变。
从理想到现实的过程,注定了你要遭受很多非人的折磨,如果你无法改变自己的问题,你再努力也不过是感动自己而已。
这句话究竟什么意思,可能你仍然不懂,你仍然沉湎于各种“内卷”的新闻,好把你学不懂的原因归结于别人太厉害,自欺欺人。
你肯定知道,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年年递增,但录取率仅仅只有不到30%,你也知道。大学中的图书馆每年都被考研学子占据,特别是临近考前,图书馆更是爆满,看上去大家都很努力,你还知道,考研学子在图书馆猝死的现象时有发生。
所以你觉得这是个“内卷”的社会。
就像你每天刷短视频就认为有钱人到处都是一样,真相摆在那里,或许是因为你看不到,或许是因为你不愿意看到。
不愿意正视自己,不愿意改变自己,是大多数人失败的根本原因。
也有很多人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黑心”“辅导机构,但却不愿意看到也有很多人靠着辅导机构考取了理想的学校。
也有很多人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大学课太多,但却不愿意看到跟你一样的同学合理地分配时间最终圆梦。
也有很多人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命运的安排,但却不愿意看到那些战胜命运的人,他们的光辉事迹。
但我想,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你是学霸还是学渣,也不取决于你是否天资聪颖,更不取决于你是否努力,而是取决于你是否愿意为了学习而改变自己的秉性。
一句话,阻止你上岸的最大的敌人,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你自己!
说了半天,到底是什么秉性让一个人考不上呢?
懒于思考。
有人问,我每天都在学习,怎么会懒于思考呢?
你所谓的学习,是不是看视频的时候什么都会,做题的时候什么都不会?做题的时候是不是照搬做题套路而从不去思考其原理?更不会去清概念的含义?
你说你在学习,只有你自己会信。当然, 模仿是一种学习方法,但一味地模仿,只能说明你故意把学习当作儿戏。
很多人问我,考研到底要不要报班,我的回答是,对于勤于思考的人来说,辅导班是锦上添花,但对于懒于思考的人来说,辅导班只会成为他们失败的替罪羊。
把学习当做儿戏,正是很多失败者的通病,他们有一天只学习五六个小时还抱怨学不完的,有的做了几百道题还不知道原理概念,还有临近考前询问我们的客服是否有十天搞定结构力学的秘方的。
那些懒于思考的人,永远不可能体会答疑老师心中的恨!
这就是我写这一封信的原因,我不是销售,如果你报了我们的辅导班,我不会刻意去迎合你的情绪,如果你不赞同把学习当做种修炼,我也不会留你, 如果你愿意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取得你人生中伟大的成就之一,那请你坚定地跟在我的身后,但我只负责给你指路,所有的荆棘丛、沙坑、沼泽,你要亲自跨过去。
说得有点多了,现在回到我写这本讲义的初衷。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博士研究生,我不是教育工作者,更无意比肩龙驭球老师、朱慈勉老师、于玲玲老师这样的大佬,我只是想写一本让大家都能看得懂的结构力学辅导书,我在想,既然大家都有课本,为什么大家的学习成绩相差如此之大?我想,其根本原因在于割裂了结构力学与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之间的关系。对“基础”这个东西没有清晰的认识,这是一层原因,另一层原因,是大佬的辅导书太过专业,“专业”对于新手来说,就是“干瘪”和“枯燥”,既然如此,我何不在“让新手看得进去”这一点上下功失呢?
于是就有了这一本讲义, 虽然目前只能称之为讲义,但是真坚信有一天会成为一本书。我不是老师,我曾经也是一名考研人,与你们很多人所不同的是,我本科毕业之后整整三年才考研,期间一直在工地做技术员,本来工资挺不错的。但我离开了。原因只有一个:我想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考研也好,科研也好,甚至是写这么一本辅导书,都是我想做的事情。
我常常跟人讨论,为什么学习这个事儿这么难?有的人不报辅导班也能考四百分,有的人报了几万块的辅导班却还是落榜,这仅仅只是钱的事儿吗?还是说,仅仅只是个人天赋的事儿?国家线看起来是为了网罗人才,但同时也用考试把人分为不同的阶层,有的人生来就注定能考上,有的人即使拼尽全力也无法越过那道鸿沟。
事实表明,数学好的人一定能考上,结构力学不好的人一定考不上,因为结构力学的难度不及数学半分,题型固定、结构简单、套路性强等特点,使得结构力学的分数差异极大,每年的十月份是答疑的高峰期,很多人基础不牢的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以致于答疑老师一边答疑一边心里想:“这娃考不上了啊......”
什么是基础?这就是本讲义要回答的问题。
本讲义不会给你阐述概念,也不会给你画一堆你看不明白的图,只会不断地引用实际的例子带你不断地认识概念,因为我坚信,同样一个东西,重复十次、百次、千次,只要你耐着性子听下去,你终会形成条件反射。
编者水平有限,讲义中定然会出现不少错误,请你尽管大胆怀疑,但一定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对于你来说,重点是学懂而不是跟我杠。
最后,本讲义虽然适用于基础养成,但希望你把基础做扎实之后再学后面的章节,不要一味追求进度,很多人一个月时间就刷了八章视频,结果不懂的全是静定结构内力分析的问题,不论你是三月份开始学习,还是六月份开始学,甚至是九月份开始学,打基础的过程是你必须要经历的,否则最后你将会问这样的问题:
“这个题怎么分析? ”
“我这样做错在哪里?”
这样的现象极为普遍,如果你不想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请你认真打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思考,勤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