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莫把油画当写真——小议众网友对《穆赫兰道》的分析

2022-10-31 11:06 作者:月光如水照缁衣  | 我要投稿

最近花了两个下午重看了一遍《穆赫兰道》。


看完之后读了一些网上的分析解读文章,感到有些想法不吐不快。


首先明确几个前提原则:


1、每位观众都有对一部电影进行个人化解读的权利,这项权利应当被尊重;


2、不同的解读只有差异,没有对错,没有人能够声称,只有自己的解读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3、上述第2点不妨碍观点之间的交流和评论,而恰恰是不同观点的碰撞才能更好地推进对一部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


在明确了这几项原则之后,我来谈谈我对《穆赫兰道》的看法,同时说说我对一些网友的解读思路有什么不同意见。



我第一次看《穆赫兰道》是在很多年前,后来回想,残存在记忆里的只有“角色互换”这个关键词。

同时,这部影片也被我归类为“看不懂”的电影。


这次再看,我仍然不认为自己“看懂”了——同时我感觉,对于《穆赫兰道》这类电影,“看懂、看不懂,并 不 重 要 !”


这个观点我需要强调一下。



首先,什么叫“看懂”了?标准是什么?如何检验?


其次,大卫·林奇拍这部片子是为了让观众看懂吗?这一“类”的电影所追求的,难道是用盘子装了一个鸡蛋,端给你,然后问:“你看到这个蛋了吗?”——这么简单??


又或者,提高一点,大卫·林奇只是给观众出了一个谜题,观众思考了一下——“啊!我知道了,答案是XXX!”林奇:“Bingo!恭喜你答对了!”——这么简单??



这里,已经几乎触及到我要表达的核心问题了。让我们暂停一下,姑且从“看懂”这个关键词“迂回”着向核心问题进发。



我认为,想看懂《穆赫兰道》就要从导演的个人风格入手。你只有熟悉导演的个人风格,才能明白他对世界、对电影是怎么理解的,进而明白他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这种理解的。


这次重看《穆赫兰道》,从一开始我就觉得,这几乎是缩小版的《双峰镇》。


这里需要特别提一下美剧《双峰镇》。

在我前后两次看《穆赫兰道》的时间中点,我看了大卫·林奇执导的美剧《双峰镇》。


这部剧我评价为美剧历史上殿堂级的神作,我个人非常喜欢。同时我觉得,对大卫·林奇感兴趣的观众,一定要看这部剧。


除了这部电视剧,林奇的代表作里还有一部值得看,那就是《妖夜荒踪》 Lost Highway

看完了这些,你就会对林奇的个人风格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假如把《穆赫兰道》与《双峰镇》、《妖夜荒踪》摆在一起横向比较,你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诸多共同点——从风格、调性、氛围,到梦境、超验、非自然、怪物、小矮人等等等等一些林奇式的必备元素。


结合我以前看过的大卫·林奇的其他一些作品,如《橡皮头》等等,我认为林奇的这类作品风格中的核心关键词是——迷幻


围绕这个关键词,还可以叠加上——惊悚、阴郁。


这几个关键词合并起来,其实更接近电子音乐中的那种混杂了chill、lofi和phonk等等元素的音乐类型。



大卫·林奇式的迷幻电影,最大的敌人就是理性、科学和逻辑。


因为在这种类型的电影中,导演带领观众进入的与其说是一个传统的故事,不如说是一个梦境。


既然是在梦境之中,那么,一切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逻辑等等,就都可以抛到九霄云外了。


在这里,只有源源不断、不断涌出的各种意象,这些意象表达了什么、代表了什么,完全取决于观众的内心和感受。


作为观众来讲,只要去感受导演传达给你的这些感受就好,切忌用冷静的理性、精密的科学、严谨的理性来加以分析。



*林奇的迷幻电影和标准的梦境电影还稍有不同。后者的典型代表是路易·马勒的《黑月亮》(1975)



我看到网络上有为数众多的解读,声称要还原或者发现《穆赫兰道》这个故事的“真相”,我认为,这是严重混淆了电影类型,同时,也严重误解了大卫·林奇的电影艺术。


首先,一部电影当中,并不是只要有人死了,就一定要探究清楚——究竟是谁杀了他(她)。


《穆赫兰道》就是《穆赫兰道》,不是《名侦探柯南之好莱坞山庄杀人谜案》,不能用悬疑类电影的解读思路来解析迷幻类影片。


就好像《双峰镇》,貌似用“悬疑”做了外包装,但观众看到最后会发现,还是一团迷雾,至少我是这么认为。


悬疑类电影的本质就是揭秘,核心问题解开、真相大白了,电影、导演、观众的任务也就圆满完成了。但迷幻类电影显然不是。我相信每个看过《穆赫兰道》的人都会认同,这部影片越回想就会觉得疑点越多,越仔细回看,就会发现“对不上”、“不可解”的东西越多,以至于最初一些笃定的认知,到最后随着不断地反思和回味,也会被自己否定推翻,进而“答案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成为永恒的疑点。


其实,答案也许本来就不存在,观众也许本来就不该徒劳地去追索什么“答案”。


也许,导演心中也没有什么答案,因为你怎么能在梦里讲道理呢?


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穆赫兰道》本就没有什么真相可言。


认为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女主梦境的观点可以作为一种理解而成立,但这种解读显然无法应付影片中出现的所有细节(的合理性)。


我的看法是,对待大卫·林奇式的迷幻电影,就应当放轻松,不要总想着做名侦探和科学家,而是跟随林奇进入那个诡异、离奇,让人有些起鸡皮疙瘩但同时又具有致命诱惑力的世界。


用心感受你看到的、听到的,放松、再放松即可。




大卫·林奇的电影风格以及相关解读让我联想起两个类似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卡夫卡。


卡夫卡的小说营造出的世界基本都是一个个黑色的梦。在“那里”(彼岸世界),没有“这里”(此岸世界)的一切“合情合理”,有的只是无限延伸的教堂大厅、迷宫一般的法院大楼、冰冷阴森的采石场。。。我想没有人会拿普通小说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卡夫卡的小说,比如认为他的故事情节不完整、叙事中有n多不合理的地方等等。假如这样的评价出现,只能代表持这种观点的人并没有读懂卡夫卡。


第二个例子是梵高、毕加索。


假如有人拿着一张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星空图,然后和梵高的名画《星空》作比较,进而批评道:“你看,梵高画的星空一点都不像!”大家会如何评价呢?


又或者,有人拿着毕加索画的人像,和时下中国几位炙手可热的比如OO的作品相比,说:“毕加索画的人物失真太厉害了,还是某某画的人物好,跟照片似的。”。。。你会觉得这说得对吗?



所以,搞清楚电影的类型和定位很重要。


同时,早日摆脱OO的束缚、提高自己很重要。早日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认识到科学、逻辑的局限性很重要。


最后,还是那句话,但愿每位观众都能轻松地看电影,并从中获得愉快感受!


*写于2021-12-9

莫把油画当写真——小议众网友对《穆赫兰道》的分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