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智商对学习和工作作用的思考

2023-05-23 20:24 作者:七星小店  | 我要投稿

智商对学习和工作作用的思考

经常在生活,工作中听人说,我们没有这个智商,不会读书,考不起好的大学,考不起研,考不起公;我比较笨,赚不到什么钱.....等类似的话语。

为此在网络搜索了一些资料进行思考。

世界上存在一些智商、天份超常的人,如:李白、苏轼、王勃、毛泽东、牛顿、爱因斯坦、凡高.....。他们在一定的领域内取得了常人无法企及的成就,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我们大多数人的天份都是一般的,智力水平在正常的范围内,我们的智商是否可以让我们做好考大学、考公、考研以及工作呢?我想我们的智商是可以做好这些事情的,我们的智商是可以让我们过好我们的一生。

我们看看历史人物的情况。

1.1. 汉朝开国功臣情况

刘邦老家沛郡丰邑,现在江苏的一个小县城,秦朝时,这里山高皇帝远,边远地带。在西汉145位开国功臣中,出自丰沛约30位,出自丰沛周边30多位,如: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周勃、卢绾等等。

刘邦没有起义以前是沛县泗水亭长,萧何县单位的文职人员,曹参是监狱警察,樊哙是个杀狗卖肉的屠夫,夏侯婴是个司机,周勃则是吹鼓的殡仪队队员,卢绾则是整天与刘邦待在一起的派出所所长秘书。

他们和我们身边的人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就是这样的一帮人推翻的秦朝,打败项羽,开创了汉朝400年江山。

我很难把他们成功的原因归于他们是那个时代智商最高,或者说是智商高于一般人的因素。

1.2. 明朝开国功臣情况

明朝的28个开国功臣中,24个来自安微。

在这这二十八位开国功臣中,安徽籍贯的有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冯胜、邓愈、胡大海、丁德兴、汤和、冯国用、沐英、赵德胜 耿再成、华高、俞通海、张德胜、吴良、吴桢、曹良臣、吴复、茅成、孙兴祖、廖永安、桑世杰、耿再成。

怎么解释这样同一省出现大量人才的现象,难道是有皇帝诞生的地方,就会天降文武群臣相跟随?

要知道这些人在没有起义以前也只是普通百姓,如果生在和平年代,一生可能都出不了安微,和大家一样默默无名。

我想这里面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参加起义较早,有这样大的舞台和机会,得到了战斗的锻炼,有老大的信任,促使他成长为一国的开国功臣。

1.3. 我国开国将帅情况

人民解放军共授少将以上将帅1614名,在这1614名将军中,如按现有的行政区划:

将军最多的省份是江西,有325名(上将3名、中将38名、少将284名),占将军总数的20.14%,被誉为“第一将军省”。

元帅最多的省份是四川,有4名,占元帅总数的40%;

大将最多的省份是湖南,有6名,占大将总数的60%;

上将最多的省份是湖南,有19名,占上将总数的33.33%;

中将最多的省份是湖南,有45名,占中将总数的25.42%;

少将最多的省份是江西,有284名,占少将总数的20.88%。

开国将军最多的县是湖北红安,有61名(上将6名、中将11名、少将44名),占将军总数的3.78%,被人们称为“第一将军县”。

怎么解释这种同一个区域出现如此多将帅的现象,是因为南方人比北方人会打战?

我想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党的前期革命斗争都是在南爆发的。南方人员比北方人员参加革命要早,多年的革命斗争对人员成长为将帅提供了可能性。

我们读更多历史的时候,除了以上举例的情况,还有很多创业团体都有一群来自和老大同一个地方或者是同一个地方的人才,这个地方可能就是和老大同一个村同一个乡镇的,也可能是一个县、一个省。

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意思是在十户人家的村子,也一定会有如同我这般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他认为忠信不是他自身最突出的品格,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的。根据正态分布原理,我猜想大部分人智商都差不多,极其聪明和极其愚蠢的人很少。对我们普通人来讲,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学习技能,发挥潜能,做出贡献和成绩也不成问题。那么孔子的话是否可信,我想是可信的,那怕是一个村子的人,给他们机会,里面也是可以有人才展露头角的。

综上所述,成为天才是有智商、天份的因素;但我们只做出一定的成绩,那怕这个成绩是成为一个国家的将帅,智商、天份的因素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那么我们读书考大学,考研,考公,认真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不应把智商因素做为决定性因素。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我信孔子这句话。

 


智商对学习和工作作用的思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